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位於台灣地理中心的南投縣魚池鄉。那裏群山環抱,潭中有一小島,以此島爲界,潭麵北部形似日輪,南麵水域狀如月鈎,故名“日月潭”。
日月潭的風景:八月份的天氣裏,時常會出現陰天,我們乘船去了對岸,品嘗了阿婆蛋。後來,陰雲密布,天空降起了小雨,我們就走進一家餐廳了吃了午餐,在一家邵族飯店裏品嘗了竹筒飯和日月潭湖產的清蒸魚。等雨變小的時候,我們打著雨傘在小街上散步。
因地理環境優越,雨量適中,氣候溫和,使得日月潭地區的物產十分豐富,那裏有幾種產業很有名。比如:水裏蛇窯的絕色陶器,埔裏紙業的手工紙和釀酒藝術等。
南投埔裏的觀光酒廠,是一個有百年歷史的老酒廠,以出產紹興酒聞名,又被稱作“台灣紹興酒故鄉”。現已轉型爲觀光旅遊景點。
在觀光景點的牆上看到了製酒的三要素簡介,覺得很好就隨手拍了下來。其介紹簡明扼要:“糧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酒麯是釀酒之精華。
阿裏山:位於台灣省嘉義縣市東方75公裏,海拔高度2216米。東麵靠近台灣最高峰玉山。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阿裏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阿裏山的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裏山五奇。
我們先是乘高鐵從日月潭出發,到了嘉義之後,還需要坐出租車,因爲嘉義距阿裏山還有100公裏。阿裏山的路是盤山路,周圍的山地連綿起伏,山頂上霧氣茫茫。沿途可見一些竹子,灌木和高大的樹木。最後我們來到了阿裏山小火車站,然後買票乘上了小火車。隔窗望去,阿裏山森林茂密,風景秀麗。可是不一會,陰雲籠罩的天空就下起了小雨,我們穿上了雨衣沿著台階走進了樹林。隻見周圍的樹木筆直高大,林木蔥鬱,霧氣彌漫。讓我們很開眼界的是看到了有“神木”之稱的紅檜。紅檜是栢科扁栢屬常綠喬木,高可達57米,樹皮淡紅褐色;球果矩圓形,檜木爲中國台灣最古老生態係,與銀杏,水杉等同爲世界頂級的古老珍寶。檜木耐腐蝕,紋路美麗,會散發芳香味,質地良好,可供做建材,家俱和造船的良好材料。
這是一棵紅檜樹,長得很高大,圖片是對紅檜的簡明扼要介紹。
我們和一些遊客在霏霏的細雨中觀賞了阿裏山樹林。我們邊走邊看,在似乎靜謐的周圍樹林裏,除了有小雨落在樹葉上發出輕微的聲響之外,偶而從林中還會傳出小鳥的啼鳴。我們在如煙似幻的森林裏走路,一麵要小心被澆溼的台階,一麵會停下腳步去欣賞高聳的密林,拍下霧氣氤氳的樹木。有趣的是在林中還遇到了幾個不大的姊妹水潭。姊潭爲天然高山湖泊,潭心的木亭倒影頗有靜謐之美。這也算很難得的雨中賞林,霧中林的風景還是第一次看到。
當我們結束了阿裏山的遊覽之後,就乘高鐵去了台南。在那裏要參觀的著名景點有台南市安平古堡,赤嵌樓以及台南孔子廟。在觀賞安平古堡的時候,我們瞻仰了久仰大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塑像。在塑像的石碑上雕刻著“民族英雄鄭成功”幾個大字,人們紛紛上前和塑像留影。光陰流轉,滄海桑田,歷時久遠,鄭成功的英名被載入史冊。站在塑像前,不由思緒起伏,當年的鄭成功是怎樣的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後終於收復了台灣。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森,字名儼,號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鄭成功自幼才思敏捷,聰明過人。後來成長爲一個心懷忠義,肝膽照人且能文能武的人。鄭成功從23歲到32歲的十年期間裏,以嶽飛 ”精忠報國“的精神,加緊了練兵擴軍活動。曾經在抗清復明中,是一股很強壯的力量。1624年,荷蘭占領了台灣南部,1626年西班牙占據了台灣北部。後來荷蘭打敗了西班牙而奪取了台灣北部,霸占台灣後並實行殘酷的統治。鄭成功決心收復台灣。經過長期的準備之後,鄭成功於1661年3月23日,率領兵將二萬五千名官兵,大小戰艦數百艘,從福建金門料羅灣出發,橫渡台灣海峽。於3月24日抵達澎湖島,由鹿耳門北航道突襲荷蘭殖民者。在戰鬥中,鄭成功一是指揮若定,懂得利用海水的漲落規律,二是軍隊士氣旺盛,再加上有當地老百姓的幫助;就這樣,在鄭成功軍隊強勢攻打和數月的圍困下,荷蘭侵略軍終於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投降,因此,荷蘭在台灣長達38年殖民的統治徹底宣告結束,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成功在反抗外來侵略和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台南孔子廟全台首日學建築一角。
台南孔子廟采用傳統閩南式的合院建築,建築風格肅穆典雅。進門處的牌匾上麵寫著“全台首學”,走進裏麵分別有明倫堂,文昌閣等不同古色古香的建築。爲什麼孔子廟會起一個“全台首學”的名字呢?在院子裏有一個石碑,上麵的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據記載:參軍陳永華提議建聖廟,舉行科舉,因而建置台灣第一座孔廟,也開放了台灣的禮樂教化。1683年,清領台灣,明鄭時期的國學成爲台灣府學,規模逐漸完備,此乃‘全台首學’之名的由來。”(參軍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明末舉人陳鼎之子,抗清名將。清朝時期台灣政治家,教育家,台灣文化奠基人,他把大陸的科舉製度搬到台灣,是台灣學校教育科舉製度的開始。陳永華不但促進了儒家文化在台灣的傳播,而且還是中華文脈南移台灣的重要推手。)
(從台灣旅遊回來後,曾經陸續發了幾篇旅遊記事短詩或短文,可當時苦於發不了照片。幸好現在有先生的幫忙,才找到了可以發圖片的辦法,所以又來補發圖片 。)
待續
願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願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