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子晴的博客

現在想起小時候的我們是多麽的天真可愛。
正文

什麽是史料?

(2015-04-24 02:32:07) 下一個
"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傳留至今日者也。"史料並不局限於文獻、口碑及傳說,凡是碑銘、遺物、遺跡、風俗習慣等,其能證明人類過去之顯著事實,都應納入史料的範疇。但是,並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史料,而是有了史學才有了史料。史學伴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史料的範圍也是隨著史學的發展而擴大;史學研究的時代越長,史料的相對年代也就越長。史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史料不能等同於事無巨細的瑣碎事件和曆史人物的細節,而是能夠展示曆史事件的根據。對史料的認識和采用,全靠史家的估量和選擇,以及對史料的識別和判斷能力。所以,從這個層麵上說,史料也是"研究史學、撰著史籍所必須根據的種種資料"。對於新聞傳播史研究來講,"狹義層麵的新聞史料是指遺存至今、曾刊登在向公眾傳播的媒介物上的一切文本或實物;廣義層麵的新聞史料就指與人類新聞傳播活動有關的一切史料。"
 
早在清末民初,中國史學界便有了強調史料重要性的種種論說,傅斯年在《史學方法導論》中說"史學便是史料學",蔡元培在《明清史料·序言》中也有"史學本是史料學"的觀點。許多曆史研究方法的書籍,方法論主要的部分就是:史料學、史料批判、綜合。新聞傳播史學者方漢奇、趙玉明、丁淦林等教授也都強調過史料對於新聞史研究的重要性。史料的挖掘和發現,不僅在初期的新聞史研究上有重要價值,在新聞史的不斷修訂過程中更是體現了拾遺補缺的作用。方漢奇先生對《中國報學史》錯誤的勘正、對英國珍藏的《敦煌進奏院狀》的考據與研究、訪談邵飄萍健在的夫人所得到的史實對深入研究邵飄揮的貢獻等,都是發掘史料的典範。同樣,因為史料的缺乏,也使得一些研究無法進行,比如李普曼是新聞傳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但是由於大陸有關李普曼的一手史料比較缺乏,致使到現在李普曼的研究依然大致停留在《公眾輿論》一書上。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史料並不等同於曆史事實,史料隻是曆史的片段,是尋找曆史的指路牌,是發現曆史的證據和線索,史料的挖掘和勘正也不能等同於曆史研究,如果研究隻止於史料本身,考據其掘,分解其成分,劃分其類,就是屬於史料學的範疇。
 
本科學生對新聞傳播史研究一定要注重考據,找到一手的史料,研究梁啟超的思想就要找到梁啟超最權威的全集,研究西方新聞史最好能找到報刊原件,而且要有語言上的條件,不能隻弄點二手、三於、甚至若幹手的資料進行拚接組合,更不能大量引用教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