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曆史的壞脾氣》筆記之二
(2)誰都知道袁世凱
軍人,從來都是雙刃劍,能成事,也更能敗事。現代民主國家都用各種製度手段來限製軍人幹預政治,文官治軍,軍人中立。古代中國也是如此– 以馬上得天下,但不能以馬上治之。政權需要武力,但武夫往往是當政者的最大威脅之一。
袁世凱縱容曹錕兵變,讓自己有了拒絕南下當總統的借口。但驕兵悍將們很快嚐到了甜頭,競相侵奪行政權力,散在各地的大將們不用很長時間就都割據一方,當上了土皇帝。天下大亂,使人們懷疑共和製度的可行性,各地掀起建立君主立憲製的請願風潮,袁按“民意”當上了皇帝。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挨罵最多的。海峽兩岸對近代史各有各的詮釋,但在罵袁這方麵,卻基本上一致,直到最近幾年,學者們才開始客觀起來。作者認為,袁世凱對中國的製度轉型有不少貢獻,從軍事到教育的改革都有業績,不可否認。但他偏偏在轉型的關鍵時刻身敗名裂,無論為自己為國家,都搞糟了一件好事。
我現在才知道“選舉”兩個字,在中國古代的意思是通過科舉選拔人才,直到近代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理解的意思。袁世凱那會兒,西方人的選舉概念剛引進中國的時候,投票者和候選人都覺得既新鮮、又可疑。
當時袁世凱正處在成功得意之時,粉絲無數,勢力達到高峰,議會人員都對他服了。按西方的規矩,立憲立憲,要先製定一套憲法,再根據憲法的指導來選出領導人。但袁世凱迫不及待想當大總統,要先選總統再製憲。他那幫粉絲當然聽他的,臨時炮製、通過了選舉法。袁世凱沒有競爭對手,選舉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意願來進行了。
偏這時,國會外麵來了一個“公民團”,成千上萬,又是集會又是抗議,說今天你們國會一定要選出一個合民意的大總統來,否則你們別想回家。議員們在這個氣氛中投票,第一輪袁沒有達到3/4的多數,第二輪還是沒達到。此時天色已晚,議員們又累又餓,第三輪就把袁世凱選上了大總統。
此“公民團”,實際上是袁所操縱的軍警,換了便裝的,而議員們被激怒,才故意和袁過不去,投了三次才讓步。袁明知自己能篤定當總統,但還是不放心,可見袁心底裏是個獨裁者,凡獨裁者都想操控投票。操控選舉的手法多種多樣,直到現在世界上還有人在使用。
(3)民主選舉
大凡古今中外的政客,可以說都有一些“為人民做點事”的動機,哪怕再小。但政客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對權力的向往。沒有權什麽也做不成,這不假,但政客對權力有癡迷之心,甚至上癮,遠遠超過為國家謀利益的動機,這也屢見不鮮。
中國既然已經是共和國,不時興“馬上得天下了”,得通過國會選舉。但選舉是個新概念,大家都不熟悉,互相之間不太放心,怕有貓膩。既怕別人暗裏操縱,自己又抵擋不了操縱的誘惑。
在曹錕看來,錢可以買菜、買房子、買官位、買奴隸、買姨太太,當然也可以買總統。重賞之下,必有選票。於是乎,曹錕的競選團在各地辦了幾個賣票站,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前來參加會議的議員,每人賞500大洋;開會並同意投曹錕一票的,給五千。就這樣曹錕的票數達到了3/4的多數,當上了大總統。
但有一句說一句,人家曹錕花錢買選票是公開的、透明的。奇怪的是,當時並沒有引起什麽人的大驚小怪,倒是西方民主老大哥們看不慣了,在主流媒體上大發其辭,以致中國那時期的國會,被人稱為“豬仔國會”。我可以把它引伸到“豬仔民主”,同時又不禁想起近幾十年國內不少地方選舉村長的鬧劇來。
我想,如果那時有互聯網、智能手機,可以通過微信來操控選舉,那還了得?
(.... 待續 ....)
大家周末愉快
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