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南

一位喜愛琴棋詩書畫聯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與可口可樂大戰過的民族可樂

(2019-02-13 13:43:27) 下一個

那些與可口可樂大戰過的民族可樂

作者:蹦迪班長

image.jpeg

在美國,有三件事被認為是隻有靠上帝幫忙才能實現的:一是彩票中頭獎,二是當選美國總統,三是戰勝可口可樂。

 

但在20世紀末,有這麽一群中國人偏偏不信邪,向不可戰勝的可口可樂,連帶著它的同胞百事可樂下了戰書,發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可樂衛國戰爭”。

 

這場戰爭持續十數年,可分為數個戰役。但輪番登場的主角們結局都差不多,折騰幾年後就消失在市場裏,成為曆史未解之謎。

 

為什麽這些“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都沒有取得成功?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究竟做了什麽?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40年前,從頭說起。

 

“蝌蝌啃蠟”回來了

 

公元1979,改革春風在中國大地正式開吹的第一年,3000箱瓶裝可口可樂乘著春風,從香港奔赴北京。

 

這並不是可口可樂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說是久別重逢更合適。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它曾在這裏風光過。

 

在進入主線故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這段曆史。

 

1927年,CocaCola在上海、天津分別設廠進行生產銷售。剛開始的時候,它的譯名有好幾個,什麽可坷可垃、蝌蝌啃蠟、口渴口蠟,但每個名字都怪怪的,聽上像是在喝小蝌蚪、喝蠟似的,誰敢買啊?

 

 

到了1930年代,為了給自己取一個好名字,CocaCola發起一個起名大賽,在中英兩國公開征集譯名。

 

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蔣彝博士最終勝出,他想出來的名字正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個字:可口可樂。

 

有了討人喜歡的名字後,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運勢一年更比一年好。還曾請來影後阮玲玉為自己代言,迅速火遍上海灘。

 

阮玲玉代言可口可樂

 

 

1937年淞滬會戰,可口可樂廣告牌入鏡

 

 

民國時期可口可樂廣告

 

1948年,上海可口可樂的年銷售量超過100萬箱。放眼全球,這個數字僅次於可口可樂的老家美國。

 

但也正因可口可樂來自美國,它的命運注定要與中美兩國關係糾纏在一起。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開始為過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而奮鬥。而可口可樂則成了美帝資產階級的代表,就此退出中國。

 

時光一去三十年,在可口可樂離去的這段時間裏,中國經曆巨變。三十年後它回來了,這裏將迎來更大的巨變。

 

在那樣一個乍暖還寒的時間點,可口可樂的前途是否光明,誰都說不好。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道路將是曲折的。

 

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可口可樂在很多中國人眼中,絕不僅僅是一瓶簡單的糖水,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涉到很多政治因素。

 

在本土可樂與可口可樂交火之前,國家政策與各大媒體率先組織反擊,向洋可樂發起猛攻。

 

這簡直就是賣國主義!

 

1978年中美建交後,可口可樂與中糧簽訂合作協議,前者負責運輸,後者負責銷售。前文提到的3000箱可樂,正是第一批麵向中國內地的銷售品。

 

不過從香港運輸可樂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不是什麽長久辦法。所以可口可樂想在上海建廠,但卻遭遇上海當局強烈反對。

 

1979年,一位小男孩在長城上暢飲可口可樂

 

上海報紙向中糧發難,說引進可口可樂是洋奴哲學、賣國行為,引進美國生活方式,打擊民族工業——這些罪名,哪一個負責簽字的領導受得了?

 

在上海吃了閉門羹後,可口可樂隻能向內地轉移,把廠子建在北京。廠址選在中糧北京分公司一個烤鴨腸的廠房裏。

 

 

 

可口可樂在北京第一個生產車間的資料圖片

 

不過,從這個廠房裏生產出來的可樂,大多數隻有來華工作、旅遊的外國人才能買到,銷售地點也僅限友誼商店、涉外賓館。

 

即便如此,這些可樂也未能逃脫被批判的命運。一位眼睛雪亮的老同誌發話:中國汽水就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嗎?不能滿足外國人的需要嗎?非要喝可口可樂?這簡直就是賣國主義!

