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記

在這裏分享一下我在美國的日常生活隨感及家庭見聞,此博客純屬個人愉樂。
個人資料
北美新疆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眼中的美國公路與卡車運輸未來—1

(2025-11-18 20:06:49) 下一個

今天早上,NPR 新聞中關於美國卡車司機短缺的討論,以及“The Truck of the Future”(未來卡車)這幾個詞,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回了去年夏天的美西之旅。

作為一名普通遊客,我們一家人開著小轎車,穿越了近二十個州。一路走來,我們不禁發出疑問:美國高速公路曾是世界前沿的典範,為何今天的人們卻在沿用幾十年前的路?在電動化浪潮和勞動力短缺的雙重夾擊下,卡車運輸這一國民經濟的命脈又將駛向何方?

在路上,我們從 Love’s 這類加油站看到了美國州際公路體係的龐大,它們為大型柴油集裝箱,及拖掛車的司機們提供了淋浴和食物等特殊服務。這在曆史上曾是“世界前沿”的貢獻體現。然而,我們也直擊了高速公路上的“裂痕”。在穿越各個州際公路時,我親身感受到了路麵維護的巨大落差:有的路段保養得非常好,而有的路段則坑坑窪窪。尤其在猶他州某段高速上看到修補的瀝青,以及在大峽穀附近州際公路的顛簸感,讓人深切體會到實際路況的參差不齊。

基礎設施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社區發展的活力。鹽湖城(Utah/Sandy)周邊道路的挑戰讓人思考,路在哪裏,人和生活就在哪裏。同樣,象征著美國公路文化的 66 號公路,那些充滿“懷念”的老式餐館,如今很多成了徒留記憶的“老舊”象征。

這種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並非隻存在於路麵維護上。它在國家級的大型項目上體現得更為明顯。例如,號稱“美國第一條真正高鐵”的加州高鐵項目,據說自 2008 年獲批至今,已經曆了多年的延誤和成本飆升。盡管投入了數百億美元,但截至目前,仍在致力於完成中央穀地僅 171 英裏的首個運營路段,預計完工時間已推遲到 2030 年以後,且軌道尚未鋪設。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基建效率,與曾作為“世界前沿”的美國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我看來,美國卡車業的未來,正麵臨著電動化轉型和勞動力短缺的雙重困境。如今,家用車的市場正在被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車迅速占據,但作為物流主力的大型柴油卡車的轉型之路卻漫長。新聞提到的“The Truck of the Future”可能意味著電動化、氫能源甚至自動駕駛,但預計需要大量的充電基礎設施投入。同時,可以預想到“卡車司機短缺”已成為美國供應鏈的關鍵問題。這背後是行業內公認的薪資壓力,工作強度等因素。技術轉型對現有老司機們帶來了新的挑戰,他們需要思考新的維護技能和充電模式。

我個人感受是強烈的:美國的高速公路,已經從曾經的“世界前沿”跌落到“維護不足”的境地,這其中的落差巨大。我衷心希望交通部門能廣泛提高對公路基礎設施的維護和升級的重視。這不僅是交通問題,更是維係地區經濟活力和社區發展的關鍵。對於卡車業的前景,這不僅僅是換一台電動車,司機的待遇、工作的環境,以及建立一個更高效、更可持續的物流係統是早晚的事。

總結而言,路堅人強才能駛向未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