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我們為什麽讀書?為什麽鼓勵孩子多讀書?文學有“用”嗎?如果你問別人:有哪個文藝作品改變了你的人生觀,甚至改變了你的一生,回答大都是某一本書、某一部文學作品,而很少會是一部電影或電視劇。
我年輕時曾啃過莎士比亞;在美國讀書時,為了練膽子、練口辭,還參加過學生會組織的莎劇演出;女兒們從七年級開始學習莎劇,我也跟她們一起讀 …… 度假前下載了《莎士比亞救我一命》,完全是因為書名裏有這個大文豪的名字。這是一部令人深思而又引人入勝的回憶錄。作者貝茨(Laura Bates)是一名大學教授、莎士比亞博士,這本書記錄的是她在印第安那州監獄教授莎士比亞十多年的經曆。
美國的監獄向犯人提供教育機會由來已久,但貝茨的學生和一般的犯人不同:他們是maximum security prisoner, 即重罪犯人,是監獄中(自然也是社會上)危害最大的罪犯。(“重罪犯人”這個譯法不夠準確 - 犯人關在MS裏的原因,大多不是因為他們原來的罪行有多嚴重,而是因為他們入獄後的暴力行為。)而這部書描寫的萊裏·牛頓,又是這群犯人裏的超級危險人物,正在接受最嚴厲的懲罰和管束– 隔離禁閉。
這個人小學裏就開始逃學、偷竊、搞破壞,隻讀到五年級,之後就開始頻繁出入各種不同性質的少教所和未成年人監獄,在每個地方都試圖逃跑過。最後,在他17歲那年,因為和幾個朋友一起搶劫殺人被判無期徒刑,19歲被關進成人監獄,不但終身沒有假釋機會,而且還永遠放棄了上訴權。進入印州監獄後,又因攻擊其他犯人、刺傷獄警、企圖越獄而被隔離禁閉,並被剝奪了放風、娛樂、上課和工作等普通犯人的權利和待遇。
書中描述了他的獄室門:下麵那個方洞,除了遞送飯菜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每次出外時犯人必須先把雙手伸出這個方洞,讓獄警戴上手銬,獄警才能打開門,然後再戴上腳鏈,由兩個荷槍獄警押送去獄中的任何地方,包括去浴室洗澡。
Maximum Security 的隔離獄室門:
牛頓就是這樣,每星期一次被押送到一個專門的地方去上莎士比亞課。送到那裏後,還是關進一個單間,這才拆去手銬腳鐐。老師遞給他的閱讀材料、他交的作業、他和老師的交流,都是通過那個方洞進行的。貝茨教授共有六個學生,全是殺人犯,都分別關在單間裏,她就坐在走廊裏給他們上課。
牛頓是主動報名參加莎士比亞班的。從一開始他就表現出驚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雖然他小學沒讀完,連莎士比亞是誰都不知道。幾年來,這個“重罪犯人班”學習了四部莎士比亞悲劇,都和殺人犯罪有關:《理查三世》、《麥克貝斯》、《哈姆萊特》、《羅密歐和朱麗葉》。他們著重分析戲劇中的人物刻畫,特別是人物的性格、境遇、殺人動機,以及犯罪前後的心理狀態。牛頓不但每次都認真完成課後的書寫作業,而且還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漸漸地成了班裏的一個領頭人。他能結合自己的經曆,不但為自己、也為“同學們”提出一些極其深刻的人生問題,並引導大家共同探討。這些重罪犯人還一同編寫了一個莎士比亞劇本,供普通犯人演出。他們不能親自出去觀看演出,隻能在自己的獄室裏觀看錄像。
隔離犯人交作業:
這部書雖然全篇寫的都是監獄裏的故事,很奇怪,我讀時很少有壓抑沉悶的感覺。牛頓說:一個人飛得越高,就有可能跌得越重;反之亦成,一個人沉得越深,也可以反彈得越高。通過襯托,作者對監獄的細節描寫很有效地展示了牛頓的“反彈”,使這個人物像一隻從灰燼中飛出的鳳凰,煥然一新。
萊裏·牛頓在莎士比亞監獄表演會上作開場發言:
牛頓的故事是正麵的,充滿了希望,令人感動甚至振奮。自從開始學習莎士比亞,牛頓完全變了一個人。以前,他被公認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暴力罪犯,他像一頭絕望的困獸,一心隻想著兩件事:要麽再次暴力越獄,要麽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現在,他變得溫和、恭謙、積極、愛思考,雖然他還是個無期徒刑犯,卻對未來充滿正麵的期待。按他的話來說:無期徒刑犯人也有兩種活法,一種是像他以前那樣完全絕望、自暴自棄,另一種就是像他現在這樣,肉身雖在獄中,內心卻積極向上,他將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心態來完成自己的生命。
