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夢溪筆談

一個加拿大石油人的點滴
正文

也說說我的另類78年高考…..(上)

(2018-12-31 22:10:17) 下一個

       高中我本來是79級的,78年正上高一。但78年高考有一個新政策,就是每個縣可以從高一學生中挑選部分成績好的參加高考。我們縣從各中學挑了一些高一學生,在縣裏參加了選拔賽之後,挑了10個參加高考,我有幸被選中了。因此,才有了這篇短文。

      自從確定參加高考之後,就被學校調到高二和他們一起複習,其中有好多是我二哥的朋友(那時我二哥已經下鄉了),跟他們也認識,因此,也沒有太多的生疏感,很快就投入了緊張的學習中。

      我們所在的城鎮中學的師資是從77年高考後開始重建的,主要是從下麵公社中學裏把水平較高的老師,尤其是從北京和省裏下放來的一部分老師調回來,因此教學水平提高很多。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非常高,但由於高二的多數學生幾年都沒怎麽用功學習,因此,短時間內也很難大幅度提高。

      記得當時的數學老師姓陳,福建人,是從北京農業數學研究所下放到我們縣的,水平很高。問問題時,經常是我們還沒有把問題整個敘述完,陳老師就可以接著把問題說完,而且把怎麽解這道題告訴我們,大家很是佩服!對比原來的老師,一個地理老師,民辦的初中生,經常說“非洲天氣但(炎)熱、盛產加(咖)啡”,讓學生們拿著當笑話說。還有一個教化學的女老師,不知道什麽學校畢業,上課就念書本,念完了就下課。

      我原來也很不喜歡學習、成績基本上全班墊底的。我們家原來在雲南,後來父親從軍隊離休,非要回河北老家,說是要落葉歸根,那年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回河北後,語言、口音有很大問題,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說話,因此,學習就沒有積極性,成績自然就不行,經常墊底,記得最低的一次考了4分,那時家裏父母也無所謂成績好壞。上初一時,又去縣文化館學了一年畫畫,成績就更差了。初中畢業考試時,化學連題都看不懂,更別提做對了。

      在高一時,換了化學老師,姓謝。謝老師是文革前畢業的師專生,水平高,風格也特別。每次來上課時把課本踹在褲兜裏,進教室後掏出來往講台上一扔,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講,一套一套地,從來不看課本,挺有意思,元素周期表背的滾瓜爛熟、化學反應式也總結的很好。我一開始就是覺得謝老師上課有意思,就開始聽講,慢慢開始明白一些,也問些問題或回答問題,回答對了謝老師就猛表揚,成績逐漸就好起來了。可能是謝老師看我“孺子可教”吧,就借給我一本文革前出版的《曆屆高考化學試題及題解》,我看了幾遍後,化學成績就大幅度上升了。也就是這樣,才能在短短的一年裏把學習搞上去,取得了參加78年高考的資格。

      長話短說,78年高考的分數記不得了,但超過河北省的錄取分數線3分,被河北師大錄取了,但我們高一的考生可以選擇不上。當時還是很“牛”的,覺得我高一就考上大學了,明年還不得考個清華北大的上上啊,因此,就沒有去。10個高一考生中,隻有一個超過分數線50多分,上了大連工學院。另一個超過分數線10分,也沒去上,他叫張曉亞。他姐姐就是77年高考同時報考了大學和中專(那年河北省大學、中專不能兼報),不幸的是都考上了,錄取後被查出來,雙雙取消了入學資格!更不幸的是,得知考上後把同一個村的對象給吹了,這下學沒上成,還成了女“陳世美”,壞了名聲。張曉亞的父親是我們學校的地理老師,因此,他姐也和我們在一起複習,經常看見他姐一邊學習,一邊歎氣!好在她78年考上了華北電力學院。

      後來各縣成立重點中學,高二就考到縣裏的也是河北省重點中學去上了,新班主任就是我原來的化學老師謝老師。他也調到縣中了。張曉亞也分到了我們班。

      高二在縣中的一年,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啊!早上5點起來早操,完後早自習、早飯後休息半個小時(有木有啊?),然後一直到晚上10點回去睡覺。那時生活也很艱苦,每個月夥食費8塊。早上、晚上都是窩頭鹹菜、玉米麵粥,隻有中午是2個饅頭和熬白菜。每個月改善一次夥食,豆腐腦、烙大餅,吃的大家是香香的、美美的,得念叨2星期,到現在再沒有吃過那麽好吃的飯,哈哈!

      就是這種連軸轉、疲勞戰術的辦法,搞得大家雖然花了N多的時間和努力,加上7978兩年高考出題的思路有很大的變化,而我們複習一直都是按78年的思路來的--注重綜合分析解題能力。直到高考模擬考試前各路在北京、上海等地探聽消息的老師反饋回來說今年的出題思路是注重基礎知識、量大,但為時已晚亦!一句題外話,前幾年“聞名”全國的河北衡水中學的校長就是我們班的同學,可以看出這套治學方法的來路了吧!

