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5 (7)
2019/2/22
我喜歡旅遊;最近幾年也去了歐洲不少地方。
為什麽要去旅遊?
沒辦法,遺傳。
我的母親不喜歡出門,父親卻正好相反;他利用出差機會,幾乎走遍中國。他跟我說:他走遍中國,如果我有機會出國,也許可以走遍全球。
以前覺得他的話太誇張;現在年紀大了,遺傳起作用了,每年不可抑製地想出去走一走。也不貪心,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來,極少一次去二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並且,到一個地方後,盡可能地避免再次飛行,而更多地利用當地交通,坐火車汽車坐船或步行,橫跨豎穿多淌一淌這個國家的每寸土地。在旅遊時,坐在火車或汽車輪船裏看外麵的風景,徒步在山間,吃當地的食物,到當地人生活的地方去,跟當地人打交道,了解當地人的想法,與路上的遊人結伴同行,那感覺是非常放鬆非常有趣也非常享受的。這樣折騰一圈回家後的感覺就隻有一個字—“rich”!
二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太強,又精力充沛愛走路;所以,工作之餘,離開每天重複的工作生活場所,到外麵世界走走,是再好不過的生活調劑了。
以前是讀了不少書,旅遊前也在網上網遊了不少;但實際上,現場實地參觀跟你網遊完全是兩碼事。
首先你要做旅遊計劃吧。去哪兒,怎麽去,每個城市呆多長時間,為什麽要去那兒,去那兒幹什麽,住哪兒,這些全要麵麵俱到考慮周全。計劃做好了,實際上已經初步網遊了一遍。
到一個地方後,我一般盡量簡化旅行的程序,如住在連鎖酒店,或直接drop in, 而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自己到一個地方想要幹的事情上。如在倫敦,住在一個包早餐的地方,住十天,不挪窩,然後到夢寐以求的博物館,圖書館,大街小巷串了個遍。
我覺得自己的旅遊讓自己非常受益。因為實地走過以後,感觸加深了很多。舉個例子,在希臘,因為自己讀過多遍荷馬奧德賽,總想坐船在地中海航行。那天從雅典到聖島一路坐船,外麵的風景如夢如幻,讓我想起古希臘海上戰爭,以及奧德賽海上浪跡十年的場麵,回來後再讀奧德賽,那感覺完全不同了:情景交融,如臨其境。這是花錢買不到的讀書感覺。
再比如大英圖書館展廳的真跡,大英博物館中東館給我的感受,還有牛津之行等,這在自己的博客裏都有表述。現在回來後,在網站上再細細地品味,這感覺跟去旅遊前看,完全不同。同時,當我進一步讀專業blog上的文章時,不覺得乏味,而是興趣盎然,想知道得更多更深一點。
我覺得,別人為什麽去旅行,怎麽旅行,是別人的事情,無需用我個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但我的旅行是讀書後憋足勁要做的事情,而每次旅行都讓自己受益很多,過了下癮,滿足了好奇心,也練就了腳下的功夫,減了肥。
讀書旅行是自己生活的一大樂趣,它讓我通過書本知道曆史上不同時期的人在想些什麽,怎麽生活,通過旅遊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麽多奇山異水,不同的人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盡管他們跟我們差不了多少。旅遊是很花錢,但覺得這錢花得很值得,比花在其它任何地方都值得,因為它是對自己的投資,看到的也是無價之寶。其實自己每次旅遊花不了多少,因為除了必要的花費外,就是些當地平民百姓生活類消費。
有時想想,沒有讀書的旅行會怎樣?我覺得那旅遊的動力會小很多很多,因為不知道自己出去幹什麽,看什麽?如果什麽都不懂,隻是為看景而看景,這不是我所喜歡的旅遊。其實自己每次出遊,都是有備而來,空著手都可出發;因為知識和問題都裝在自己腦袋裏。
也許哪一天我什麽都不幹,隻是坐在風景區或船上吃喝玩樂,回憶往日的好時光;那樣的話,我也就老了。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足不出戶,神遊世界,如指環王作者;有的徒步上萬公裏,去了解陌生的世界,如T.E. Lawrence。有人喜歡做個體戶,有人喜歡工作帶來的樂趣和提供的社會平台。個人行為好多是天性使然。在為什麽要旅遊或要不要旅遊上,讓我們做回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自己喜歡的同類,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真心希望退休後能在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好好住住,彌補現在每次出門匆匆過客的遺憾(當然現在更喜歡工作帶來的挑戰與大的平台,與社會的接觸,還有與同事的相處)。有時跟別人聊天時說:現在每年去不同國家旅遊,是為以後退休探路。這也可算作旅遊的一個理由吧。
Rich—這是每次回來後的感覺,就是你們所描述的過程和結果!
謝謝!大家周末愉快!
----------------------
跟旅行社旅行就是下車照像,上車碎覺
閱讀, 思想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