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話有點太籠統,但總的來說,我發現北美人是戶外人,華人是戶內人。
還在美國讀書時,從我的公寓窗子能看到對麵一座大樓的屋頂平台。夏天,那個平台上放了很多盆栽植物,除了五顏六色的花以外,還有種在大盆裏的灌木和小常青樹。
就在這些花木之間,常有樓裏的老美居民搬來舒適的椅子,坐在那裏喝咖啡、看書、聽音樂,或兩三人閑聊。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國內,人們也在室外度過夏天的夜晚。但那是乘涼,是因為室內太熱(那時空調還沒有普及),室外涼快,有空氣流動。一入秋,溫度降了一些,人們就從馬路上、巷子裏消失了。
在國內的城市裏,有陽台、曬台的人家,也隻是在那裏晾衣服、曬被子、掛醃肉鹹魚,除了年紀很大的老人外,很少有人坐在那裏歇息或做些安靜的事情。
同樣是擁擠的大城市,美國那座大樓屋頂上的人,卻是真正在享受一種戶外生活,盡管是很有限的。
*****
後來我們的第一處房子,從臥室窗子也能望見隔壁人家的後院。
鄰居的院子和我們的一樣,不大。一半是木露台,另一半是花園,中間有棵大樹,濃密的綠葉遮住了大半院子,夏天很蔭涼,也為屋主提供了隱私空間。
春、夏、秋,隻要不下雨,沒有高溫,剛退休的老美女主人幾乎每天都坐在露台上,喝茶、看書、打盹,有時還把一些廚房家務拿出來做。傍晚,隻要不太涼,他們全家四口就在露台上吃晚飯,然後夫妻倆再在室外逗留一會兒,做些花園的雜事。總之他們在室外度過的時間很多。
我進去過他們家。他們的露台桌椅比餐室家具還漂亮。
北美人,或者說大多數西方人,比我們華人更會享受戶外生活。平時家裏如此,周末或假日更是喜歡“風吹日曬”。隻要天氣好,老老小小都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露膀子、露腿,似乎要把陽光和新鮮空氣都吸收到每個毛孔裏去。
對他們來說,後院是日常生活的延伸,是家裏最重要的“房間”之一。春天一到,他們都迫不急待地搬出桌椅、安裝遮陽棚或涼亭,然後全家老少就出來過日子了。連飯都喜歡在後院吃,夏日在BBQ上就可以做出一頓葷素齊全的晚餐。
暑假,他們不是送小孩子去數學補習班,而是去戶外夏令營,男孩女孩都塗了防曬油,在太陽底下打球、玩水、奔跑玩耍、學習生活技能。不少成年男女,都熱愛長途跋涉、野營等活動。
冬假或春假過後,我女兒的一幫同學回到學校就互相攀比誰爬了山、下了水,誰曬得更黑。
而我的華人親友,特別是來北美不很久的,除了在園子裏勞動以外,平時都喜歡窩在室內。我親戚居住的華人小區,極少有一個後院是種了花草大樹、購置了露台桌椅的。
我先生有個老美熟人路易,是個房地產經紀。他娶了個華人太太,是第二代香港移民。路易和很多土生土長的北美人一樣,隻要天氣適宜,喜歡在後院休息、消遣、招待客人。他的後院很大,四周鄰居幾乎都看不見。他在後院放置了很舒適漂亮的桌椅,裝了可以伸縮的遮陽棚。
路易做房地產,工作不定時,夏天他就端一杯咖啡,拿了手機和筆記本,坐到後院聯係客戶、填寫表格、上網,可以在那裏坐一整天。中午,他進廚房自己做個簡單的午飯,也拿到後院吃。
“可是我太太從來不到後院來坐,”路易告訴我們,“即使有閑空,無論外麵天氣多好,她都情願坐在飯桌旁,或客廳的沙發上。夏天請人吃飯也是,招待我家的客人,都在後院吃;招待她家的親戚,都在裏麵吃。”
夫妻平時在家各做各的事情,坐哪裏不都一樣?
“不一樣啊,”路易說,“我一院子的花花草草,每次她隻是在剛開花的時候出來看一看,之後就沒興趣了;野生小動物、蝴蝶、我喂的野鳥,她幾乎從來沒看見過, 因為她不願意出來。但當初這房子是她要買的呀,她要一個大院子…… ”
路易認為嶽父嶽母不愛室外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在香港住慣了高樓公寓,外麵空氣不好,也到處擠擠挨挨。他不理解的是太太作為第二代移民,在空氣新鮮的廣闊天地裏長大的,為什麽也不喜歡戶外活動。
路易的太太笑著說,“這有什麽不好理解的,我是在父母家裏長大的,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從小養成的生活方式。二十多年的習慣,我也難改啊。”
有趣的是路易夫婦的子女,將來不知會是戶外型,還是戶內型?