 

麵對輿論壓力,中糧專門寫了一份報告,明確表態可口可樂隻能在北京設廠,產量也不會超過全國飲料總產量的5%。

 

然而中糧的回應依然無法平息質疑。有媒體認為引進可口可樂浪費國家大量外匯資源,並寫成文章作為內參提交至高層領導。

 

高層領導隨後做出批示:隻準賣給外國人,一瓶也不準賣給中國人。外經貿部隻好通知可口可樂停止內銷。

 

1980年10月,一位老外在北京購買可口可樂

 

美方不能理解,不就是賣個糖水嗎,怎麽還能驚動到政治局?

 

針對無法內銷這個事,可口可樂分成兩派。鷹派主張打官司,到國際法庭去仲裁;鴿派認為即便贏了官司,以後也很難在中國市場立足。

 

顯然,鴿派的判斷是準確的。董事局最後決定,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勸說中國領導為可口可樂放行。

 

負責協調此事的工作人員,首先想到的是通過雜誌社發表文章,為可口可樂說話,但雜誌社拒絕發表。隨後又向外經貿部反映,但外經貿部的相關人員也表示愛莫能助。工作人員隻好寫信給外經貿部部長陳慕華。

 

信中說,北京生產的可口可樂有96%是國產原材料,美國供應的濃縮液隻占成本的4%。北京內銷的可口可樂不僅沒有花國家一分外匯,還通過旅遊、飯店為國家賺回大量外匯。將剩餘產品投放市場,一方麵豐富市場供應,另一方麵工廠也可獲得可觀利潤。

 

陳慕華將這些意見反映給了副總理萬裏。看到這樣有理有據的解釋,萬裏當即同意內銷。

 

但停止內銷是中央領導文字批示的,要恢複內銷,外經貿部還需要中央領導批示的正式文件。

 

中糧又向國務院請示,姚依林、穀牧、李先念、陳雲等中央領導都表示同意。

 

不久,又有地方衛生部門以可口可樂含有咖啡因為由,不允許其在市場上銷售。中糧反駁:茶是中國傳統飲料,所含咖啡因要超過可口可樂好幾倍,但是我們並沒有禁止喝茶。

 

最終,在1982年初,經外經貿部同意,中糧公司將供應賓館之後的剩餘可樂,交由北京糖業煙酒公司進行內銷。

 

而在此前的1981年,深圳市罐頭廠與美國百事可樂國際公司簽訂協議,興辦深圳市飲樂汽水廠,合作生產“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這輩子的最大對手,也就此進入中國。

 

百事可樂在中國的第一家工廠

 

縱觀整個80年代,基本每年都會有限製洋可樂的政策出台。但在改革開放的洶湧浪潮下,這些政策無力阻擋兩大可樂在中國“攻城略地”。

 

1984,一位喝可樂的中國小夥子登上時代周刊封麵

 

 

1986可口可樂杯足球錦標賽,中國隊戰勝日本奪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89,亞運會前夕,北京街頭的可口可樂巨大廣告牌

 

到1986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已在中國內地建有18條生產線。1988年,兩樂的總產量已超過國產同類飲料的一倍多。

 

說到這裏,就不能不提80年代的中國汽水“八大廠”:天津山海關、上海正廣和、沈陽八王寺、北京北冰洋、青島嶗山、武漢大橋、重慶天府可樂、廣州亞洲汽水。

 

中國汽水“八大廠”

 

國家政策層麵對洋可樂的阻擊,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隻不過是相關文件、相關報道中的幾行文字而已。

 

但這些國產汽水與洋可樂之間的戰爭,可以說很多普通人都是見證者,自己的舌尖也留下了這些國產可樂的味覺記憶。

 

“水淹七軍”與汾煌可樂

 

從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以八大廠為主力的本土汽水品牌發起“自衛反擊”,向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兩個“入侵者”宣戰。有很多本土可樂曾名噪一時:

 

 

嶗山可樂:由青島嶗山生產,創始於1953年,是新中國自主開發的第一種碳酸飲料。整個80年代,它在青島市場占有率可以達到80%以上。

 

80年代上海街頭的幸福可樂廣告

 

幸福可樂:由上海正廣和生產。1979年內地第一個電視商業廣告,就來自幸福可樂,廣告語為“清爽可口,芬芳提神”。據說,幸福可樂是所有國產可樂中口味最接近可口可樂的。

 

 

天府可樂:由重慶天府生產,1981年誕生於重慶,其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藥成分構成。發展最好的時候,曾在全國擁有108家裝瓶小廠,並被選為國宴飲料,甚至銷往美國,曆史相當輝煌。

