在下麵讀到王淦昌先生冒著風險資助定為右派的老友束星北和許良英的故事,為王先生的人品所感動。武漢大學教授桂質廷先生亦做過同類的事。當年武大物理係某職員被劃為右派,降職降薪,因家裏人口眾多,生活維堅。桂先生極為同情,思考再三,他給學校黨委寫了一封信,謂:某人家裏生活困難,我們則因孩子均已自立,工資且高,能否每月資助他家50(?)元,雲雲。。。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一旦劃為右派,人避之不及,人性使然,甚者落井下石也不為少見。桂先生和王先生這一點螢火之光,讀來令人心增暖意。
下麵是網上google所得,略加編輯:
ZT:蘭葉葳蕤桂華皎潔
武大的理學院院長本是清華的文科狀元
桂質廷教授1895年出生於湖北沙市(今荊州市沙市區)一個基督教神職人員家庭。1912年,桂質廷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今清華大學)高等文科學習,1914年被保送到美國耶魯大學,原本是學習經濟,兩個原因促使他棄文從理:一是他在學習物理時,教授發現他很有物理天分,二是他認識到祖國科技落後,積弱積貧。於是他決定轉攻物理,以期科學報國。
1917年,桂質廷在耶魯大學獲得理學學士,進入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一戰爆發後,中國的北洋政府對德宣戰,許多來自中國農村的青壯年被征入伍,他們在歐洲戰場語言不通,處境艱難。桂質廷得知這個消息後,和晏陽初(後來成為桂質廷的妻姐夫,中國平民教育先驅)等60多名中國留學生暫時放下學業,於1918年奔赴法國,教華工認字,為華工做翻譯和溝通工作,戰爭結束後才返回美國。桂質廷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無線電,1920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長沙雅禮大學任教。
1923年,桂質廷再次赴美深造,1925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雅禮大學、東北大學、滬江大學和華中大學任教。1936年第三次赴美,在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訪問進修。1939年,桂質廷在抗戰中受聘於樂山時期的武大,抗戰勝利後隨武大回遷珞珈山,先後出任武漢大學物理係主任、理學院院長、理科研究所所長、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61年10月在武漢去世。
由錢偉長先生總主編的《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之物理學卷介紹了兩位武大教授,其中之一就是桂質廷。桂質廷教授早期從事氣體放電與光譜學研究,1931年在華北、華南、華西等地區進行地磁巡測,這是中國人首次巡測中國地磁常量。1937年—1938年,桂質廷首次在中國大地上進行了長期連續性電離層垂直觀測,發現了F2層臨界頻率除受緯度影響以外的“經度效應”,與美國科學家幾乎同時觀測到,並在同一期刊報道了“擴展F層”的重要現象。他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電離層與電波傳播實驗室——武漢大學遊離層實驗室,並領導建立了武漢地球物理觀象台。桂質廷從教40餘年,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為地磁、電離層電波傳播與空間物理學科的發展及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貢獻。
出生於紐約畢業於康奈爾許海蘭教授終身服務中國
許海蘭教授生前撰寫過一篇英文文章:《WHY I LOVE CHINA》(我為什麽熱愛中國)。文章一開篇就寫到:我1899年出生於紐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荷蘭裔的美國人……
許海蘭的父親許芹早年從廣東遠渡美國,幾番奮鬥後成為著名學者和美國華界領袖,孫中山先生在美國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在許家住過。
1919年,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大洋彼岸,正在康奈爾大學讀書的許海蘭在中國同學會舉辦的專題報告會上認識了桂質廷。24歲的桂質廷氣宇軒昂,他在大會上慷慨陳詞,號召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發憤圖強,科學救國!”
不久,桂質廷在康奈爾主持的一項物理實驗獲得成功,美國同學稱讚他:“真了不起,像白種人一樣白!”桂質廷嚴肅糾正:“你說得不對,應該是像黃種人一樣黃!”20歲的許海蘭受到強烈震撼,因為她是中國人的女兒,雖然她身上有一半白種人的血統。
許海蘭和桂質廷在康奈爾相愛了。1920年,桂質廷學成歸國。1921年,許海蘭畢業,她放棄美國國籍,獨自一人登上橫渡太平洋的海輪,追隨桂質廷的腳步回到中國。兩人結為伉儷後又兩次赴美,當桂質廷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許海蘭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桂質廷到華盛頓和加州做訪問學者時,她在華盛頓大學研究院進修。桂質廷三度回國,她也三度離開美國,隨桂質廷在中國的大地上輾轉騰挪。
抗戰爆發後,許海蘭本來是可以“逃”回美國的,或者以美僑身份申請“國際保護”,但她選擇與祖國共患難,帶著孩子和桂質廷一起來到樂山時期的武大。從此,武大的校史上又多了一位傑出女性,珞珈山上也多了一門學界世家。
許海蘭在武大成為卓有建樹的英語教育專家。1978年夏天,國家決定派出“文革”結束後的首批留美學生,教育部邀請許海蘭參加出題,並以她的朗誦錄音作為口試的主要依據。
同一年,闊別美國半個多世紀的許海蘭到紐約探親,這裏有她的8個兄妹,還有她的大兒子和二女兒。許氏家族四代93人,從美國各地和加拿大趕來,熱熱鬧鬧地為許海蘭慶祝八十大壽,希望她留在美國安享晚年。但她不僅如期回到中國,還帶回一個外孫女到武大任教,並為武大帶回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及一套最新出版的《英美文學史》。
1981年,武大英語專業9名碩士研究生畢業。82歲高齡的許海蘭出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在炎夏中主持了“新時期第一屆研究生”的答辯。她熱愛武大,熱愛教學,直到1988年,年近九旬的許海蘭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講台……
桂家兒女各呈異彩
1995年,96歲高齡的許海蘭在珞珈山仙逝,她的兒女將19760美元和31800元人民幣一起捐贈武大,設立了“桂質廷—許海蘭獎學金”。人民幣是桂質廷、許海蘭一輩子的積蓄,美元則是許海蘭母親的遺產——1930年代,這位美國母親給9個兒女各留下400美元,60多年間,這400美元增值到近2萬美元。桂質廷、許海蘭的兒女們毫無保留,把兩代人(折合)近20萬元人民幣的遺產全部捐獻給了武大的莘莘學子。
桂質廷和許海蘭的兒女們:
長子桂繼鵬,加拿大,教授
長女桂湘雲,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研究員
次女桂華珍,美國,教授
三女桂廬音,參軍後曾在空軍雷達學院任教5年,退伍後到北大荒工作17年,作為先進工作者上過《人民畫報》,回武漢後成為武大附中物理教師
次子桂希恩,從武漢醫學院畢業後到青海支邊16年,回武漢後一直在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今中南醫院)工作,著名艾滋病防治專家
四女桂嘉年,武漢大學物理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