*****
家裏的丁香花開得正歡,芬芳滿園:
兩星期前開花的沙櫻(Sandcherry,櫻花的一種):
*****
笑,冷氣暖氣輪換著用。問好!
我沒說所有的事都是西方比東方好,但就事論事,我提倡戶外型的生活方式,比較健康。戶外活動不一定就是登山,畢竟大多數人不會去登山。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享受戶外,你在後院種花種菜,小區裏跑步走路,到野外去遠足 ... 隻要出了屋子,都是戶外活動。
是,特別是你們多倫多,冬天多長多冷,春天來了,快快出外享受吧!
=====================================================================
I know what u gonna conclude it @ the end of day "the first one better than the 2nd one" in terms of ur subject....seriously, "not always Caucasian's play wins the ticket???"
I opt 4 balance treat from both parts in my life....."either one nothing good or bad 2 write home about it, period!!!
閑閑的 hot tub 現在也種玫瑰了 :))
閑閑的院子才漂亮,而且打理得整齊,主攻玫瑰 ......
豪斯多了一個房間 - 室外起坐間 :)
小婷好!新加坡有很好的公共花園,也省得你們自己打理。
我院子樹多,太陽不夠大,所以蔬菜不能種 :( 問好享受!
哈哈,鬆鬆這下就證明了樓上那位網友的理論 ... 我也吃不消大太陽,但這不妨礙戶外活動呀,一早一晚、春天秋天,還是很舒服的。
農民伯伯絕對是戶外型,想象遊士的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
梅子,戶外活動不一定非要曬太陽,大樹底下好遮蔭!澳洲的太陽是夠火辣的,冬天是不是好點?
這篇文章寫得有趣,謝謝鏈接,很高興聽說很多華人有了“炕頭-地頭-山頭”的轉型!看來我這篇寫得有點偏了。
是的,老是窩在家裏才冤枉了這麽好的環境和天氣!
秋水好,久不見了。還記得你那篇寫跑步成功減肥的文章!
大舅自從進了文學城,膿包好了沒有?
呆在後院好,多呆呆啊,陽光、新鮮空氣、勞動 .... 都是健康的。
哈,我們以前在上海夏天都打傘的 :))
但是,澳洲人好像很喜歡在自家院內涼棚下喝咖啡的。
http://living2d0.com/gossip/2015-01/
華人喜歡白淨細膩的皮膚,所以怕曬怕紫外線,君不見老外對咱華人晴天打傘也是一臉不解,歸根還是我們這個族裔的審美觀決定的。
+1 , 哈哈!
嘿,這位,請消消氣,這話人家太太聽了都沒生氣,你倒不高興了 :) 而且我也不明白這和中美貿易有啥關係呀?
=========================================================================================
"open ur eyes" Chinese American???
no wonder, Caucasian(M) always take advantage from Chinese and then bullshit them! like US and China treat.
紫外線不好,皮膚天生越白,越容易得皮膚癌。不過大多數人都懂得使用防曬油,擋去了紫外線,仍能曬黑。問好健康。
哈哈,蓮子有道理,我小時候一哭鬧,阿姨就把我抱到外麵去,一出門就笑了。有時候孩子鬧,就是因為精力無處使,到外麵自由自在地瘋一下就好了。
空氣好壞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很多人移民的原因之一,愛國者連這也要攻擊?
哈,來了一位皮膚專家 :) 審美觀是受周圍環境影響的,而且也包含了其它的生活理念,例如喜歡曬黑,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僅在四十多年前,白人也不喜歡皮膚黑,後來才慢慢改變了生活理念,從而改變了審美觀。現在,大多西人認為東方人皮膚白不白不是什麽很重要的標準,皮膚白的華人女孩,他們認為既不難看,也沒特別好看。
打傘的可能都是新來不久的人,而且以中老年為多。在這裏住了時間長了就不會再打傘了,自己也會覺得好笑。
亮媽肯定是個戶外人,愛體育運動,又喜歡種花種菜!
西人媽媽把調皮的孩子趕去戶外玩。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北方的夏季美麗又舒服,太短了,曉青可以去外麵好好利用新鮮空氣!
問好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