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裏不同的時間裏,我們曾經幾次去喬治亞州旅遊觀光。因為在喬治亞州有美麗的七大自然景觀。(1。Amicalola Falls. 720英尺,流經查塔國家森林公園,是喬治亞州最高的瀑布。2. Providence Canyon : 喬治亞的“迷你大峽穀”,高達150英尺的峽穀展現了地球的繽紛。紅,粉,橙,紫,形成了一幅傳世名畫。19世紀農業風俗孕育而成的地理環境。峽穀的底部沉積岩--舊時的海底板塊。3. 鐳泉(Radium Springs. 每分鍾從地下洞穴湧出70,000加侖,華氏68度的溫泉水。4. 石山(Stone Mountain. 是喬州最受歡迎的景點。因板塊作用而形成了825英尺花崗岩大石。5. 塔盧拉河穀(Tallulah Gorge)--位於塔盧拉公園內。高達900尺深,是密西比河附近一帶最深的河穀。6. 沃姆斯普林斯(Warm Springs). 富曆史價值,有濃厚曆史味道的地域。其中包括小白宮(FDR's Little White House)和羅斯福沃姆斯普林斯複康院(Roosevelt Warm Springs Institute For Rehabilitation).總統羅斯福曾因患上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而在這裏療養。現在每年大約有5,000名病人在(Warm Springs)沃姆斯普林斯複康院接受治療。但溫泉並不對外開放。7. (Okefenokee Swamp)奧克弗諾基沼澤--是整個北美最大和最完整的淡水,黑水沼澤。覆蓋了700平方公裏,位於喬治亞東南部,隻有小部分跨越佛州邊境。
在上麵所列的七大美麗的自然景觀中,我們已經觀賞了其中的五個地方。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曾經選在秋季“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時節去觀賞紅色的楓葉,同時還觀賞到了美麗的小溪和瀑布。下麵是去喬治亞小峽穀的經過。
喬治亞小峽穀:
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們來到了喬治亞小峽穀公園。在公園的入口處交了五元錢的停車費時。順便還要了一張去小峽穀的地圖,並且還詢問了一下峽穀的情況。守門的工作人員很熱情地告訴我們有關峽穀的概況。他最後還補充了一句:前麵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信息中心,在那裏會了解的更多。
數年前,我們曾經去過科羅拉多的大峽穀觀光。科羅拉多河就象一條巨龍藝樣遊動在大峽穀中。它以不可阻擋的氣勢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把大峽穀雕琢成了層次分明五彩繽紛的地貌形態。而今天喬治亞的小峽穀和科羅拉多峽穀一樣,它也是被水雕塑而成。所不同的是,在小峽穀裏, 沒有河流。侵蝕小峽穀的水源是來自地麵上的雨水以及地下水。
在信息中心的側麵房間裏,牆上掛著一些圖解和文字說明。在喬治亞小峽穀的地帶,19世紀時人類的耕種活動影響促成了小峽穀的形成。在那個時候,當地的人們把樹木砍掉,然後把地麵弄成溝壟狀進行農業耕作。可是沒想到,一旦地表水和地下水侵蝕到質地鬆軟的土壤後,溝壑縱橫的場麵就逐漸的形成了。到了1930,1940年時,當人們認識到了水土流失的嚴重性之後,於是就決定開始種植葛,鬆樹,並且建立一些屏障而想方設法來減緩峽穀的牆麵繼續擴展。
下麵的幾個圖解就是用來說明喬治亞小峽穀的形成過程:
1. 峽穀的形成
(Providence Canyon is the result of man-mad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When farmers settled the area in the 1820s, they cleared the forest and plowed their fields. They did not use strip cropping,terraces, and contour plowing,but plowed straight down the hillside. The rows became ditches then gullies. When the gullies cut through the more compact ClaytonProvidence sands, erosion progressed rapidly. In a comparative short time, the force of flowing and creeping water formed providence Canyon, Georgia's "Little Grand Canyon"
( 喬治亞峽穀的形成是人為的改變了環境。1820年時,當農民們在這個地方安居後,他們清除了地麵上的樹林,然後犁出了田地。他們沒有使用'strip cropping', 梯田,台地,和輪廓犁地. 而是在山坡上直接下挖出成列的溝壑來進行耕作。當溝壑切割到' Clayton Providence 's 沙質土壤時,於是侵蝕的過程就迅速的發生了。相對來說,即使時間短,但是在流動性強的地表水和緩慢滲透的水一起作用下,峽穀就這樣的形成了。)
2. 侵蝕峽穀的水源
(The Canyons grow in two ways; through surface water erosion and through undercutting and slumping by the force of underground water. The heads of the Canyons and the walls can be quickly eroded by the force of water from heavy and even light rainfall washing away the surface. Dramatic changes come when water causes tons of earth to slump off the walls by undercutting.")
