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跑馬者都有自己的故事。兩年前當我剛開始練習跑步時,還隻能用龜速跑不到5公裏,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與這個詞沾邊 - Marathon Finisher。那時對馬拉鬆的比賽是那麽的仰視,那麽的憧憬,但還沒想著哪天也要去跑個馬拉鬆。
2015年10月18日下午,在多倫多市中心的 Bay/Queen 路口北側,多倫多湖濱馬拉鬆賽終點線紅色的拱門漸漸的進入眼簾,隨著腳步的移動,那拱門越來越近,止不住地揚起嘴角,這是從未有過的喜悅,張開雙臂衝過了終點線。從義工手中接過錫箔,披在身上。首次體驗了全馬,很開心;但內心也很平靜,完成42.2公裏,真的很不容易,但我知道這是可能的,而且自己也做到了,對於成績,也是在計劃和情理之中。
今年五月初的密市半馬後,心中就已經有了目標--跑全馬,這隻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隻是不確定是跑秋天的湖濱多馬還是明年春天的密馬,因夏季、秋季是出遊玩耍的季節,很清楚訓練計劃的執行會有問題。
半馬後休息了一個星期,然後就開始了隔三差五的慢跑,同時周末和小夥伴們跑trail, 踩點,準備6月中的 Oak Ridges Moraine 160公裏的越野接力賽。接著6月下旬去 Quebec Gaspe 半島玩了10多天,順便參加了那邊的一個 SkyRace半馬越野跑比賽(Ultra Trail du Mont Albert),真正按計劃開始跑馬的訓練已經是7月中旬了,持續到9月初,兩個月的時間,每周跑四 次,周二、三、四、六,分別是interval, easy, tempo, LSD,周跑量在40-45公裏;周日去背包hiking,為9月中的 backpacking trip 作訓練。這期間跑過5次20公裏以上的long run。9月中旬,俺們戶外小分隊集體到 Rockies Mt Assiniboine 背包行+休閑遊,兩個星期後回到多倫多,休息了一天後試著跑了個10K,根本就不在狀態,連出遊前50%的狀 態都沒有,兩腿沉重,身體疲憊,總是瞌睡,心中很自責,就這狀態還想跑全馬?9月26日周六的Long Run計劃跑32公裏,雖然沒報名湖濱多馬,但想檢驗一下自己的狀態,結 果可想而知,跑到27K時就已經精疲力竭了,兩腳發麻,最後五公裏跑一段,走幾步,這是唯一的一個30公裏以上的龍潤,完成的很艱難,憑著毅力撐下來了。接下來的一個星 期,跑了兩次10K以上的,感覺狀態在改善,跑的比較輕鬆;10月3日周六又跑了一個21公裏,這次配速步頻心率都還平穩,而且是negative splits,對自己的狀況心中有數了,周日報名了湖濱全馬。
對於是否報名參賽全馬,糾結了很久,之所以遲遲沒有報名,一是不滿意自己近幾個月的訓練狀況,二是對馬拉鬆的尊重、對42.2公裏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身體的尊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跑多遠,能跑多快,對自己和家人負責。其實也沒什麽好糾結的,很清楚自己肯定能堅持下來,即使全程走路也能在關門時間前完賽,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 想真真切切的體驗跑全馬的感覺,那漫漫長路,那種興奮、激動、緊張、輕快、疲憊、 酸痛乃至撞牆。訓練狀態的回升,以及對自己的體能、耐力、意誌力的信心和幾個月來 的訓練狀況的分析、判斷,做出了參賽的決定,這份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理性的分析,知道自己想做什麽,能做什麽,如何去做,並執著的去做(大姐我最不缺少的就是自信和理智)。當然還得有點激情和衝動,就像Jack L 所說的,"有時跑全馬或超馬需要一點衝動,否則理智的選擇可能是10K或半馬。試完後,就會知道沒有什麼是不能克 服的。”
