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huf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冷戰》之殤

(2020-01-06 07:21:00) 下一個

《冷戰》之殤 Zimna wojna

 

1949年二戰才剛結束的波蘭,音樂家維克托(托馬斯·科特 Tomasz Kot飾)為了馬左斯歌舞團而去鄉下采風並且尋找合適人才。在那裏他看中了年輕的農村姑娘朱拉(尤安娜·庫裏克 Joanna Kulig飾)。維克托此行可是雙豐收,朱拉不單能歌善舞,而且還成了他的戀人。他們這個團表演的是波蘭民間歌舞,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歡迎。當然也被政府看上了。成了個為宣傳部門服務的團體,要宣傳土地改革,無產階級,歌頌斯大林。也有了出國表演的機會。當維克托得知他被上麵懷疑後,就趁在柏林演出的時候逃到了西方,並在巴黎落腳還是依靠音樂為生,以前就有密茨凱維奇,肖邦,居裏夫人等旅居巴黎的波蘭人。不過他隻是在酒吧裏伴奏的鋼琴師。

現在他倆可慘了,隻有趁朱拉出國表演時候才有機會見次麵。衝衝忙忙說了幾句話就分了手,更何況跟隨歌舞團一起的波蘭特工人員還會阻止他們的見麵。見麵的機會還不如牛郎織女。反正長期下來也不是個辦法。

 

朱拉走了外嫁這條路,她以和一個意大利人的跨國婚姻而離開了波蘭並到了巴黎和維克托會合。隻是他們在巴黎已經失去了往日在波蘭的榮耀和光輝。維克托隻是在酒吧裏打個工,他想方設法找到音樂圈的朋友讓把從波蘭民歌改成爵士樂的歌灌成唱片。隻是朱拉滿心憤怒,她告訴維克托這是靠潛規則才得到的。而且波蘭民歌和爵士樂聽起來毫不諧調。所以她扔掉了唱片回到了波蘭。

維克托無法忍受朱拉離開後的孤單,決定冒險偷渡回波蘭,當然被抓了起來,吃盡了苦頭,套上了英國間諜的罪行,判了個他15年。幸虧朱拉在上頭有人,通過了關係把他減刑到兩年(你知道的)。

 

(劇透)

 

這不是皆大歡喜嗎。可是現實給他們開了個玩笑。已經是1964年,這麽多年過去了,那土裏吧唧的民歌早就沒有了。朱拉唱的是大陽傘下的南美歌曲。而維克托由於在監獄中受刑受傷而無法重新回到音樂界。這已經不是他們理想中的生活,天地之大,似乎找不到他們的容身之處。

 

他們倆回到到了最初相見的一個荒廢教堂,在神像麵前發了婚禮的誓言,各自吞下了一大把安眠藥,然後靜靜的坐在荒原中的一個板凳上。

 

電影名字叫“冷戰”,整個故事說的也是冷戰時代的事情。他們也在冷戰中被兩個互相敵視得陣營碾壓,現在看來東西方都無法容忍他們。他們對生活的失望並不是由於分離,而是失去了他們的奮鬥目標,換句話說,時代走在了他們的前麵。

 

今天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世界。還在農業社會的時候,幾千年了,世世代代就守著一塊地。做人一輩子的原則就是看天吃飯,養兒育女,腦子都不用動,隻要每年秋天有收成就心滿意足了,人們唱唱山歌或者民歌就是娛樂了。但今天已經不是以前的世界了。我們麵對的現實可以每天變化。尤其是中國人,從解放開始,農業集體化,人民公社。各種政治運動和文化革命。現在加上改革開放,根本無法再靠守住那半畝田過日子了。進城打工,考入大學,出國,幾乎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都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這是我們普通人的經曆。搞文藝的更不用說,新潮流一個接一個的沒完沒了。時時刻刻都有新星出現,一旦被擠了出來,就很難再回去了。所以,盡管片名《冷戰》但故事提出不單單是個政治問題,更關鍵的是個人生問題。

 

有人把本片和《芳華》相比。兩者背景相同,都是為國家服務的歌舞團,但兩者的經曆完全不同。《芳華》中發生隻是在團中成員的交往,而《冷戰》卻牽涉的幾個國家大環境。當然最後結果也相似,兩人默默的坐在椅子上。搞文藝的,往往得靠吃青春飯,更是難免了,人生就是這樣殘酷。

 

影片《冷戰》和《芳華》的結尾,給人以絕望的感覺。

 

影片中有導演自己父母親的影子。片中男女主角就是父母的名字。他們在他14歲那年離開波蘭前往西方,最後落腳到英國,他們就和片中的兩人一樣分分合合,沒完沒了直到去世。而他自己進入了牛津,然後從拍攝紀錄片起家。他回到波蘭後成功的拍攝了好幾部片子而成為著名導演。按理說,從他得經曆來說,應該對兩個陣營偏向非常明顯。自擺脫蘇聯的控製後,東歐諸國基本走上了類似西方繁榮的道路。但許多方麵依然被挾持在兩大陣營的中間,隻是從華沙條約組織國轉成了西方反俄先鋒,波蘭就是之中的大將。隻是為什麽出身波蘭,英國教育的導演選擇了這樣的一個曖昧立場呢?

 

波蘭的民間歌舞團以前就訪問過中國,我們小時候還唱過波蘭的民歌“小杜鵑”,第一句就是“小杜鵑叫咕咕,少年把新娘挑。。。”,在那個年頭,也算是煽情的吧。至今我還會哼幾句,可見這個歌還是風行過的。

 

導演拍攝的黑白片,給人以滄桑和曆史的感覺,也因此得到影評家的一篇點讚聲。

 

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Pawel Pawlikowski以本片得奧斯卡和坎城棕櫚獎提名,以及坎城導演獎,以及英國學院外語影片和編導獎提名。以《修女艾達》“Ida (2013)”得奧斯卡外語片獎,以《修女艾達》“Ida (2013)”,《夏日之戀》“My Summer of Love (2004)”和《單親相愛的日子》“Last Resort (2000)”得英國學院外語片獎。

 

尤安娜·庫裏克是多次得獎的波蘭演員。

 

托馬斯·科特是多次得獎的波蘭演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