 

 

少林口樂:1986年生產,借助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電影曾火過一陣。這個可樂是製造“片仔癀”的中藥名廠漳州製藥的產品,那年代算是高級飲料,比普通汽水貴不少。

 

80年代杭州,西湖可樂廣告牌

 

不過,在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麵前,這些本土可樂都是稚嫩的小角色,不足以成為對手。很多本土可樂的生產線,完全依靠引進,至於什麽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更是全麵落後。

 

正廣和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

 

以上海正廣和汽水廠為例,1985年市場占有率還能達到62.5%,到1988年已下降到23.1%。

 

1993年“入關”前夕,相關部門官員認為,一旦開放市場,國內飲料將潰不成軍。因此想出利用外資改造老企業的辦法,指定八大廠分別與兩大可樂進行合資合作,以退為進,尋求生路。

 

於是,八大廠中的七家被卷入與“兩樂”的合資浪潮。歸入百事可樂門下的有天府可樂、廣州亞洲汽水、北京北冰洋,歸入可口可樂門下的有沈陽八王寺、天津山海關、青島嶗山。隻有上海正廣和因為股權未能及時厘清,逃過被“洋化”的結局。

 

但簽下合資合作協議後,這些國有汽水品牌非但沒有過上幸福新生活,反而被迅速邊緣化。

 

天府可樂在2016年重出江湖,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以天府可樂為例,合資之前年產值可達3個億。合資後,生產比例逐年降低,從1994年的100%,到2000年驟降至0.5%,成立12年內年年虧損,負債1.4億元。昔日的國產飲料領軍者,成了重慶特困企業,最終在2006年徹底停產。

 

總之,“七大水軍”在合資後沒多久就接連犧牲,黯然退場,這段往事被業界稱為“水淹七軍”。

 

從80年代開始的民族可樂“衛國戰爭”,也就此結束了第一階段的交鋒,中國隊全軍覆沒,完完全全的慘敗。

 

不過,雖然“七大水軍”已經走下曆史舞台,但民族可樂的大旗尚有後來人扛起,這場戰爭仍未結束。

 

1997年之後,民族可樂陣營又湧現出新的生力軍,它們對洋可樂反擊勢頭更加凶猛。一大鮮明特征就是不惜投入重金,猛砸電視廣告,高調地向對手叫板。

 

彼時,在黃金時間段喜愛看電視的人,就算沒喝過這些可樂,也會被它們的廣告震住。

 

1998年,巨星成龍出任汾煌可樂代言人。次年,以成龍大哥為主角的廣告《龍舟篇》,轟炸全國各大衛視。

 

 

 

龍舟有龍字,成龍也有龍字,顯而易見,“龍”就是汾煌可樂這個廣告的關鍵詞,也是汾煌可樂的鮮明定位——民族可樂。

 

憑借廣告殺出一條血路後,汾煌可樂的市場份額迅速躥升到8%,但是它的廣告投入就高達1.5億,比可口可樂還高6%,歸根結底還是入不敷出。

 

汾煌集團為了拍廣告打造的“亞洲第一龍船”

 

到了2001年,風光一時的汾煌可樂在自己的大本營——廣東潮州,都沒什麽生意了,處於半停產狀態,更別提拿錢繼續砸廣告了。

 

最終,就像成龍老哥代言過的小霸王學習機、愛多VCD、霸王洗發水一樣,汾煌可樂在市場上大鬧一番後,黯然退場。

 

這個鍋,就算不該成龍大哥來背,這位功夫巨星在廣告界也難逃“災星之王”的稱號了。

 

“狠角色”非常可樂

 

汾煌可樂來得凶猛,走得憋屈。在世紀末的民族可樂“衛國戰爭”中,它的故事終究隻是過眼雲煙。

 

在這場戰爭中,還有更值得濃墨重彩的狠角色,它的名字就是非常可樂

 

非常可樂是娃哈哈集團於1998年推出的產品。而娃哈哈集團的老總宗慶後,是個在改革開放曆史進程中留下名姓的傳奇企業家。

 

 

1987年,宗慶後靠借來的14萬元承包連年虧損的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並開始蹬三輪賣冰棍。1989年,他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並出任廠長。1991年,他拿出8000萬兼並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一年之前,這家罐頭廠虧損了7000萬人民幣。

 

結果呢,娃哈哈集團成立的第一年,就憑借兒童營養液打了個巨大的翻身仗,產值不僅破了1個億,而且一破就是2個億。

 

喝過沒?

