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抗癌後記 - 情留夏威夷

(2013-09-10 06:08:58) 下一個
7-12-2013 (星期五)
 
帶著小詩的遺物和遺願,我們上個禮拜二來到了夏威夷的Maui島,Maui作為世界聞名的度假勝地,市集裏卻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麽擁擠,原來這裏的旅遊黃金時間是在秋冬春三季,暑假期間,許多旅館竟然需要提供優惠以廣招徠。Maui是夏威夷群島中的第二大島,麵積七百三十多平方英裏,常住人口卻隻有十幾萬,每年旅遊人口也才兩百多萬人次,比起夏威夷的首善之都Honolulu,光城市常住人口就有一百多萬,Maui這裏就顯得清靜悠閑多了。
 



 
去年五月底,我們蒙“Make-A-Wish”這個福利機構的安排,到夏威夷第一大島Big Island度過我們這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個假期,當時小詩的願望就是到夏威夷看火山和珊瑚,Big Island雖然比其他島嶼加起來還大一倍,但是由於島上有兩座活火山,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岩漿運動,因為這些頻繁的火山運動,整個Big Island的西半部漫山遍野都是黑黑的火山岩石,南部是陡峭的懸崖,也是近幾十年來熔岩的入海口,雖然岩漿入海之後,每年都能為Big Island創收幾十英畝的新天新地,但是偌大的一個Big Island,可用而又安全的土地可就非常有限了。


Big Island 上冷卻下來的岩漿,還保留著當初翻江倒海的氣勢

 
盡管Maui也有一個活火山,而且火山口之遼闊還是夏威夷之最,不過這個火山一百多年以來一直偃旗息鼓,使得島上百物得以欣欣向榮,再加島上氣候得天獨厚,許多外地殖民帶來的動植物都能紮根生發,跟本地植物和諧共處。這裏的熱帶雨林裏不但有喜馬拉雅山脈盛產的高山鬆柏、參天巨杉;也有嶺南獨有的鳳凰木、芭蕉、棕櫚、榕樹等。秦牧的散文《榕樹的美髯》裏描述榕樹垂下來的氣根接觸地麵之後,可以生根自成一棵新樹,所以有“獨木成林”的傳奇本事。這種“獨木林”我從小隻是在教科書裏風聞,卻從來沒有親眼見到過;但是在夏威夷可到處都是,去年在Big Island的大街上看到過幾棵巨大的榕樹“獨木林”,樹幹連著樹幹成了一個群體,這個樹幹群的圓周幾乎就有幾十米,舉頭仰望,隻見枝繁葉茂而不見天日,枝幹縱橫交錯涵蓋麵積可達數百平方米,這種巨大的榕樹在Maui的熱帶雨林裏也是很常見。


去年照的獨木成林的榕樹

 
Maui島上的市集不多,旅遊點和本地人聚居之處大街小巷裏到處都是花,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廣東俗稱為“大紅花”的Hibiscus。這Hibiscus共有六個品種,以紅色最為常見;而夏威夷這裏特產一種黃瓣紅心黃蕊的Hibiscus,是夏威夷的州花。還有那南方和台灣俗稱為“雞蛋花”的Plumeria,也是夏威夷的地標之一,尤其是白瓣黃心的,五顆花瓣擰成旋風車一樣,每株花都有茶杯口那麽大,隨著夏日海風送爽,到處都飄溢著馥鬱的馨香,夏威夷用來迎賓的鮮花“哈達”(Leis)就是用各種顏色的雞蛋花串成的。我們這次到Maui也在花房裏買了不少花苗,除了不同顏色的雞蛋花,還有天堂鳥、薑花、Bamboo Orchard、和一種暗紅葉子的夏威夷土產,名叫Ti Flower的賞葉植物。