       張曉亞主要是數學好,字寫得跟狗刨的一樣。79年河北省數學競賽他好像得了前5名,後來為了全力準備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又回家學習了幾個月。到高考前兩三個月才又回來以前學習。

       高考前無疑都是要押題的啦!其實那年我們學校的各科老師們都押對了不少題,以至於每門考題一拿出考場,就有這科老師預言“我們這次會有多少多少學生在8090分以上”的豪言壯語。但正像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一樣“理想是豐富的,現實是骨感的”。等高考成績出來後,真是“大失所望”,尤其是我們這些平時的尖子生,幾乎沒有一個發揮正常的。為什麽呢?主要是由於那時候人們累的都疲了,押題時已經灌不進去任何東西了,因此,押對再多的題都沒有用。

       記得考完數學後的那天晚上,我問張曉亞考的如何,他說,100分不敢說,99分穩拿!結果隻考了70多分,還是複查增加了10分的結果!最後是憑他數學競賽成績上的山東大學數學係。

      哥們就更慘了,隻考了261分,差4分沒到本科錄取線--名落孫山!咱可是指著上清華北大的啊!打擊之大難於言表,以至於這之後大約有4-5年吧,看見高考的場麵都流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田間地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eYOUsure' 的評論 :

謝謝您的評論和興趣。看起來有很多命運相似的人啊!
chongqingguy 回複 悄悄話 我和你一樣七八年高一由學校推薦參加了高考。化學不難還考了80多分,總分278。沒上大學。七九級高二參加高考,化學特難。實驗題徧多。象我們鄉村中學根本沒做什麽化學實驗,結果考了43分,自己認為考不上大學了。自己在家裏幾乎睡了一個月。還好分數下來還考了333。上了現在的985學校。當年物理特簡單我考了90多分,英語考了10分,算入總分1分。謝謝你寫的回憶錄。
areYOUsure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我跟你一樣,隻是我高二沒能到縣中去。我們的5位中有一人去了,因位他家有關係。下麵是我寫的一短文。
-----

也談談七八年的高考




這兩天全國都在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光輝曆程。對我今年也是特別的四十年,即第一次高考已經四十年了。



我七八年也參加了高考, 是我們學校從高一提上來考的。記得我們中學高一有三個班,學校在高一學生中提了五位學生參加七八年的高考,我有幸成為了一員。那時,我們學校好的老師還在, 還沒有離開, 還沒有調去城市(其實好的老師也沒幾位)。他們對學生非常努力,加班加點。因為我們隻是高一又隻是離高考不到一個月時才定的,學校和老師都特別重視。每天放學後,每周日老師們都給我們五人補課,我記得當時三角函數還沒有學。因為準備時間很短,補課還主要是以加強為主,沒有學過的知識也沒去管太多。估計當時學校的想法應該是讓我們練練兵為應屆七九年時的高考做準備吧。



七八年高考理科考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和政治,不考英語。這年化學比較容易,數學好像也不算難,其它的我已記不清了。我們江蘇七八年正常考生的普通本科分數線為300分, 重點高校分數線是330分。而對高一考生規定的分數線卻是400分,我隻考了250多分,與分數線差別甚遠。



七八年高考完後,我們的數學老師已經調走了。我記得他走時,我和另一位同學幫他把行李拉著板車步行走了十裏路送到了他縣城的家裏。



七九年我在中學裏上高二,學校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在高二時進行了分班,讓優勢從三個班集中到了一個班。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是我們的物理老師,但是他平時還幫我們複習數學和化學,他一人抓了三門課,這樣的現象可能在全國也很少。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七九年高考錄取率在全高淳縣是最好的。



七九年高考理科除了上麵說的五門課外,還考英語。但是,普通高校錄取不算英語分,而重點高校錄取隻做參考。七九年高考的化學特別難,語文也難,如這兩門能考60分,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由於我數學和物理發揮不好,語文和政治兩門課本來就不好,七九年我的高考成績沒有達到重點高校錄取分數線,但是也總算上了大學,如了願。那時我的英語一點都不會,考試時完全是猜的答案,隻猜對了六分。



七七和七八級的大學生中有不少往屆生參加高考且他們成績都很好,特別是七七級,絕大多數錄取的學生是往屆生,所以他們的年齡差別比較大。而到了我們七九級,往屆考生被錄取的已經非常少了。所以我們七九級大學生絕大多數是應屆畢業生。在江蘇,七九級新生有近一小半是十六歲入大學, 因為當時江蘇是兩年初中兩年高中, 小學部時有過從春季入學改成從秋季入學的過程, 但是五年級後畢業。所以加起來共九年就高中畢業。後來,初中和高中大都變成了三年,有意思的是,我們後麵的八零級比我們七九級學生年齡還大,七九級學生的年齡成了一個低穀。



這兩天正好在看電視劇《大江大河》,裏麵的主人公正是七八級的,我們曾參加了同一次高考, 考過同樣的卷子, 真讓我感想良多。隻是影片裏的大學教室和宿舍比我們那時候真實的已經好了很多了。



大家現在都在說著再過四十年,到時再相會。是啊,再過四十年,不也就是九十五歲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