 

憑借兒童營養液大獲全勝之後,宗慶後乘勝追擊,推出娃哈哈AD鈣奶,到了1997年時累計銷售達到450億瓶

 

 

這課程表大家熟悉不?

 

此時,娃哈哈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最強的飲料企業。但坐穩老大位置後,娃哈哈並未停下來享受勝利的喜悅。

 

這個新生的本土巨頭,向可口可樂這個擁有百年曆史的世界級巨頭投去挑戰的目光。

 

實際上早在1997年,宗慶後就已經決定上馬碳酸飲料項目。隻是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種超級Boss挑戰,必須得準備好一切,再等待最佳時機出手。

 

比如非常可樂這個名字的誕生,就經曆波折。 

 

本來,宗慶後想出來的名字是“強大可樂”,很有民族情結,就連Slogan都準備好了——強大中國,強大可樂!

 

但這個略帶土味的名字,聽上去太過自信,容易招致嘲諷,遭到很多員工的反對。爭執之下,娃哈哈決定在企業內部進行征名活動,每個員工必須取3個名字。

 

於是,真可樂、天天可樂、勁美可樂、可喜可樂、萬事可樂......一大串名字在活動中出現。大部分員工一致認為“天天可樂”不錯,大氣也易記。    

 

可惜的是,“天天”商標已被廣東一個飲料廠捷足先登,搶先注冊。

 

實在沒有辦法,大家又選了“勁美可樂”這個名字,雖然總覺得哪裏不對,但總比強大可樂好不少。

 

名字定下來後,時間已經來到了1998年3月,離正式上市隻有3個月的時間了。勁美可樂的包裝設計、廣告、印刷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

 

沒成想,就在產品正式上市的前一個月,一家廣告公司的策劃總監想出一個名字——非常可樂。對比勁美,這個名字很脫俗,朗朗上口。

 

就它了!關鍵時刻,宗慶後果斷撤下勁美可樂,不惜讓價值數百萬元的包裝材料作廢,改為生產非常可樂。

 

民族可樂“衛國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最轟轟烈烈的戰役,一觸即燃。

 

1998年6月10日北京時間22時40分,法國世界杯揭幕戰——巴西VS蘇格蘭準時上演。數千萬中國球迷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羅納爾多開始他的表演。

 

比賽開始前是廣告時間,在世界級球星們登場之前,中國球迷已經準備好接受世界級品牌的轟炸。

 

然而,就在轉播即將開始的前幾秒黃金時間,電視屏幕出現一底紅色,並傳出一組朗朗上口的廣告詞: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非常可樂,非常選擇。

 

非常可樂以“中國人自己的可樂”亮相

 

 

1998世界杯揭幕戰,場邊的可口可樂廣告牌

 

與此同時,距離中國兩萬公裏外的法蘭西大球場,同樣以紅色為底色的Coca-Cola廣告牌,鮮亮搶眼,立在中線旁邊,正對著轉播攝像機鏡頭,霸氣十足。

 

非常可樂向洋可樂發起的“衛國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農村包圍城市

 

回首非常可樂向洋可樂發起的這場戰爭,進攻手段可以分為三招。

 

第一招,就是猛砸廣告

 

1998年6—8月,非常可樂亮相之初,就在全國各電視台砸下3390萬元廣告費。在“主戰場”央視,更是投放了696次廣告,總長超過2個半小時,費用達到了1244萬人民幣。

 

到了1999年廣告攻勢更為凶猛。當年1一8月,非常可樂僅在央視的廣告投放就飆升至2370萬元。

 

第二招,打愛國牌

 

從一亮相,非常可樂就喊出“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一口號,擺明了要打愛國牌、民族主義牌。

 

 

 

非常可樂把自己與愛國情懷牢牢捆在一起的營銷策略,在1999年達到一個頂峰。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北約轟炸,引發國人大規模抗議。非常可樂借勢進行事件營銷,推出“可樂打導彈”的廣告。

 

廣告畫麵中,三枚美製導彈呼嘯而來,掠過遼闊山川。危難之際,—罐非常可樂騰空而起在空中爆炸,令入侵導彈灰飛煙滅。隨之,莊嚴而富有磁性的話音響起:自尊才能自強,自強才能不可戰勝。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未來的可樂。

