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發的天空

之所以能夠義無反顧,嫉惡如仇,在於沒有領過任何政黨一分錢,更不要說五毛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朱元璋遷都與子孫骨肉相殘

(2017-04-09 07:54:56) 下一個

朱元璋遷都與子孫骨肉相殘

         朱元璋是個布衣皇帝,還得到風水大師劉伯溫輔助。朱信穆斯林教,並不妨礙他信風水,盡管這是同穆斯林教義相衝突的。

        史載朱元璋非常殘暴,這一點同毛皇帝有些像。不同之處是朱殺的隻是官員,善待知識分子和老百姓,毛卻是連知識分子一鍋端,惡果顯而易見。那些近代國學大師都是中華民國培養出來,中共一個也沒有。現在民心浮躁,人人整天忙著賺錢,人手一(手)機,這是一個大師消亡的朝代。

        在河南駐馬店附近一處縣衙,陳列著一對人皮燈籠。朱元璋規定貪汙六十兩殺,人皮剝下來之後,填充稻草到裏麵,鼓鼓似燈籠狀。如果朱元璋還在的話,恐怕到處都是人皮燈籠。

        我說朱元璋善待讀書人是有根據的。我姥爺祖籍江西,先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那時候考功名不但書要讀得好,祠要填得巧,一手好字也必不可少,不然中進士根本沒有可能。

       至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江西人支持朱元璋,湖南人支持陳友涼。朱元璋揚言,一旦打進湖南,一定殺盡當地人。他說到做到,把湖南殺得十室九空,然後讓江西人來填湖南,還有就是滿清入關之後,湖南人拚死反抗,又被殺了不少。因而現在湖南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江西老表。

        朱元璋聽說先人的後代中有一位頗有文名,立刻偏殿召見,馬上賞了一個官職。其父以子貴,也得到一個官做。後來恢複科舉,至第六代又出了進士,官至山東巡撫,陝西巡撫。及至清朝,遵照祖先遺囑,還是視明朝為正朔,本著漢賊不兩立的原則,後人隻考秀才,見官不用下跪,然後起事,推翻清朝,一脈相承。一千年來,祖先從北宋起家,逢明朝興盛,至紅朝衰敗。

       話說回來原來秦始皇破壞了南京風水,劉伯溫見此,為了萬世基業,建議遷都,獲得朱元璋首肯。現在回過頭來看,劉真是神機妙算,首先太平天國屠城三天,接著湘軍後來破城也是屠城三日,日本人南京大屠殺三天,最後國民黨在這裏把大陸也丟了。

        首先劉想到西安,因缺水而作罷。洪武元年,朱元璋改元大都為北平。派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北方咽喉。大興土木,在元大都規模上擴建,才有現在故宮雛形。至於有風水大師說現在毛紀念堂壓在龍脈上,破了北京的風水。一朝真龍翻身,地動山搖。準不準還要靠曆史來檢驗了。

       朱元璋最喜歡太子,大開殺戒也是為了太子接班,他怕元老不服,出此下策。可惜太子不爭氣,壯年夭折。朱元璋愛屋及鳥,傳位給長孫,史稱建文帝。有人以為劉伯溫百密一疏,既然算得了風水,為什麽不跟朱元璋建議防內鬼。我猜他早預見結局,隻不過每天提著腦袋上朝,皇家家事豈是他敢過問的,他幾次向朱元璋告老還鄉朱都不允。

      朱棣見建文帝乳臭未幹,而天下是他同父親打下來的,現在白白要把北平讓出來,迎接一個兒皇帝。朱棣見北平有帝王之氣,豈能不動心,這時謀反的種子已經發芽了。

       戰爭的結果,朱棣險勝,建文帝不知所蹤。朱棣害怕建文帝回來複辟。不惜重金派太監鄭和下西洋尋找,務必趕盡殺絕。我們小時候讀史說是為了外貿,那是胡說。

       朱棣 當了二十二年皇帝,史稱明成祖。他跟朱元璋一樣,喜歡長孫,隻好傳位給不喜歡的長子,也就是仁宗。仁宗太胖,隻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朱瞻基(宣宗)繼位,叔叔朱高煦自恃協助父親爭天下有功,在半路上埋伏軍隊,企圖截殺侄兒不成。接著朱高煦學父親謀反,謀奪侄兒大位,事敗被囚。三年後,朱瞻基帶著內侍前去探望。不想朱高煦對自己的處境耿耿於懷,用腳將朱瞻基勾倒。朱瞻基驚魂未定,惱怒異常,命人將朱高煦罩在一個三百斤重的銅缸下,四周圍以柴炭,放火將其活活燒死。銅缸都被熔化了,屍骨蕩然無存。唉,自古無情帝皇家。

        小時候讀明史十三帝,讀來讀去隻記得太祖,惠(建文)帝,成祖和崇禎帝,對其餘那些碌碌無為的皇帝一點印象都沒有。我一直在猜的是,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在煤山上上吊的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些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哇哇,太棒了,好文必需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