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即指邊疆,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邊塞詩又稱出塞詩,就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軍旅詩是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
何謂軍旅?軍隊謂之“軍旅”,《國語·齊語》中說:“春以搜振旅,秋以獵治兵。是故卒伍整於裏,軍旅整於郊。”戰爭之事,也謂之軍旅,《論語·衛靈公》中,衛靈公向孔子請教戰爭之事,孔子回答說:“軍旅之事,丘未之學也。”因此,軍旅詩,就是以軍隊和戰爭為題材的詩歌。軍旅詩定義為:表現現實的或虛擬的軍人形象戰時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態的詩歌。
邊塞軍旅詩出現較晚,以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文字摘自百度,書法出自富春江南)
【相關起源】
邊塞詩最早起源於先秦時代,更準確說,它起源於西周。根據是:先秦時代已具備邊塞詩產生的曆史條件與文化土壤,《詩經》中已有完整的邊塞詩篇。還有學者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其中有些宏偉的篇章不但是漢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極具曆史意義。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等。
【主要意象】
烽火、狼煙、馬、寶劍、鎧甲、孤城、羌笛、胡雁、鷹、夕陽、大漠、長河、長城、邊城、胡天等。
?
【詩歌類型】
根據邊塞詩選材的角度和表達的情感內容上的不同,邊塞詩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從戍邊戰士的角度,或寫戰爭的慘烈,或寫報國的豪情。以王昌齡的《從軍行》為代表。
二、從閨中主婦的角度,批判戰爭破壞了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以金昌緒的《春怨》為代表。
三、從旁觀者的角度,控訴戰爭的罪惡。
以杜甫在《兵車行》、高適在《燕歌行》為代表。
四、從將士的角度,寫因長期戍邊而產生的精神上的痛苦。以王昌齡的《從軍行》較為代表。
【邊塞詩派和代表人物】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詩人,他的邊塞詩一方麵題材開闊,內容包括:
1、邊塞風光;
2、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
3、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4、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內容不僅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高適《燕歌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七言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