牛頓在監獄裏畫的人物畫:
莎士比亞之所以改變了牛頓的人生觀,是因為莎士比亞促使牛頓思考、挖掘自己的心靈。牛頓的結論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注定是個罪犯,一個人的境遇和成長環境非常重要(他生長在一個貧困破碎的家庭,繼父虐待、母親忽視,他一生中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犯罪,幾乎全是受到同伴的慫恿,或是他為了在別人麵前證明自己有本事)。但即使有環境的影響,犯罪還是一個“選擇”,就是說,你可以選擇不犯罪的途徑。這就是他選擇重新做人的動力。
牛頓說,感謝貝茨和她的莎士比亞課,他的心情從來沒有那樣輕鬆快樂過。他還說,莎士比亞救了他的一命,讓他沒有自殺,也沒有再次使用暴力傷害別人。所以,莎士比亞還救了不止一條命,因為他的轉變,世界上就少了一個受害人。
但牛頓所說的“救我一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含義。他說,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監獄”- 身體的和精神的。他的殺人和坐牢經曆將永遠是他的人格記憶的一部分,但莎士比亞為他指出了一個靈魂救贖的方向,現在他能夠正視它們了。對罪犯來說,能夠正視自己過去的罪行,是悔過和改造、取得精神自由的很重要的第一步。
牛頓寄給貝茨教授的母親節賀卡:
牛頓的故事並不是直線向上的,它也有起伏和迂回。由於牛頓的出色表現,監獄批準他離開了“重罪犯人”的隔離獄室,他回到了普通犯人中間,能夠享受一般犯人的待遇了。他有了一個獄中工作,還當上了監工。他把大部分錢都寄回家,讓母親存起來作為他將來的研究生學費。就在這時,因為犯了一個無暴力的小罪– 私藏和使用手機,他又被關進隔離獄室一年。但這次他沒有再自暴自棄,他繼續一個人攻讀莎士比亞戲劇,和以前一樣寫文章,幫助老師備課。貝茨認為牛頓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理解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學文學專業學生的水平。他為莎士比亞課程寫的學生練習材料(共包括39 部莎劇),被貝茨編成《獄中莎士比亞指南》,在印州的其它監獄和少教所裏使用。
一個重罪隔離犯人和他的《莎士比亞指南》:
最近一年來,我的讀書興趣漸漸從虛構作品轉變到紀實作品。我發現,大多小說中的人物,雖然寫得栩栩如生,讀時印象也很深,但讀後不久就被忘在腦後了;而一些當代紀實文學裏的人物,卻往往讓我繼續掛念。在《莎士比亞救我一命》一書印刷出版之時,牛頓因表現出色而被送回到原來的普通犯人部門。但是,他的上訴申請被駁回,印州政府也取消了監獄大學的撥款,牛頓拿博士學位的夢想破滅。目前他還在監獄裏服無期徒刑。
而貝茨的其他莎士比亞學生,有很多已經被釋放,回到了社會上。這些人沒有一個再次犯罪。貝茨的監獄莎士比亞課程在媒體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受到犯罪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們的大量關注,牛頓在監獄外的大社會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腳印。
犯罪學專家們認為,讓犯人參加一些女性化的活動能減少他們的暴力行為。
這是另一個莎士比亞犯人學生為貝茨教授縫製的手工拚花被子:
貝茨教授給普通犯人上課:
摘譯一段牛頓的話:“一個坐在獄室鋪位上的犯人,很難把自己和坐在王位上的國王聯係起來。但我們都是人,都有人的共同點,我們隻是身處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而已。”
殺人犯萊裏·牛頓:
文學有什麽“用”?讀經典作品有什麽“好處”?年輕人為什麽需要接受一些人文教育?莎士比亞為什麽偉大?這本回憶錄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圖片來自該書的插圖及網絡)
* * * * *
謝謝寫寫,我想這就是經典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給人指出一個思考、內省的方向。
謝謝紅裙來訪,確實從這部書中得到很大啟發。
哈哈,冬日和一講像在小菜場排隊。謝謝覺曉!
