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個地理節目講述了沉積岩的形成過程,在圖片演示中,把沉積岩的形成過程直觀的表現了出來。想起在40多年前學地理的時候,老師曾經用活潑生動的語言描述了有關沉積岩的形成及意義。沒想到所學到的知識也會影響到旅遊的拍照。在山區旅遊的時候,不論是看到山地局部的褶皺隆起的形狀,還是沉積成層的形狀,或者是山石布滿裂隙的樣子等等,都會把它們拍照下來。曾經在去加拿大的途中看到了一塊斷層很明顯的山石,於是就會停下車拍攝下來。對於所看到經過外力侵蝕作用下而形成不同形狀的山石,也會把它們拍攝下。所以有些石頭的形狀是在約舒亞公園裏拍照的,有些是在大煙山裏拍照的,有些是在加州拍攝的。還有的是在黃石公園裏拍攝的。
它們在漫長的歲月裏,經曆了不同滄桑的變化。而且在四季的風吹日曬雨淋中所演變出了不同的外形。它們經過了歲月的靜好,也經過了歲月的蹉跎。可是它們的意誌是頑強不屈的。它讓人們在歲月的穿巡中看到了變老的容顏。可是山的責任和義務從未終止過。當它們是一個整體時,就會矗立在那裏,象一道脊梁。在迎風坡上,會降下地形雨,養育了一片美麗的花草樹木。在背風坡的一麵,許會成為人們能夠開采的礦產。山是有胸懷的,它知道勇於承擔,那是因為它的高度。山是有奉獻情懷的,即使裂隙縱橫,也要讓樹木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走在山間小路上,不僅僅看到的是山地不同的外形, 還會看到各種不同的小生靈。小到螞蟻,蜜蜂,蝴蝶,蜻蜓,大到不同的鳥類和其他的動物。比如:在約書亞野生動物園裏,會看到小野兔。在大煙山上,可以看到小鹿在草地上安靜的吃草;在黃石公園裏,還可以看到野牛和熊。山地就是這麽的奇妙,有風采,有度量,有意誌,有奉獻。
走在山地裏,有時會看到成層分布的岩石。當流水,風力,冰川的移動把碎屑物和礫石搬運到一個地方一點一點的積存起來,在漫長的歲月裏,那些沉積物就會形成岩石。每一個山丘,都會有一個偉大的傳說。 而在沉積岩裏,人們不僅可以找到礦藏,還可以找到化石。科學工作者們,還可以通過化石,去破解久遠年代的氣候和生態環境。
偶爾還會想起在中學時曾經學過的一篇古文《勸學篇》:其中的一段話老師是要求學生要背下來:“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托者,用心躁也。。。”
在那麽久遠的年代裏,古人竟然能夠把山的情懷納入到文中,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當漫長的歲月把塵屑堆積成山後,山的高度不僅成了一種屏障,而且還會形成一種山地氣候。“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鷓鴣天:山嶺斑斕葉綴秋
剪裁疏圖情致遊,
青苔泉細草環丘。
風霜擴隙積塵土,
雨雪增濕化清流。
林漸綠,水潺流,
山坡林密鳥聲悠。
春秋四季誰經意,
山嶺斑斕葉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