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南

一位喜愛琴棋詩書畫聯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個人資料
正文

江南文化一:長三角的“文化基因”

(2019-01-30 17:47:38) 下一個

江南文化一:長三角的“文化基因”

 

《江南》

漢樂府詩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一說到江南,湧上心頭的是“人生隻合揚州老”“三生花草夢蘇州”“三秋桂子,十裏荷花”“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清詞麗句,而這種詩意棲居的美好生活,是古代江南人民留下的珍貴文化。

 

到了現在,一首《采蓮》唱出了多少江南的風花雪月,江南是否隻有這樣的浪漫情懷呢?

今天,文化在線為你一一道來。

 

//
江南文化緣起
//

縱觀曆史,兩晉南北朝政治中心轉移,吳越文化與南遷而來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脫胎換骨,逐漸形成生命力強勁的江南文化。這段時期可視為江南文化的1.0版。

北宋末年,中原王朝遭遇靖康之恥,重演退守一幕,江南卻因禍得福,隨經濟中心南移完成走向全麵騰飛。至南宋,民間已盛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這可以稱為江南文化的2.0版。

到明清,江南更是成為財賦之地、人文淵藪。近現代,西風浸染,作為橋頭堡的上海,在江南文化基礎上又熔鑄出海派文化。而作為母體的江南文化,也因不斷變革和創新,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上海社聯主席、研究員王戰認為,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3.0版。

?

“江南文化是根,上海文化是葉,隻有江南文化根深,才讓上海的文化品牌枝繁葉茂。”王戰認為,江南文化堪稱繼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後中國文化的第三座高地。其獨有的移民文化與融合的宗教文化支撐商業活動,提升了古代長三角地區商人的地位,改變了人們重農輕商的價值觀,並進一步影響了海派文化的崛起。

在“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城市群” 進程中,江南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重工商經濟的江南文化,激發了長三角各地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活力;重對外包容的江南文化,促進了長三角各地的對外開放和融入全球;重合作誠信的江南文化,讓長三角地區的跨區域合作豐富多彩、不斷深化。

 

//

江南文化支撐長三角經濟發展

//

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城市群的成長基因,以江南文化、大運河文化為共同紐帶,長三角區域結成緊密的共同體,既有曆史文化的淵源也有現實經濟的基礎,更有市民心理的引力。站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曆史機遇期,江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光是‘江南文化’這四個字,就已經讓人感到非常鼓舞了”,著名作家王蒙認為,對許多文化人而言,江南文化不僅僅是文化產業的品牌,更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曆史。

 

王蒙說,江南近現代在產業、服務業、商業方麵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後,處處走在前麵、奔向全麵小康的發展,說明江南文化又是一個象征勞動效率、科學技術和匠人精神的概念。從名人、景點、碑亭、書籍、寺廟、道觀,到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日常民俗,長三角有太多太多的文化載體,但在王蒙看來,文化更重要的表現在於人。

 

“我相信,我們不但會有各種物質的產業的成品,而且完全可以做到使長三角地區這些城市,成為文明的典範、文化的典範、世道人心的典範和貫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典範。”王蒙如是說。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南文化可謂光彩奪目。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用好紅色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充分激發江南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對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城市群”建成有重要意義。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認為,要以江南文化品牌引領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相比,長三角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區域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其他經濟和文化協調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相比,集聚著世界一流文化人才和團隊的長三角,擁有其他地區不具備的視野和優勢。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共同的傳統文化資源,重振江南文化有利於解決長三角內部的文化衝突。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成長春認為,未來,長三角地區應以江南文化為基礎,加強對滬蘇浙皖四地文化產業的整合與創新,推動文化產業創新聯動,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

 

要堅持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擴大文化品牌效應,形成城市文化名片,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江南文化產業聚集區;要重視江南文化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拓展,將江南傳統文化嵌入長三角創意經濟發展,推動文化與產業的互動發展;要推動文化產業的智能化、科技化和高端化,建立文化產業和科技融合發展平台。

 

//

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以文化促發展

//

 

浙江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劍鋒指出,江南文化產業要與時俱進。新時代,江南文化產業要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的追求,創新產品、拓展內容、提升品牌,推進商業模式創新與生產方式創新。要注重產品創新,延展產品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重視文化產品的內容創新,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研究、挖掘好江南文化的同時,要向世界推廣優秀的江南文化,讓更多人通過長三角地區獨有的文化形式和技藝,了解長三角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潛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是關鍵。

?

 

江南文化品牌建設三步走:

一是要注重提升文化原創力。在保護好、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原創力貫穿於文化建設與文化生產全過程,推出文化精品,築造文化高地,蓄積文化力量。

二是要注重發揚開放、包容、創新、合作的精神。借助有效的製度設計,將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緊密聯係起來,形成資源互補、協同創新的合作機製,凝聚並引領周邊文化共同發展。

三是要注重創新表達方式、拓寬傳播路徑。光明日報總編輯張振認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要有效借助高新科技手段和新型傳播渠道,把江南文化的故事告訴世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使長三角地區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引力源”。

 

//

上海擦亮“江南文化”金字招牌

//

 

以江南文化為文化根脈的上海,也正向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邁進。在打造江南文化品牌過程中,上海擦亮了“江南文化”金字招牌。

 

今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牽頭,聯合上海市文聯、東方網等單位共同創意發起的“藝江南——中華文化走出去”項目在上海鬆江廣富林朵雲書院正式啟動。

?

 

“藝江南”以創新方式、創新手段,生機勃勃地傳播江南文化,讓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在交流中互動互鑒、交相輝映。在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為來自上海駐滬領館的領事和外企高管們準備了一場獨具韻味的江南文化午茶,外賓們觀昆曲、聽古琴、品香茗、體驗非遺木刻水印技藝,都對江南文化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埃及駐滬總領事哈立德·優素福在接受采訪時說,這場活動真的讓他沉浸在江南文化之中。中國和埃及都擁有燦爛的傳統文化,通過參加“藝江南”活動,讓他對江南文化產生了深深的喜愛,希望今後能將這麽好的文化項目帶到埃及。

 

9月22日,“藝江南·江南百工”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外巡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和鄭和·朵雲軒(馬六甲)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了花絲鑲嵌、木版水印等長三角地區數十種非遺作品和技藝。數位海派非遺手工藝大師現場進行展示展演,向當地民眾介紹和推廣中國非遺文化,現場互動很是熱鬧。

 

10月12日,“藝江南·金山農民畫京都展”走進日本京都,展出75幅金山農民畫,題材覆蓋上海金山鄉土人情、生產生活的方方麵麵,東京藝術大學副校長保科豐巳麵對一幅幅農民畫傑作,連說“太令人感動了”。

 

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根源,上海則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未來,發源於上海的“藝江南”還將不斷擴大朋友圈,搭建更多平台,推動長三角地區更多優秀文化資源走出去。

 

◆ 本文整理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