( 峽穀的形成是來自兩方麵:一個是穿過表層水的侵蝕(橫穿),還有穿過下切的地下水使牆麵倒下(縱切)。這樣峽穀的頭部就會很快的受到侵蝕,強或輕的雨水會帶走受到侵蝕的地方。所以戲劇性的變化就發生了,水把成噸的土從牆麵上切了下來。)
(這張圖上的1, 講的是水通過滲透的方式穿過Clayton Formation. 然後下切到Providence Formation.(縱切) 最後水到了高嶺土層--不透水層。圖2,是地下水是通過側麵最後到達峽穀的牆麵。(橫切)圖3, 講的是水削弱了沙質土壤後,當牆麵的重量不能再保持住時,那麽牆麵就開始出現了倒塌而形成了斜麵圓錐體。)
3. 采用植樹造林的方法,以減緩峽穀的繼續擴展:
(This area of Steward County shows the effect of man's interaction with nature. Intense land clearing for cotton farming, coupled with unwise farming practices in the 19th century led to deep gullies being eroded into the sandy soils of the Coastal Plain. In the 1930s and 40s, 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planted Kudzu, pine trees and constructed barriers to slow the flow of water. This helped slow the outward growth of the Canyon Walls. However , the canyon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change shape as long as water reaches the exposed surfaces. )
( 在斯地瓦特(Stewart County)的地區表明:其結果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所產生影響。農民耕種棉田強化了自然的改變。總之在19世紀時不明智的作法造成了深深的溝壑,最後造成了平原沙質土壤受到了侵蝕。在1930年和1940期間,平民保護公司開始種植葛,鬆樹和建造防護裝置來減緩流水的力量。從而幫助峽穀的牆壁減慢擴展。 可是不管怎樣,隻要有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的侵蝕,那麽峽穀的擴展和形態的改變將會繼續進行。)
以前我們去科羅拉多大峽穀旅遊時,一共用了三天的時間。可是我們並沒有走到穀底的機會。聽別人說,如果走下穀底,那得需要7個小時。上來和下去一共要需要14個小時。當時我們的時間日程已經安排的很滿 了。所以我們就隻是在上麵分別乘坐藍車和紅車看了一圈周圍的風景。在第三天的時候,我們開車15英裏,把大峽穀的另一側看了一遍。
這一次我們來到喬治亞小峽穀觀光,準備用兩天的時間。在臨來的時候,稍微多帶了些衣服,因為山區的秋季可能會氣溫很低。可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裏的天氣就象夏天一樣的熱。在停車場旁邊的樹林裏,不時的傳來蟬鳴聲。到了信息中心後,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在去峽穀(Trail)的路線圖上圈上了標記。然後我們就沿著小路向峽穀裏走去。在通向峽穀的小路兩旁長著高大茂密的樹林,在林中會不時的傳來小鳥的叫聲和蟬鳴的聲音。在穀底有一條狹窄被水浸潤的黃沙小路。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著周圍的風景。
這真是:
萬樹籠綠意,
幾片紅葉棲。
路徑枝縱橫,
秋蟬唱聲稀。
小路影斑駁,
黃沙軟如泥。
