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石頭

藏石頭、藏岩、藏言,就是藏話
正文

於敏和方勵之(完)

(2015-01-10 04:40:28) 下一個

於敏和方勵之(完)

昨天寫了個帖子《於敏和方勵之》,有一些網友回帖,在這裏總結一下。

上個那裏結束的,這裏就從哪裏開始:

我給大家抄兩句跨越了幾千年的話開始這個帖子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不靠那個7天就造了宇宙的猶太人的神,也不靠猶太人的神夜入中東民宅奸汙處女生的亞洲半人半神,也不靠猶太人的神的使者,也不靠佛,不靠神的路是很難的,所以有

第二句: “抬起頭來放開眼,須從古往今來認識我; 撐起脊梁站穩腳,硬要頂天立地做個人。

有網友提到於敏“那一代精英精英投身國防科技,可能使中國錯過提早問鼎諾貝爾獎的機會,但值了。”

我相信在於敏眼裏諾貝爾獎就不是個事,他隻是說他個人愛好理論物理,個人愛好而已 。

中國古人經常說“時勢造英雄”,還有也經常說某某“生不逢時”,今天看來“時”就是政治,是價值觀。

我猜如果沒有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如果新中國的小學和初等教育還有大學教育繼續民國的教育體係的話,就好比印度引以為傲的他們繼承了的英國人的教育體係,當然還有香港人和很多中國人認同的香港教育體係,我相信我自己不會是“自幹五”的,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

假設:如果沒有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如果新中國的小學和初等教育還有大學教育繼續民國的教育體係的話,或者說新中國的大學教育是方痢汁喜歡的,或者說新中國的教育體係就是今天的教育體係

我猜:方痢汁這樣的人就會多一些,個人主義者就會多一些,集體主義者就會少一些,世界公民就會多一些,愛國主義者就會少一些,於敏這樣的人就會少一些,於敏完全可能還是於敏,但是,愛好理論物理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自己的理論物理的愛好的人就會少一些,想成名成家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成名成家的機會的人就會少一些,方痢汁這樣的人就會多一些,把得諾貝爾物理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為諾貝爾獎的事業和目標的人就會少一些

於敏很可能就“獨木難支”了,因為,雖然於敏對“兩彈一星”的貢獻至關重要,畢竟這不是一兩個人甚至一個團隊的事情,特別是在當年建國初期那樣的條件下,於敏恐怕也就隻好“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但是,當然了,雖然“兩彈一星”不是一兩個人甚至一個團隊的事情,得諾貝爾物理獎可真就是一兩個人甚至一個團隊的事情,如果沒有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方痢汁這樣的人就會多一些,愛好理論物理的人就會多一些,想成名成家的人就會多一些,把得諾貝爾物理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人就會多一些,哎,如果沒有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方痢汁或某個方痢汁這樣的人很可能就已經得了諾貝爾物理獎了。

其實呢,也未必,因為改革開放已經幾十年了,中國能人還是有的,加上教育普及,還有美國和中國一起培養,還是沒有中華民國和美國培養的諾貝爾物理獎多。

想想為什麽吧?

最後,因為反右和文革損失的不隻是中國知識分子物理學家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機會,肯定還損失了中國知識分子藝術家得好萊塢奧斯卡獎的機會呢,對吧?

這就是為什麽我昨天在《印度缺三個東西,就是人們罵毛主席的三個東西》裏說的“還包括鬥死幾個那些可愛的和無辜的寶萊塢藝術家們”。

因為藝術跟政治跟價值觀不僅是緊密聯係的,其實就是一體的,今天,寶萊塢無時無刻不在腐蝕著印度那一點點也許還殘留的精神,如果沒有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英雄兒女》這一點電影就會少一些,《色戒》這樣的電影就會多一些,方痢汁這樣的人就會多一些,個人主義者就會多一些,集體主義者就會少一些,世界公民就會多一些,愛國主義者就會少一些,於敏這樣的人就會少一些,於敏完全可能還是於敏,但是,愛好理論物理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自己的理論物理的愛好的人就會少一些,想成名成家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成名成家的機會的人就會少一些,方痢汁這樣的人就會多一些,把得諾貝爾物理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人就會多一些,放棄為諾貝爾獎的事業和目標的人就會少一些

我又把前麵的話說了一遍,大家想想吧,道理是一樣的,毛主席用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造了“時”,從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角度,很多把得諾貝爾物理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物理學家如方痢汁“生不逢時”了,很多人把理論物理作為個人愛好的物理學家如於敏“生而逢時”了。

其實呢,毛主席不隻是造了“時”,他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對“兩彈一星”這樣的項目還是有根本性的思想方法作用的,雖然對個體戶奔小康沒什麽作用。

還有就是團隊管理,共軍的“跟我來”和國軍“給我上”也是有本質區別的,美國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都豐富,無論怎麽管理都沒問題,中國就不行了,中國的“兩彈一星”團隊的管理必須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管理,於敏也必須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領隊,結果是成,而不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領隊,結果是敗。

我前麵說了藝術家,我就再說一句藝術家結束吧,毛主席用反右和文革等等政治運動造了“時”,從得好萊塢奧斯卡獎的角度,很多把得好萊塢奧斯卡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藝術家“生不逢時”了,改革開放了,很多把得好萊塢奧斯卡獎作為人生事業和目標而奮鬥的藝術家“生而逢時”了,特別是這些藝術家還可以寫批反右和文革的題材,可是,為什麽還是沒人得好萊塢奧斯卡獎呢?

大家想想吧,道理是一樣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