網絡截下來的Hibiscus 和 Plumeria

 
有一天在我們去Hana的海濱熱帶雨林公路邊上,看見一棵樹下滿地都是熟透了的紅色果子,有深紅、淡紅、粉紅,像極了台灣的特產“蓮霧”,再抬頭一看,樹上將落未落的果子遍樹都是,我心裏一陣驚喜,沒想到通衢大道路旁還有這種便宜可撿,於是我們滿滿地撿了一口袋,拿去問當地人這到底是什麽果子,那位姑娘很溫柔地笑了笑,說這種果子在Maui到處都是,農場的菜園子裏麵長得更好。意思就是說,當地人根本不屑去爬樹摘這種野果子,更別說紆尊降貴扒地上撿那些鳥都不理的爛果子了。其實這蓮霧論形狀有點象梨,但是沒有梨那麽甜嫩;論口感有點象蘋果,但是沒有蘋果那麽爽脆;論顏色有點象桃,但是沒有桃那麽香糯,難怪本地超市裏都不見有賣的。即使在它的家鄉台灣,這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水果。不過詩嫂倒是非常喜歡吃這種果子,一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頗有嚐嚐新鮮的刺激感;二來滿地豐饒土產任人采擷,也有共產主義烏托邦式的幸福感。
 
其實Maui真正拿得出手的水果是菠蘿、木瓜、香蕉和甘蔗。曾幾何時,夏威夷的菠蘿獨步太平洋無與爭鋒,直到菲律賓的菠蘿出山,夏威夷菠蘿才在國際市場上銷聲匿跡。現在超市裏的菠蘿和木瓜全部都是本地土產的,大型禮品店和機場免稅店裏還有精美禮盒包裝的菠蘿,一盒三大個菠蘿,真是名副其實的“物重情更重”。說到甘蔗,Maui就更值得顯擺了,她的西北部和東南部各有一座大山,東南部那座火山口裏流淌出來的岩漿在過去的千萬年中漸漸把兩座大山的河穀填成一片肥沃的平原,除了平原北部的市集和西南部的沙灘珊瑚岩礁以外,中原密密麻麻都是一人多高的甘蔗田,驅車在高速公路上,看著路邊茫茫無際的甘蔗隨風起浪,頗有東北紅高粱青紗帳那種壯觀。
 
西北部那座大山不算太高,隻有五千多尺,但是非常雄偉險峻,到處都是懸崖峭壁瀑布飛流,山峰終日隱藏在鬱鬱雲海當中,唯有直升飛機可以讓人靠近遠觀。Maui西北部的Molokai島上也是布滿了險峰激流,其中夏威夷最高的那條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如同一匹筆直的銀鏈紋絲不動地垂下,是很多好萊塢電影的取景點。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年前的電影《侏羅紀公園》,看到直升機載著考古博士和園主的兩個小孫子順著瀑布慢慢往下降到河床的那一幕,當時我就徹底歎服於大自然之奇妙與造化之匠心。


網絡截下來的直升機和深山瀑布圖,我們自己照了一大堆,還沒有機會PS整理

 
沿西北部大山的西岸一溜都是高檔度假村和海景豪宅,從西岸經中部平原往南一直下到東部大山的西南角,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海灘和岩礁,那裏是學習衝浪的溫床,也是潛水觀魚的樂園。每天清晨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到岸邊的珊瑚礁裏潛水,身邊伴著一群一群顏色鮮豔的熱帶魚,腳下蕩著一叢一叢奇形怪狀的珊瑚樹。即使閑著沒事坐在沙灘上,靜聽濤聲拍岸,看著一人高半透明的碧綠海浪去去來來,遠處蔚藍的天和湛藍的海交接在一朵朵的白雲深處,任海風柔柔拂麵,任暖日輕輕親吻,使人不禁輕歎:難道天堂還能比這裏更好嗎? 

這個問題隻有小詩才能回答,因為這裏就是我們為小詩的選中的安息之處。



再過兩年,小詩大概有這麽大了吧?