 

同年,非常可樂還在各大衛視投放直接叫板洋可樂的導購廣告。這個廣告裏,主播將非常可樂與兩種洋可樂去掉外包裝,放入無任何標記的塑料水杯中,在商場中做隨機品嚐測試,結果當然毫無懸念,絕大多數顧客認為非常可樂比另外兩種可樂更好喝。

 

這一係列廣告下來,非常可樂對兩大洋可樂的攻勢,可謂緊鑼密鼓。

 

第三招,也是起到最關鍵作用的一招——農村包圍城市

 

早在青年時代,宗慶後就熟讀毛主席語錄,很了解“農村包圍城市”這一戰略,這一戰略被他用在了非常可樂身上。

 

“水淹七軍”之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已經在各大一二線城市裏站穩了腳跟,市場份額超過六成,非常可樂隻是一個小角色,難有立足之地。

 

怎麽辦?到小城鎮去,到廣闊的農村去,在那一望無垠的鄉野裏,有無數的小賣店,它們都將成為非常可樂的好兄弟。

 

針對農村市場,娃哈哈集團已經通過零售價1元錢出頭的純淨水建立起遍布全國的銷售、物流渠道。非常可樂可以直接與純淨水進行捆綁,搭乘已有渠道,迅速滲透到洋可樂尚未觸及的中國農村。

 

在售價上,非常可樂每瓶比可口可樂便宜5-6毛錢,一般情況下,2塊1或者2塊2就能買到,更適合農村消費能力。

 

或許是馬後炮,有人像算命先生一樣,對“娃哈哈”的名字進行了分析,說其中的“娃”字就暗藏玄機,土字多,紮根深,不會倒。非常可樂的鄉村市場情結說不準還真是一種天意。

 

總之,在上述三招的共同作用下,非常可樂有了一個不錯的開局,1998年就賣出1.5億元。在浙江、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份,市場占有率平均已達15%,超越了百事可樂。一整年下來,非常可樂拿下2%的市場份額,雖然遠遠不足和兩樂相提並論,但作為一名新兵,戰績尚可。

 

到了2001年,非常可樂在國內碳酸飲料市場的占比已經達到12%。2006年底,更是提升到了16%-17%,在二、三線城市的占有率則達到了30%左右,穩居前三。

 

非常可樂還曾組織中國紅歌會比賽

 

非常可樂在世紀末發起的這場戰役,沒有像之前的汾煌可樂那樣迅速繳槍,而是成功地跨了世紀,繼續走在春風裏。

 

終結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幾乎看不到非常可樂的身影了,這場戰役的最終結局是顯而易見的。

 

那麽問題來了,非常可樂為什麽會輸掉這場戰役呢?麵對喜歡推卸責任的人,我們總會說一句“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但要說非常可樂的落敗,還真怪不了他們自己,而是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實在太強大了。

 

你非常可樂打民族牌,我可口可樂也主動大踏步進行本地化,擺脫“非中國”這個標簽。

 

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對外事務總監盧炳鬆,麵對媒體相關問題時,屢次強調:實際上,我們比非常可樂更“中國”

 

經常被他引用的相關數據是: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有15000名員工,99%是中國人。可口可樂飲料原材料中,隻有1種香料是美國總部獨有的秘方,其他都是在中國采購。

 

 

 

2000年春節,可口可樂公司甚至推出了一款“泥娃娃阿福賀新年”大塑料瓶包裝,中國元素十分濃厚:瓶身上印有一雙金童玉女,正是人們熟悉的泥娃娃阿福,他倆懷抱可口可樂瓶,笑容可掬。

 

而非常可樂主打的愛國牌,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夠讓人熱血一下,但在和平年代,全球化才是可持續的主流方向。

 

你想想,就連春晚上的白雲大媽都以麥當娜為偶像,一身阿迪達、克林頓、普希金了,更何況願意接受改變、尋求新鮮感的年輕人呢?

