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huf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後的旗幟》依然飄揚

(2018-03-08 07:49:56) 下一個

《最後的旗幟》依然飄揚 Last Flag Flying

 

故事挺簡單,三個越戰老友聚在一起,護送他們中的一個在戰場上犧牲兒子回家鄉。

2003年,小酒吧的老板薩爾(布萊恩·科蘭斯頓 Bryan Cranston飾)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他30年前在越南的海軍陸戰隊老戰友拉裏(史蒂夫·卡瑞爾 Steve Carell飾),他們一起又找上已經當上牧師的的理查德(勞倫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飾)。拉裏的兒子在伊拉克犧牲了。他希望把自己的兒子葬在家鄉而不是傳統上的阿靈頓軍人公墓,並要求他們兩人陪伴他一路行程。在拉裏的堅持下,負責安葬的軍官把孩子的棺柩送上他們回去的火車,還特意安排兒子的戰友陪伴他們。三個性格不同的人又湊在一起了,薩爾開朗膽大,拉裏沉默固執,而理查德謹慎小心。

 

路上他們回憶起當年戰場上的槍林彈雨下的掙紮,休整時候的胡鬧荒唐。在政府的謊言下去了越南,耗費了好幾年無法忘卻的年代,這心酸但快樂的回憶讓這三個老兵油子恢複多年前的友誼。他們在紐約買了三個手機,這樣他們以後可以經常通話。在波士頓,他們拜訪了犧牲戰友的老母親。

 

下葬時,薩爾和理查德全副戎裝,以軍禮出席。盡管他們不同意政府的觀點,但一個人為國家做出的犧牲卻不可抹殺。

薩爾說了一句:“男人發起了戰爭,戰爭培養了男人”。整個人類史,就是一大部戰爭史。無論什麽戰爭,都是充滿了血腥和死亡。在這場戰爭中,他們一個同伴死去,薩爾頭上補上了一塊鋼片,理查德成了個瘸子,而拉裏被軍事法庭判了三年徒刑(下麵還會提到這事)。更不用說他們多年寶貴的青春。他們企圖忘記這段難以忘卻的時代,但總無法做到。還是薩爾說的,我既不白也不黑,我是綠。 這段軍旅生活留在他們的記憶中無法揮去。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就如拉裏說他死去的人兒子,隻想過“喝點小酒,泡下小妞”的日子。可惜他就因為戰爭,在巴格達在去買可樂的路上被人從後麵打了一槍而結束短暫的一生,發生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 正由於拉裏不再信任政府,才堅持把兒子帶回家鄉。戰爭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失去的是生命和鮮血,而往往是為了政客的權力和財富。

 

電影中還有一條副線,那就是他們三人在越南戰場上,由於嗑藥用光了陣地上所有的醫用嗎啡,當他們一個戰友因重傷瀕臨死亡時卻因沒有止痛藥而無限痛苦。在軍法審訊時,拉裏扛下了所有責任而被判刑。部分出於內疚,薩爾和理查德也應當陪伴他。這也是他們在波士頓看望了那個士兵的老媽的原因。

 

正如電影中所說的,越戰和相隔三十年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由於各種原因而為電影故事帶來了豐富素材。即便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和先進的武器,依然損失慘重,可以想象到越南或者伊拉克的損失。當然不能拿越南或者伊拉克的悲慘來說服美國人戰爭的痛苦。

 

當年我還在網上和不少人打了一場口水戰。 首先安理會檢查團在伊拉克幾個月根本沒有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痕跡,其次聯合國也沒有同意出兵。但在美國一片叫好聲,保衛了世界和平,也為伊拉克帶去了民主和自由,統計下來90%的人支持出兵。自此,我也失去了對不斷煽風點火的美國主流媒體的信任。

 

故事圍繞袍澤友誼,父子之情,可以令人動容,但不至於催淚,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毫無違和之感。到底是個出手非凡的名導,把一個平凡故事說的有聲有色。

 

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RichardLinklater的大作出名的有那套“愛在”係列。《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2004)”, 《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 (1995)”,《愛在午夜降臨前》“Before Midnight(2013)”,另外還有花費了十二年拍攝的《少年時代》“Boyhood(2014)”。其中《少年時代》,《愛在午夜降臨前》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愛在午夜降臨前》和《愛在日落黃昏時》得最佳改編劇本奧斯卡提名。(見我的博文“《各有少年時》為我們回顧青春”)

 

布萊恩·科蘭斯頓以《特朗勃》“Trumbo (2015)”得奧斯卡提名。以《總統之路》“All the Way (2016)”得金球獎提名,以《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得一次金球獎和三次提名,以電視劇《馬爾科姆的一家》“Malcolm in the Middle”得金球獎提名,布萊恩是個大器晚成的例子。他在電視劇《絕命毒師》中精彩的表演給電視劇帶來成功,也讓他躋身於一線演員之列(見我的博文“頑強不屈的《特朗博》”)。

 

勞倫斯·菲什伯恩以《與愛何幹》“What's Love Got to Do with It (1993)”得奧斯卡提名,以《塔斯克基飛行員》“The Tuskegee Airmen (1995)”得金球獎提名。他可是三集《黑客帝國》中的黑客組織的首領墨菲斯。

 

史蒂夫·卡瑞爾以《捕狐者》“Foxcatcher (2014)得奧斯卡提名,以《捕狐者》,《性別之戰》“Battle of the Sexes (2017)”,《大空頭》“The Big Short (2015)”,和六次以《辦公室》“The Office”得金球獎提名(見我的博文“《捕狐者》的悲劇”,“做不做《大空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