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兒好冷清哦!連網管也不管我們了!以前他們還會發點時尚公眾號的帖,我覺的是他們發的反正。
這兩天下雨,本來就不出門,加上好像又不應該多出門,就各壇看看,觀察一下形勢。觀察結果城裏生活大概是:吃,唱,談病。
其實我也隻看四五個壇,我把壇們大致分為兩類:主題壇和口水壇。口水壇也可以分為:主題口水和純口水。不過在當前的情況下,基本上可以混為一壇。
好,除了口水之外的主題壇們,比如菜壇,雖然現在視頻占了大部分,但是還是菜壇,還是有人帖菜,因為無論如何,還是要吃的。喜歡做的人總是喜歡做,現在貌似在家時間也多了,正好。
唱壇仍然一片喜氣地唱著歌,這基本上是個自娛自樂的個人行為,所以基本上不受影響,然後有一幫非常熱愛唱歌的網友,也唱得非常好,互相鼓勵,其樂融融。
我們呢?難道我們是個luxury item(pun intended)? 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後的上層建築?
學校上課都取消了,誰還管我們這種課外活動?
大家隻宅家做家常菜了,誰還出去吃我們的飯店大餐?
保命要緊,我們的聚會旅行就先不要了吧!
先囤米囤水囤手紙,我們的漂亮衣服不用了!
反正人人在家幹活,隻要睡衣衛褲破汗衫,蓬頭垢麵砐拖鞋。
我看塗臉的都不用了,隻要有塗手的就行。現在提倡多洗手,長洗手,洗完手最好塗點手霜,臉倒是沒人提。我反正是如果周末不出去,臉洗不洗是沒有保證的。所以盡管我們單位也建議大家在家工作,俺還是天天往我的小方格子裏鑽,不為別的,隻是想保住早上洗臉的動力。公司雖然人少了,還是有的,洗不洗臉反正我是一眼就看得出來。
另外一個次要原因就是俺職位太低,和廣大清潔送貨的貧下中農一樣,在家是幹不了啥的。不過這個不提也罷,哈哈!
話說N年以前,俺這個小嘍囉也出過一次差,還是國際差,還是歐洲差,不知道的還以為規格挺高的呢。單位叫我去英國的母公司去學習一下,我一個人先去倫敦呆了兩天,跑了幾個景點,十二月份的天氣,有點冷。我穿了個帶跟的長靴,不走路的話挺舒服的其實。但是倫敦你知道,說話不一定靠吼,踩景點隻能靠走。
那是很多年前了,大街上的出租車還是那種黑色老式的,現在都沒有了吧。我乘上一輛老黑車,叫司機帶我去狄更斯故居。
不起眼的房子小小的,我很快就轉完了,買了一本Oliver twist 給我兒子。
第二天我穿著高跟靴走了一天,到了下午我腳疼的啥也不想幹,眼睛隻盯著賣鞋的商店,想找一雙便宜的平底鞋,腦子裏一直在意淫如果現在有人扔一雙ugg過來那多好啊!!
可是沒有,也沒看到合適的鞋子買。又不甘心就這麽回旅館了,出來一次也不容易,忍痛又走了小半天,到天黑了才回到住處。馬上脫下鞋,解放我那受盡痛苦的腳。
那次的感受讓我永生難忘,之後的旅行我再也沒有讓鞋子折磨過。
那雙跟著我漂洋過海的鞋。
哎喲扯到哪去了。本來說啥來著的,噢,洗臉。
我參觀了公司,稀裏糊塗的啥沒學到。之後部門的頭還帶我去小鎮上的pub,大冬天的喝了mulled wine,吃了fish and chips 。
後來我和一個同事聊,我問她這個頭是不是每天臉不洗就來上班?她大笑,說你也注意到啦?我說這用得著注意嗎?兩大砣眼屎趴那兒呢。同事笑暈不提。
英國的同事問我想去哪兒看看,他們在離倫敦一個多小時的小鎮上,我說我想去你們這兒的古董商店。幾個人問來問去,誰也不知道哪兒有古董店。我驚?極了!我以為這麽有曆史有文化的地方,不可能和美國似的,到處是連鎖快餐,mall裏都是一樣的服裝用品店。我以為就像電影裏一樣,歐洲小鎮就是歐洲的樣子,古老,傳統,獨特,充滿魅力的村落,爬滿藤蔓的石牆,小店小鋪,亙古不變。
原來不是這樣。
發展,讓世界上大多數的地方,都變得越來越像。
疫情,讓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談論著一個話題。
我個人一直很抵製談論這個,因為實在是不缺我一個,哈哈!
大家有沒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覺?我們還能說些其他的事情嗎?是不是除了基本生活之外,說任何其他都會遭來白眼,受到歧視,被扁:這都什麽時候了!
比如說我們的穿著,我們的搭配,我們的流行趨勢,我們的經典單品。
我在想,這是為什麽我們的流壇有點冷清嗎?
我也不想天天發帖,這樣很招人煩的。另外很花時間。另外很花腦力。這些我都沒有多餘。
也不能光噴口水,這樣的地方已經很多了。
給大家看幾張片吧。
疫情下的日子不是半個日子,不是四分之一個日子,也同樣是一去不複返的,值得珍惜的,我們還是盡量開心地,輕鬆地,漂漂亮亮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