 

不論你是中國可樂還是外國可樂,本質都是碳酸飲料,它們的文化屬性,多靠廣告來進行灌輸。主力消費群體都是年輕人,而年輕人顯然更認同時尚、年輕的國際化品牌。

 

 

非常可樂也不是不明白這一點,並在2001年邀請庾澄慶擔任代言,但在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時尚、更年輕這一點上,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經驗豐富,都是老行家了。從兩大品牌在世紀初的代言人就可以看得出來。

 

2000年,謝霆鋒代言可口可樂

 

 

2002年,Twins出任可口可樂代言人

 

 

2007年,劉翔與潘瑋柏拍攝可口可樂廣告

 

 

2002年,正當紅的F4出任百事代言人

 

 

2004年百事九星:郭富城、鄭秀文、F4、周傑倫、陳冠希、蔡依林

 

 

2005年,古天樂出任百事代言人

 

更致命的是,隨著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向中國農村吹響進軍號角後,非常可樂的處境就更加危險了。

 

百事可樂在2003年從江西試點,建立傳統的批發渠道。在江西吉安,1.5升裝的百事可樂促銷價是3.5元,不僅低於可口可樂,甚至低於非常可樂。

 

2004年,可口可樂決定向農村進軍,方法也很簡單,就倆字:便宜。11月中旬,“1元可樂”的計劃正式上線,這種可樂采用玻璃瓶包裝,可回收,成本更加低廉。接著,可口可樂挑選1000個小鄉鎮市場作為試點,均取得成功。

 

2007年,可口可樂亮出新產品,冰露純淨水,出貨價不到5毛錢,零售價1元,迅速滲透進廣大農村市場,並借此建立針對農村市場的銷售與物流體係。

 

麵對兩大可樂的“抄底”,非常可樂顯然亂了陣腳。在率先占領農村後,非常可樂不僅無力包圍大城市,就連自己的根據地也不斷被可口可樂蠶食。

 

非常可樂的鄉土風格,難以俘獲追求時尚的年輕人

 

到了2013年,在年度碳酸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中,非常可樂僅位於第七名,不僅低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還輸給了自己的同胞健力寶。

 

而在主流媒體的廣告中,我們也再未見到過非常可樂的身影。

 

現在,盡管非常可樂還活著,依然能在部分地區、電商渠道中買到,但它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風光,根本無力再對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挑戰。

 

多年以後,當人們為非常可樂的落敗尋找原因時,依然眾說紛紜。

 

有人說, “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個口號,是沒有認清可樂文化本質的一種無知表現。

 

有人說,所謂的民族可樂大戰洋可樂隻是一場狂想,可口可樂眼中的對手始終隻有百事可樂。

 

還有人說,雖然宗慶後這種實業企業家,賺的錢可能不如搞房地產的,但身上就是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氣與堅持。

 

不論如何,非常可樂在上世紀末發起的這場“衛國戰爭”,雖然早已偃旗息鼓,但還是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話題,以及不可磨滅的舌尖記憶。

 

可口可樂中國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紀念罐

 

回顧可口可樂自1979年以來的四十年“中國曆險記”,我們可以明白,改革開放從來不是什麽宏大敘事,而是我們生活中能夠看到的、用到的、想到的一切。

 

因為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徹底揮別了那個認為喝洋可樂=賣國的荒謬年代。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遙想1990年代,一句“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就能刺激我們的腎上腺素,如今我們早已不需要通過一瓶碳酸飲料來證明自己是不是強大了。

 

眼下,最令“洋可樂”頭疼的,不再是什麽集體情緒,而是我們重視自己、熱愛自己的健康觀念,為了減肥、為了保持體重,越來越多的人告別了碳酸飲料,遠離“肥宅快樂水”。

 

而天府可樂、嶗山可樂在消失很長時間一段後,又都在最近幾年成功複出。讓我們祝它們好運。

 

至於我們還需不需要別的玩意,比如一部手機來證明中國人是否強大,20年後咱們再接著嘮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富春江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棒棒' 的評論 : 手提電腦可以,手機還是不行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富春江南' 的評論 : 好奇怪,我自己看都可以看到圖片的。剛剛又重新上傳了一次,不知道現在你能不能看到。
富春江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夏圓' 的評論 : 圓導,終於要上圓食啦,可是土豆的近親噢,明天見,節日快樂
夏圓 回複 悄悄話 江南高產啊,佩服!
情人節快樂!
富春江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lue-Crab' 的評論 : 謝謝軍師,今天忙著和家裏的兩位公主做卡片和包糖果,家裏的小少爺是俺的小情人,就給媽媽一個哈哥,kiss 都不好意思呢。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祝江南情人節快樂!
富春江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棒棒' 的評論 : 圖片怎麽上不去?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哇,居然有一段這麽長這麽複雜的曆史啊,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