報名參賽後,除了按部就班的堅持完成幾次interval, tempo 和long run, 還調整了作息時間,每天11:00前睡覺,放棄了Thanksgiving 長周末外出遊玩(很艱難的決定啊),老老實實地在 家裏休息了三天。第一次全馬沒有經驗,翻看了多跑群裏所有的春天密馬、多馬的賽後報告,摘要了重點存在EverNote裏,每天 地鐵上下班反複讀,汲取經驗,包括如何穿衣、吃膠、補水,各路程段如何分配體力、配速等等,學到了很多,幫助很大,同時把比賽的路線地圖放大打印出來貼在牆上,有 空兒就看看,熟悉線路,水站、轉彎點的位置,同時根據自己的訓練狀況定了比賽目標:第一目標4:40(pace 6:38);第二目標安全完賽,finish strong,以及詳細的計劃包 括配速、吃膠喝水(9km, 18km, 27km, 35km),我很清楚這場全馬不是從起點出發才開始的,這些準備工作和賽段計劃也是比賽的一部分。
周日清晨,7:30把車停在Queen/Church 街口的停車場,看看時間還早,在車裏聽著自己喜愛的歌曲,吃了個香蕉,然後帶著隨身物品來到了City Hall 廣場。在這裏見到了多跑群裏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叫得上名和叫不上名的各位跑友,隨後是歡樂的大合照、各種pose的小合影,太多歡樂的瞬間;然後衛生間排空。
到了要出發的時刻,University Ave/Queen 起跑附近真的是人山人海,第一個Corral 是8:45出發,我自己所在的Corral 是9點過出發,在人群中左右穿行,找到了自己所在的Corral,周圍看了下,沒見到多跑的隊友,自己一個人一邊跟著 大家 warm up,一邊把賽道的計劃、水站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心裏很平靜,就像平時周末的一個long run 一樣,隨心而跑,自由自在的跑,享受42公裏的過程(盡管很艱難) 。一聲號響後,終於跟著人流出發了,在起點線按下了手表,沿著大學街靠近左側向北跑去,賽前看賽道地圖時,發現賽道轉彎、U-turn 幾乎大都是左轉彎,靠近左邊跑,轉 彎時就不用切線,那麽多人一起跑,也沒法切線,當然不要太靠邊,給準備超人的跑者留出空間,同時在左邊還可以看到對麵折返跑的選手。到了5公裏處的水站,因天氣涼,基本沒出汗,所以也沒補水,但很想上廁所,但見到廁所前都要排隊,果斷放棄了。
拐到LakeShore後,人流也漸漸的拉開了距離,視野一下就開闊了,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就脫下了身上的Salomon fast wing 夾克衫,收縮成團攥在手裏(後來成了累贅), 賽前的天氣預報說周日有雨雪,氣溫低,擔心湖邊風大身體失溫,就穿了jacket,也是比賽報告看多了,記得有位在今年的波馬身體失溫。過了9公裏,該吃第一個膠 了,遠遠的看見水站了,但手裏拿著夾克衫,另一隻手整腰包的拉鎖,也沒拿出膠來,就這樣跑著沒吃上膠,隻喝了兩口水。舔舔嘴唇,隻得在下個水站前補給了。手裏攥著東西太耽誤事,於是把夾克衫纏在了腰 上,塞在短褲裏,萬無一失,不會掉出來,後來的照片上俺的腰圍像圍了一個遊泳圈。