 
我們沒有照傳統中國人的習俗把她安置在陵墓裏,第一代移民的海外遊子都習慣了以四海為家,我們也不知道能在亞城呆多久,一旦我們不在,小詩的墓地就難免拋荒了。在馬路邊常常能看到荒蕪的陵園裏東倒西歪的殘碑,隱沒在荒草堆裏與蟲鼠為伍,所以我們選擇把小詩的骨灰撒落在大海裏,這樣,無論我們去到哪裏,都能享受到小詩的同在。而小詩對海洋也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尤其是海灘與夕陽,她有好幾幅圖畫作品都是以椰林夕陽做題材的。她最喜歡的電影是卡通人物Barbie主演的《Queen Of The Waves》,每當Barbie變成美人魚在珊瑚礁中翱翔,或者變回美少女在南加州的海灘上衝浪,都能令小詩神往不已。
 
這次我們到了Maui就住在潛水勝地西海岸,前後花了幾天時間,上山下海去尋找理想的歸宿。先是參加潛水旅行團作泛泛遊,之後又租獨木舟雇潛水教練實行重點探索,最後自己徒步走進山林翻過岩礁,勘察過幾個沙灘和海灣,又下海看過幾個珊瑚礁,最後選擇了靠近一個粉白沙灘的幽靜海灣,附近就是海龜的家鄉,常常當我們潛著水追著看七彩繽紛的熱帶魚,就有幾隻桌麵大的海龜在我們身邊遊蕩。海灣對麵的公開海域就是春季鯨魚南來避寒的遊樂場,據說每年三四月的時候,每天海上都有幾百條鯨魚逐水嬉戲,就像爆米花冒泡一樣的熱鬧。海灣背靠著Maui南端的一個小山丘,岸上不遠就是一個大型度假村,高爾夫球場的青草地連綿了幾個海灣。那裏的確是個隱居的好地方,靜謐又不失蓬勃生機:白天略有幾艘遊艇在海麵停泊,度假村的遊客們在隔壁沙灘上逐浪浴日,也有水性好的遊客在附近潛水,但是到了傍晚就都回歸平靜了。正符合小詩愛靜又不喜歡孤獨的性格,看著小詩那硬殼紙板壓成的骨灰盦慢慢沉到了珊瑚叢中,我們心裏也好像放下了一塊沉重的負擔,終於替小詩走完了最後一段旅程。臨走那一天,我們又回到小詩的埋香之地,在岸上習習微風中,我們仿佛看到小詩每天午後坐在岸邊楊樹下的礁石上看書,又仿佛看到她每天清晨在海裏隨著珊瑚魚和海龜們嬉戲。


錄像上截下來的照片,圖中兩道礁石中間的珊瑚叢底就是小詩埋骨之所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的肉體從塵土而來,也終於要回歸塵土,每個人早晚都要走這一步,“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小詩的靈魂已經不再羈糜在這個時空裏,唯有等我們去到她那裏才有見麵的一天。但是人有了感情,就難免變得迂腐軟弱,盡管家裏存著一大堆照片、錄影和小詩的衣物書畫,我們還是想留一個埋骨香塚以為去留之思,同時我們也拿出一小撮骨灰摻在玻璃溶漿裏塑造了一個火焰雕塑,一尺多高的五彩玻璃造型,底座放進電池可以閃光,算是我們家裏櫥櫃的鎮宅之寶。
 
過去這一年,尤其是今年年初那幾個月,我們的精神每天都處在高度警醒亢奮的狀態,反而沒怎麽感受到哀痛,也沒有時間去自憐自傷。直到最近整理從前的照片和錄音片段,才發現小詩的情況其實是挺惡劣的,而且惡化得很快,隻不過我們當時身在其中,觀察不到每天的細微變化而已。如今小詩的生命已經畫上一個完整的休止符,我們也好應該把她放下了,隻是每天看著她的照片,每天百數十次地回味著她的音容氣息,有時候會突然奇怪她怎麽就不在了,心裏感到空空落落的,就好像被挖走了一塊肉,有時候胸口會感到顫顫地疼,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心驚膽顫吧。有時候想著事情,腦袋裏會偶爾冒出一句小詩的話,就好象她在我腦海裏跟我溝通一樣。我們跟小弟說,小詩把自己所有的天賦和期盼都加給了他,我們要為了她而努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詩已經完全融化在我們的身上,我們背負著她的生命和使命,繼續下半生的旅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