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子晴的博客

現在想起小時候的我們是多麽的天真可愛。
正文

文獻引文的追蹤

(2015-03-27 08:05:48) 下一個
所謂引文追蹤,就是從手頭現有文獻(特別是專著和綜述)出發,以其文後所附參考文獻為線索,進一步追蹤、查找相關文獻。同現刊瀏覽相反,按這種方法查找文獻,從時間上來講是越查越舊,但從學術價值來講,並非後發表者都高於其前人的論著;有些經典性論著,其科學生命力經久不衰。如何先看文獻資料再選題的方法解析?由於科學的積累性和繼承性,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在借鑒、吸收前人、他人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因而在其論文中理所當然地要將這些以參考文獻形式注明。在查閱文獻時既要重視"前瞻",也不能忽略"回顧"。引文追蹤法尤其適合於對有些問題的追根溯源,如某一理論觀點是由誰最早提出的,後來有哪些發展或修正;某一技術方法是由誰最先建立的,其細節如何,後來又有誰進行過修改和完善,等等。利用引文追蹤法查文獻,需注意以下兩方麵的問題:

 
1.期刊中所列參考文獻的多種形式:
 
盡管溫哥華格式對文稿中參考文獻的書寫形式有嚴格要求,但各期刊在出版時仍存在若幹差異,因而呈現出多種形式。
 
對於作者姓名,有的隻列第一作者,有的列前三位,有的列前六位,有的將全部作者一一列出。
 
對於卷(期)號,有的標明期號,有的則略去期號,隻標卷號。
 
對於出版年,有的列於刊名之後,卷(期)號之前;有的列於作者姓名之後,文題之前;而有的則列於最後。
 
對於題名,一般都列於作者姓名之後;但有些期刊為了節省篇幅而略去題名。
 
對於刊名,屬西文刊物的有的是規範化縮寫,有的是不規範的縮寫形式,還有的采用全稱。對於非英文期刊,其刊名出現在英文論著的參考文獻中,形式更是五花八門。如《中華內科雜誌》可以是英譯名縮寫Chin J Intem Med ;可以是漢語拚音形式ZhongHuoNeiKeZoZhi; 還可能是音譯的威妥瑪式拚音形式Chung Hua Nei Ko TChih 。
 
對日文刊物的刊名也是這樣,如《醫學仍島的辦》可以是其英譯名縮寫J Clin Experi Med;也可以是其音譯羅馬拚音形式IGAKU NO A YUMI 。在論文後的參考文獻中如連續列同一英文刊物,可用"ibid"表示"同上" , "op cit"表示"同前"。
 
還有一種"超標準"參考文獻形式。如英文刊Current Opinion in Oncology ,不僅參考文獻中所有著錄項目俱全,而且在有些參考文獻序號前標有"."或"··",表示此條文獻"重要"或"極為重要",以指導讀者有選擇地追蹤引文。不僅如此,還在用黑點標明重要程度的參考文獻條目下,用一句話簡明概括該篇文獻的主題內容,以幫助讀者做出取舍。這種參考文獻書寫形式盡管在篇幅上"超標準",但對讀者閱讀和利用文獻卻更有價值。


 
2. 參考文獻的可靠性:
 
許多文獻學家早巳注意到科技論文引用與被引用關係中的不真實性或虛假性現象:
 
"有的作者引而不用,有的作者則用而不尋引1; 有的作者不習慣標注引文;有的作者則習慣於大量引用自己的著作;有的作者可能由於受流派學術觀點的影響或某些個人感情的影響而有意不引用或多引用某些文章"。"為了炫耀自己博學多識,胡亂堆積引文者有之"還有的"沒有查閱過原始文獻,依據所看到的在別處被引的內容而對其引用"。這種間接引用更有以說傳說之嫌。凡此種種,無不給引文追蹤這種方法蒙上一絲陰影,需要讀者更具鑒別力,才不致被引人歧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