到10公裏的標記,看了下手表,用了1:06,但我手表的距離是10公裏多點,基本是自己計劃的pace跑的,比較輕鬆,一邊跑一邊看對麵的選手飛奔著,看到了來自國內的雲南牛人,衝著 他大喊了一聲,他也大聲地回應,又見到幾位穿著多跑隊服的跑的飛快,還有位手裏還拿著Gopro,是不是給我拍了幾張啊?接著看到了義工在派發能量膠,跑過去要了一個,原 來是咱群裏的人,他趕緊又拿了幾個賽在我手裏,我的腰包很小且拉鎖很緊,放不進去了,於是趕緊吃了一個,其他的幾個在手裏攥著,到水站了,要了一杯水,捏扁杯口 邊走邊喝,然後又把幾個膠塞在了手套裏,就這樣一直到終點都沒舍得把一元店的手套扔掉。過了轉彎點後沿著Lakeshore 一路東行,也許是補了水和膠的緣故,腳步覺得輕 快多了,但卻隱隱感覺肚子不舒服,嗯,要盯著找廁所了,為了節省那幾分鍾的排隊時間,忍啊忍啊,到了18公裏處,路左邊的廁所前居然沒人,可能半馬的人都去衝刺了吧 ,雖然上廁所耽誤了有兩分鍾,但減輕了包袱,開始加速向前,漸漸地半馬的人流開始向左轉彎了,東行的路上三三兩兩的跑全馬的,前方十幾米遠有位穿藍色上衣的MM,一直在我眼前晃,估計pace 和我差不多,就一直遠遠的在她後邊跟著跑了一段,這時感到左腿膝蓋陣陣的刺痛,自路跑以來膝蓋從沒出現過這種疼痛的症狀(魁北克越野跑比賽 時上下坡太多兩個膝蓋可不是一般的疼啊),怎麽會出現膝蓋疼痛呢?我不覺得自己的膝蓋會出大問題,於是稍稍放慢了速度,看到21公裏標記,跑了一半了,沒有感覺到太 累,隻是膝蓋不舒服。轉入Bayview 後,看到了Andrew 迎麵跑來,互相加油;我轉過折返點後,又見到了Roger,很奇怪,他跑的應該比我快,怎麽在我後邊呢?嗯,肯定是 起跑晚了。自己一邊跑一邊看前邊和迎麵跑來的人,看他們的裝束、跑步姿勢,也許是這樣轉移了注意力吧,幾公裏後膝蓋居然不在疼痛了。
從Bayview 南下又進入Lakeshore了,這段路太熟悉了,以前常到這一段騎車,路很開闊平整,然後遠遠的看到了我們的洋洋兔子舉著3:45的牌子被眾人簇擁著跑來,還有Jing,但沒看到英雄救美的那一幕,還看到了黃教授,很高興得打招呼,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完賽計劃,有點沮喪,跟這幾位差了有10公裏啊,再跑一個小時還不知道能不能跑到這 個位置呢,後邊的這一段很枯燥,沒什麽風景,沒見到熟人,也沒兔子,就自己一個人默默地移動著沉著的腳步,感受著自己的呼吸與腳步聲,地上的身影隨著步伐的移動而 輕顫著,就這樣靜靜地跑在自己的路上,記不得了又在那裏吃的膠,隻是見到水站就喝幾口水,雙腿越來越重,小腿和胯骨開始疼痛,過了30公裏的標誌,自我感覺這一段跑 的比較穩,配速也還好,但感覺很累很累了,進入Queen St East,就盼著能看到那在Beach Ave的32.5公裏處的折返點,這一段有點小上坡,遠遠的就能看到前方貌似折返點 的彩旗,街上的人也多了起來,好不容易跑過了32公裏,暈菜了,那彩旗飄揚的街口不是折返點,還要繼續往裏拐,但我清清楚楚的記得賽道地圖上沒有標記要拐彎,也不知道還有多遠折返,也許就幾百米吧,就從那裏開始,好像有點崩潰似的,真的邁不動步了,隻是告誡自己要堅持,強迫著自己挪著腳步,前方那裏應該是32.5公裏了,終於折返往 回跑了,不遠處有水站,趕緊又吃了一個膠,喝了水,路邊還有人在發香蕉,一根香蕉切成好幾小段,拿了一段放進嘴裏就咽下去了,街邊的人們熱情的加油鼓勁,我隻得強打精神,機械的移動著腳步,每邁一步,都牽動著胯骨的疼痛,這一段是 最最艱苦的,真的好累,腿好痛啊,跑不動了,真想走幾步,歇一下,但我知道,隻要走後,就很難再保持跑的節奏,可能就走下去了。就這樣,心裏兩個聲音在打架:“走幾 步吧” & “不能走,堅持住“。有幾次都是身體跑不動開始走2、3步了,而大腦卻是“挺住,堅持住” 拽著身體又跑起來,心裏一遍一遍的對自己說:知道你已經堅持很久了很累了,但呼吸心率都還好,你沒有撞牆,你還可以跑,再堅持一會兒就要到終點了,在你的字典裏可沒有"Give up" 這個詞啊。