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80)
2017 (114)
今夜有梵·高的燦爛星光
- 藝術筆記之五 -
關於梵高,多年來看了一些書和文章,包括很多網友都讀過的兩部:《親愛的狄奧》和《渴望生活》(斯通著) 。但如果暫把他的傳記放在一邊,隻問他的作品究竟為什麽偉大,可以怎麽看呢?
我沒有正式學過畫,從純美術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很難做到,隻能退後一步,看看宏觀的西方美術史,再有就是以我個人的眼睛和心來感受他的畫作。
先從藝術史的角度,看看梵高偉大在哪裏。
在梵高之前,包括他生活的年代,西方學院派的寫實主義是強大的藝術主流,繪畫必須和所畫對象相形相似,反映的是你所畫的人、景、物和事件。在梵高之後,畫家本身的意圖和自我表達變得非常重要,繪畫不必“看上去象”真實的事物(論“像”,誰的畫比得上攝影?寫實派走到頭了。)
用馬蒂斯的話來說,“準確的描繪不等於現實。”這是一個從寫實走向抽象的過程,當然梵高不是這個轉折階段唯一有深刻影響的畫家,例如他的前麵有印象派,他的後麵還有畢加索等。
再看這幅《星夜》。它畫的確實是夜空中的星星,但不是你我的眼裏看到的星星。它們是梵高的星星,隻有他才能畫出這個樣子,因為畫裏還有梵高看星空時的感受,一種迷惑、騷動而又熱烈的心理狀態。
在梵高之前,一個畫家如果想把自己畫進畫裏去,他一般會畫一張臉。梵高也把自己畫進去,但他畫的是自己的心理。其結果是,《星夜》高度誇張,有狂迷感,有強烈的震撼性。《星夜》和梵高很多後期作品一樣,沒有那種媚俗的漂亮,沒有很強的裝飾性,但卻極具他的個人情感、神韻和性格,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美。
現代人認為,藝術家是鏡子,它們以每個藝術家獨特的方式和眼光,來折射出我們的宇宙。梵高這麵鏡子和所有的人都不同。他畫畫十多年,也嚐試過幾種不同的畫技和風格,但他最後五年裏的作品是無可比擬的,他有了自己的極其獨特的風格:強烈的色彩,雄厚的筆觸,對外部世界的狂迷不安的詮釋,一種洶湧激蕩的心理感受。他曾寫道:“我不再能確定自己了,畫就像夢幻一樣出現。”
我們都知道梵高悲劇的一生,毫無疑問它對梵高的繪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我個人認為,在看他的畫時不一定要時時聯想到他的生平。梵高的時代曾有個藝術評論家在批評梵高作品時說,他的人生故事比他的畫更精彩。我覺得他的畫比他的傳記更震撼人心,我們不妨從視覺效果的角度去體會他的情感和情緒。
看畫和作畫一樣,也是一種主觀的體驗。我在《星夜》中看到什麽?我看到的是一個寧靜的小村子,一棵直指天空的粗獷的柏樹;和靜止相對應的,是天上旋轉翻騰的雲,火球般絢麗的星月,而這一切都包含著一種激流般的動感,孕育著一種蓬勃的不可抑止的生命力。
閑閑,我覺得梵高蠻熱烈的,不過很狂。
是的,這首歌就是寫這幅畫 :)
回小小,我也想到那首Starry Starry Night, 本來要附在博客裏的,最後忘了,謝謝提醒!
-- 讚!
和荔枝比,我也是一文盲,這些畫我也看不懂;))
每次看到星空這幅畫都會想到那首歌
Vincent Van Gogh - Starry Starry Night with Don Mcle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1ih3Q9otE
周末愉快!
隻是個人體會而已,問候鬆鬆!
如斯讀完後不妨寫寫讀後感,我們繼續侃梵高。
問好落雪,大家一起賞畫!
菲兒說得是,他的作品絕對受到人生經曆的影響。一位畫畫的朋友對我說,看畫先首要從感覺、直覺的角度去看,即,如果你不了解梵·高的人生,你怎麽欣賞他的畫。
謝謝沫沫,如果我們看著他的畫有所震動和感悟,也算在某個層次上看懂了。
杜鵑說得好,梵高有的作品讓人不敢直視,是因為畫裏展示了太多的靈魂。
很高興思韻對這種小眾話題有興趣。其它幾篇沒寫到藝術家的靈魂,也許靈魂的袒露正是梵高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