隻見不遠的地方較開闊處,忽然露出了一點廬山真麵目來,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道高聳的懸崖。在上麵是紅色的,在往下是淺白色的。而在峭壁上的表麵被侵蝕成的一道道小棱柱,真象一個個的浮雕。峭壁的上麵是濃蔭密布的樹林,所以就象一幅綠紅白相間的重彩畫,景色嫵媚動人。如果說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大峽穀具有氣勢恢宏的壯美,而喬治亞州的小峽穀則如同小家碧玉,其中也不乏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每次看完一幅美麗的峽穀斷麵之後,我們就又回到黃沙的小路上。整個的地麵是濕潤的,隻見幾股涓涓的細流無聲的向前流去。真是讓人感到了什麽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我不由在心裏問著小細流,你從哪裏來?在深深的穀底,你又會走去哪裏?(後來問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才知道,峽穀裏的小水流是來自地下水,最後還是匯入了河流而流向海洋。)在沿途中,有的時候,我會用手指甲挖一下峽穀的牆麵,啊!土質是鬆軟的。或者有的時候,在地上拾起一塊小石頭,可是隻要用手一掰,小石塊立刻就會象餅幹一樣的破碎了。在我們前麵行走的一個遊人,也是回過頭來把掰開的石塊讓我們觀看。哈,難怪在這個地方會有大峽穀形成。因為土質是鬆軟的。可是在很多年過去之後,這個大峽穀已經是林木蔥鬱,蒼鬆翠柏,綠意欲滴。難怪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看來真是不假。想想當年的人們看到滿目的荒涼景象後, 才會決定棄耕,還農為林。而在今天小峽穀裏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這裏不僅成為一個旅遊勝地,而且還會讓人們學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這裏還成了一些鳥類和動物的棲息之地。
峽穀底部的小路濕濕的,它們成了默默“潤物細無聲”的細水。周圍的林間枝椏縱橫交錯。地麵上光影斑駁,明暗相映。有的時候,在小路的一側,會隱約露出遊人走過的痕跡,當往裏麵走時,就會發現那裏是一線天的小路。而在狹窄的路上,常常會看到有一個樹枝擋住了去路。我不由想起了古代兵家相交時,就會在地勢險要的地方派人守關。於是就有了“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話來。當然我也不敢怠慢,用手把樹枝抬高,然後鑽過去。再回頭把樹枝原樣放好,讓它成為這條小路的衛兵。走著走著,還會聽到遠遠傳來人們的講話聲。有的時候,微微的秋風掠過,仰首就會看到樹梢處的輕舞。幾片樹葉就會紛紛揚揚的落了下來。現在不是“一葉而知秋”了,而是多片的葉子落下。無論是在峽穀的上麵,還是在峽穀的坡上,還會看到楓樹上掛著片片的紅葉。在綠鬆的掩映之中,露出了豔紅的秀麗之色。
很有趣的是,在峽穀壁上,還能看到一些人在牆麵上留下了的名字。盡管在小牌上寫著不能爬上山坡,也不能在崖壁上刻字。也難怪,峽壁鬆軟,留字頗易。看來牆麵是不能隨便爬的,否則的話鬆動的土就會帶來危險。在峽穀裏,也有一些堅硬的石質懸崖和土崖一起存在著。所以看到硬實的小路就去攀登,而在有些峭立的崖壁下邊就拍個照片。看著大峽穀鬆軟的土質,不由的想起40多年前學地理的時候,老師就曾經講到中國黃土高原的土壤是垂直節理發育,且顆粒細的結構,所以每逢暴雨衝刷時,水土的流失就很嚴重。因此就造成了黃河的泥沙沉積很多。。。
喬治亞小峽穀的美麗是因為那裏的土質呈現出了紅色,粉色,橙色和紫色。而且還有白色。原來是色彩把大峽穀裝扮得美侖美奐,嫵媚多姿。於是我打趣的跟愛人說,假如峽穀的土質是黑的,那麽就不會這麽動人心弦。在遊覽峽穀的兩天時間裏,我們沿著小路一走就是幾裏路。沿途拍照蝴蝶,蜻蜓,懸崖峭壁。可是說累得汗流夾背,但是覺得開了眼界,長了知識。所以到大峽穀旅遊是不虛此行。
(喬治亞大峽穀約有1,109acre, 有16canyons,,深達150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