有段日子沒見梅子了,問好!小孫子已經到了能聽懂故事的年齡了吧?我女兒2-3歲的時候,我每天為她們朗讀故事書,很有樂趣的。
有機會一定抽時間好好的讀讀這本書,說不定還能幫助小孫子呢。
菲兒回來了,剛去了你家!
問好東東,我在博客裏還忘記提了,這位教授是業餘時間義務服務的。
小C好,有點“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吧!
蓮子說得好啊,人文教育就是教人思考做人的道理。
真正的文學作品,讓人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應該就是人文教育了。
莎學專家那裏有好幾個呢,不過到了我讀書的時候,都已經不活躍了。
“在好萊塢也永遠是個賣點"
對了,就像你提到的那部賓州監獄的電影。所以我說紀實和虛構不是一回事。無論如何,觸及到人的心靈的內容,總是引人入勝。
作者認為對罪犯的嚴懲和管束是必要的,她並沒有說要用感化來代替,隻是對一部分犯人來說,通過文學來感化效果更好一些,值得探索。
聞香好!書中寫到,教授進監獄上課時隻穿黑白灰色的衣服,談話時從不觸及個人的話題,盡量做到耐心委婉但不過於親切,等等,很有意思的。
那倒是,對我們來說是當故事讀,但畢竟是真實的故事,如果有1%的人能被感化,還是值得去感化。這個program確實得到推廣,印州的好幾個監獄和少教所都有。
大舅的建議也許可行,咱中國人不就圖個“吃”嗎 :) 我知道你的想法:rough them up! 對吧?
亮媽在我家做客呀?怠慢她了 :)) 問好享受!
這部書不是心靈雞湯(可能我把它介紹得有點像心靈雞湯了),它是在記錄一個文學教授在監獄裏的體會和經曆,以及她對文學藝術和人文教育的看法。如你所說,牛頓等人隻是千百個罪犯中的少數幾個,莎士比亞不能拯救美國社會。不如說這是一本以個人回憶為主的社會學和犯罪學的書。
謝謝思韻,總能和你想法 eye to eye。我也是邊讀邊感動。怎麽覺得你總結得比我還好呢?最近不常上網,明天去你家!
“莎士比亞好在哪?比如,與紅樓三國唐視宋詞比?”
這個問題還真回答不出來,就像問“蘋果和桔子哪個好吃” :) 但這本書的例子說明,學習莎士比亞可以幫助人審視自己的靈魂。問好!
二郎又在打暗號了,什麽是大月餅,誰是老郭?我幾天沒進網站就落後一大截了。謝謝睇場繰邊!
問好沫沫,最近城裏來得少了,碰不上你!
健康好!這本書不錯,並不是很沉重。
是的,深挖自己的靈魂在改造過程中很重要,比勞改或簡單的心靈雞湯有用多了。謝謝來訪!
“我今天吵完了架再來慢慢讀你的”
蓮子你在吵什麽呀?今天晚了,明天去為你助陣!
謝謝,這本書值得一讀,有很多引人入勝的細節。
一講坐磚頭看博客,辛苦了。你說得對,這是一個讀書改變人生的極好例子。
波波好,改天再請你喝茶 :) 作者在書中說到,她起先走進重罪隔離監獄很害怕。她的奉獻的確是很大的,令人尊敬。
我跟你正走在同一條路上: 我現在偏愛紀實文學,雖然我知道許多不朽的經典篇章都是小說或戲劇,包括莎翁的,我還是選擇紀實文學幫助我認識現實世界。
文學的意義被你闡述得透徹,簡直不能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