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趙小蘭的初遇與再見
田霞
勞工部長趙小蘭是華人的驕傲,但是她卻是我在美國做記者以來,因為我的批評報道,用官方信函正式駁斥的第一人。在同一篇報道中,我批評的還有總統布什。
開車40多分鍾才從報社趕到安納罕等待趙小蘭,為了不遲到,我不僅提前半小時出門,而且精心的設計路線,避開《洛杉磯時報》的交通圖上所有的黃色區域和紅色事故區,不惜繞彎廢油也必須迅速趕赴現場。我要麵對麵的采訪這個“自己人”。
當天是勞工部在西岸召開的創新會議,主旨是告訴美國勞工,“狼來了,沒有競爭力無法立足世界,立足美國。”這麽簡潔的信息,中國的城市平民早就在20年前耳熟能詳了。2點15分左右,在期待中身穿淡藍色套裝的趙小蘭走上了講演台。她依舊是大波浪短燙發,依舊是電視中見到的微笑。
她演講的內容,公關人員早就把稿子給了我們,3頁多的內容,很長。她走上台用純正的美國英語開始了演講。在自然而然的侃侃而談中,她幾乎一字不落的背出了整個講稿,而且還有不同的手勢,不斷麵向不同側麵的觀眾,更重要的是她特別注意落句有主有次,鏗鏘有力。將近半小時的講演,讓我驚訝於她比主持人更出色的記憶力和表現力。可以想見,在從東岸到西岸的班機上,背誦講稿一定是她飛行內容之一。
她的公關在事前就告訴我們,部長沒有時間接受采訪,哪怕是一個問題。對於幹了將近10年的老記來說,這不會是最後的結果。隻要能見到她就不怕追不出問題。
果然,在上飛機前趙小蘭得知媒體記者在外守候,非常客氣地駐足與每一位記者握手。這時候機會就來了,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迅速投出去,她回答了,而且非常完整,非常會回避問題。
雖然麵對的全部是華文媒體,趙小蘭依舊全部使用英文。最後臨走時才用標準的中文向大家說謝謝。
同行的記者抱怨,為什麽同是少數族裔官員,西裔官員從來都是在記者會上用英文回答問題之後,再用西班牙語重複一遍,甚至有些問題直接用西語回答。如此坦然甚至囂張。而中文流利的趙小蘭甚至在接受中文媒體專訪時都是用英文回答所有問題。隱藏甚至有意掩蓋自己的母語,難道這是成為內閣高層必須的功課?
趙小蘭走了,我們之間的交手看似從來沒有存在過。無論過去如何,今天的麵對麵,我能感受到的是她作為華裔官員難言的累,她在盡力令所有人滿意,當然包括我們這些記者們。
你自稱為記者。 寫出這種沒有內容,沒有邏輯, 甚至連文法都不通的文章。請問那家報紙請你做記者?整個一個嘩眾取寵。
這句話文理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