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小鎮Charleston(二)奴隸交易

(2015-05-16 03:37:25) 下一個

曆史小鎮Charleston()奴隸交易
                                                                  
    Charleston Downtown的Chalmers St. 與Church St. 夾角處就是Old slave mart museum, 它是最古老, 最大的黑奴交易市場的遺址.

    當年超過百萬的非洲黑奴從這裏通過交易, 被賣到美國各地. 從博物館的圖片和文字介紹, 我們能領略當年的奴隸交易過程.

    奴隸在運輸過程中是不自由的, 他們被戴上枷鎖以防止意外發生. 但是在準備交易之前的一段時間裏, 交易販子會給奴隸增加食物, 還會讓他們鍛煉身體以增加肌肉, 還會給女奴的頭發抹油以增加色澤.之所以這樣, 因為奴隸自身條件的不同, 狀態的不同, 會直接影響交易的價格.

    買主包括各類人種: 有農場主, 小作坊主, 小生意主. 也有律師, 醫生, 政府人員, 公務人員. 總之, 各行各業, 林林總總. 在買主眼裏, 奴隸隻是一種商品.

    交易過程絕不隻是買賣雙方的交易, 是三方參與的過程. 奴隸本身也會根據買主的提問判斷自己會被賣到哪裏, 具體做什麽. 比如說, 買主問你是否種過稻子, 那麽奴隸就可能被賣到稻子農場. 如果買主問你是否用過織布機, 那麽奴隸就可能被賣到紡織作坊. 通常一個奴隸會做的越多, 他的選擇也會更多, 他的價格也會越高. 當然那都是奴隸販子的.

   一個奴隸的交易並不是一次性的, 可以再次交易, 根據需要. 而且, 一個做過不同工作的成熟奴隸, 再次交易, 價格會更高, 主人會賺更多. 因此, 有人就從事奴隸交易的工作, 成為職業交易人.

    奴隸於主人的關係並非都是敵對的. 奴隸努力工作, 會被培訓, 甚至到海外接受專業培訓. 這種情況下, 主人不會輕易再賣掉的.

    奴隸除了勞作之苦外, 思念家鄉, 家人的痛苦也是非常難以忍受的. 有的因此設法逃跑. 但也有不少選擇同主人溝通, 獲得理解, 通過努力勞動, 設法將親人接到這裏.

    隨著大量奴隸的引入, 美國南方那些以農業為主的, 特別是棉花種植業, 有了很大發展, 促進了經濟, 繁榮了市場.

    奴隸說到底, 隻是一種商品, 沒有人身自由. 當他們的忍受程度到達一定限度時, 也會反抗, 也會抗爭. 同時, 隨著時代的進步, 有識之士們也認識到它的弊端, 並試圖改變.

    這樣一來, 美國南方依賴奴隸為主要勞動力的經濟模式與北方工業生產模式之間的不同, 進而對各州之間立法製度的不同, 以及由於經濟而導致的政治格局的演變, 最終, 在1860年聯邦總統選舉過程中, 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下圖就當年最大的奴隸所, 現為博物館, 裏麵不許照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