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由前蘇聯著名作曲家索洛維約夫和歌詞作家馬都索夫斯基創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最初是為一個記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裏》創作的。但影響甚微。真正出名的時候是在一九五六年莫斯科舉辦的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獲得了此屆聯歡節歌曲大賽金獎。從此以後,這首歌在全世界各地開始廣為流傳。但這首歌能夠進入中國並流行起來,還有賴於著名音樂人,翻譯家薛範的匠心再創作。
著名音樂家,翻譯家薛範是中俄友好協會全國理事;長期從事外國歌曲的翻譯、介紹和研究,已譯配發表的世界各國歌曲近2000首,但依我看來最膾炙人口的還是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外語歌曲譯配是很難的事情。單是詩歌的翻譯,已被認為是很難了,再加上還要合上音樂的節奏韻律,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在一次采訪中薛範曾經講了一下翻譯這首歌的過程 ”是這樣。當年我譯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時先是足足花了兩天的工夫,好幾處譯文仍不盡如人意。那天晚上,我去“小劇場”觀摩歌劇演出。散場後,搖著手搖車走在淮海西路上。驀然,不知從哪幢樓裏飄來了悅耳的鋼琴聲,我不由停住了車,凝神諦聽。哦,是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我少年時也曾練過,不知怎的,我竟想象那位彈奏者一定是位少女,在那個靜靜的夏夜,悠悠揚揚飄忽的琴音,自有一種神秘的、甜蜜的意蘊。我在手搖車上出神地聆聽著那位少女和肖邦的對答,任自己的思維在飄渺的幻境裏遨遊,直到琴聲終於沉寂才悵然如失地離開。到家已經午夜一點,依然毫無睡意。我拿起攤在桌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未完成稿,忽然靈感如湧,隻一小時就把歌曲譯成謄清。不久,北京的《歌曲》和上海的《廣播歌選》同時發表了我譯配的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薛範先生的人生經曆坎可。兩歲時生病發高燒,燒退後落下了小兒麻痹後遺症,不幸成為了一個殘疾人。但他自幼學習努力,奮發向上,意在長大後自力自強。他希望將來從事外語尤其是俄語翻譯工作,作外國文化的傳播人。18歲如願考上了上海俄語專科學院,但去報道時卻被拒之學較門外,原因是他們不接受殘疫人而醫生在體檢上也沒有注明他是殘疾人。可想而知,他的命運再次受到的打擊有多大。但他並未放棄人生的追求,靠聽廣播自學俄語,並開始嚐試為作品翻譯。今天我們熟知的莫斯克郊外的晚上,三套車、山楂樹等都是薛先生的俄語翻譯傑作。對於一首外國歌曲,能出名的往往是作曲者,原詞作者和歌唱者,許多人並不知道為此付出許多努力的翻譯者。所以翻譯者往往是無名英雄。薛先生一生獨身,但他熱愛鋪設橋梁,傳遞世界上美好的文化,甘作一個奉獻者。
“深夜花園裏四處靜悄悄,樹葉也不再沙沙響”。歌曲一開始就為一對傾心又害羞的青年戀人相會鋪設了美妙的環境。也有另外版本把第二句改為“隻有風兒在輕輕唱”的,具有更強的浪漫的色彩。但我覺得能聽到的風聲會與第一句的四處靜悄悄有矛盾。說好的靜悄悄怎麽會有風聲呢?隻有比較大的風才有風聲吧。哈哈,我這純屬歪評,其實兩種唱法都很好。緊接著的第三句的“夜色多麽好,令我心神往”中的“夜色”兩個字是整首歌曲最有特色最有味道的地方。以後三節中的第三句開頭也類同。而最後一節中的“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 唱出了多麽深情、美好的願望。它是讓人一聽就會喜歡上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就此而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國和世界上必然會廣為傳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