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和上司打了招呼,“ 我要走了!”。 二

(2018-07-18 19:19:19) 下一個
BMO的年青人是個理財顧問, 我對他說的話其實是想告訴他思考一個資本邏輯 。

假設我在2013一月有1萬元紅利收入,我將這一萬元複利再投入TD股票中,那麽今天有22500。

 
我從銀行借貸1萬用於日常消費,因為過去幾年經濟不好, 所以平均利率在3.5%以下,就算是4%利息,今天連本帶利 12500。

銀行都是嫌貧愛富的,你有22500,借12500,沒問題,銀行還希望你可以再多借一點。

如果將時間擴大到20年,結果大致是110000對22000。

年輕就是巨大的財富,如果年青人將工資收入全部投資 ,再借貸同等金額的錢消費, 十年可以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個一百萬。

我目前的投資能力要遠 高於資本的借貸成本,所以我可以這麽做。
即使我隻能達到股指均值水平,也是一個 Winning Bet。



年輕人是專業理財顧問,所以他隻用幾秒鍾就想明白了。

這是一個大的概念,並不是說隻有TD才可以的,因為長期的市場回報一定是會高於資本的平均借貸成本的,所以這裏有機會。

這不是一個特殊的概念,想象一下幾乎所有的商業經營者都會向銀行借貸,所以這是一個普通的商業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