就這樣不斷的與自己對話,給自己鼓勁,調整呼吸,小步高頻,繼續邁動著腳步,索性不再看手表,也不再理會配速,隨著自己的心跑著,腦海裏回放著很多美好的記憶,想著在NorthCircle 帶傷頂風冒雪攀爬,想著和酒妹在Port Hope 摔傷忍痛騎車,還有Eva 製作的UTMA的視頻中的畫麵,以及那落基山的雪峰金鬆,冰川雪域,日出的絢麗霞光和許許多多出遊的趣事,就這樣不知不覺的跑了5、6公裏,途中補了一次水,至看到了那矗立在Front/Church 街口熟悉的Gooderham Flatiron Building,堅持住,真的就要到終點了啊,頓時有一種釋放的感覺,路邊的觀眾越來越多,還有大還喊著我的名字,Go Go,路邊的樂隊賣勁的演奏,還有穿著豔麗民族服裝服飾的MM加油助威,當時心想要是帶著小黑卡相機就好了,邊跑邊拍,然後編輯一個跑馬紀實視頻該多好啊。進入Bay St 了,離終點還有500m, 400m, 300m, 200, 100m,看著這幾個標誌牌從眼前跳過,心中充滿快樂,麵帶微笑,張開雙臂大步衝過終點線。當時好友Paul 和Ivey 在終點附近已經等候許久了,見到我的身影,大聲喊著我的名字,拍下了那美好的瞬間,也許我當時太專注了吧,沒有聽到他們的聲音,在出口處見到他們,一個熊抱,那份雀躍欣喜溢於言表。
後記:
這幾天寫賽後小結,幾易其稿,想說的想寫的很多很多。
1)圓滿的結束了比賽,成績在我的年齡組 (F55-59)排名第20位,這是我現實的狀況和水平,在無傷無病的情況下,有什麽樣的水平跑出什麽樣的成績,回顧這幾個月的訓練狀況,在量和質上都有差距。實現了零的突破很開心,而且以後PR的空間還很大啊。
2)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後,終於站在了起跑線上,對於初次跑馬來說,心態要平和,把那些PR、BQ、成績等等都放在腦後,隨著自己的心去跑。
3)賽前臨陣磨槍的加練幾乎沒什麽效果,隻會使自己更疲勞。記得在那裏看到說,賽道上的表現是你賽前一個月訓練高峰時狀態的反映。
4)不要期望比賽現場的熱烈氣氛帶給自己超水平的發揮,雞血有作用,但是是非常有限的,關鍵還在於自己。
5)全馬賽道,技術、技巧層麵的東西可以使自己更舒適的適應比賽,但完成全馬更需要mental toughness。
6)這次是真的體會到了真正的馬拉鬆是從33公裏開始,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場比賽和較量,現在當我寫這篇作業時,很自豪和欣慰於自己的當時的堅持,其實在最後幾公裏那個疲憊痛楚的時刻,歇一歇走幾步也無妨,但我不知道如果那時停下腳步後我是否還能再跑動起來,所以馬拉鬆是在是挑戰自己的毅力和途中的堅持。
7)關於跑步訓練和比賽的適度的問題,這個我還沒有完全思考好。訓練和比賽中,一方麵要Push自己,發揮出最佳狀態;另一方麵又不要過量,尤其像自己這樣年齡大跑齡短的,要注意自己身體的信號,不要盲目、盲從追計劃、追跑量,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謝謝多倫多跑群的隊友們,在群裏學到了很多,在賽道上一路的加油鼓勁;感謝我們戶外隊的夥伴們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鼓勵,比賽當天從早晨在起點拍照一直等候直到我跑到終點,全程追蹤網上直播,記錄下終點衝刺的精彩瞬間發到group裏。這一切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感謝在我的跑馬之路中有你們的身影、你們的友情。
可以提個建議嗎?照片上你跑時的腳型,好像有點問題。應該是前腳掌落地。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不會對腦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尤其是長跑。時間持續長久,更要注意。
謝謝分享你的喜悅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