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chuf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聖鹿之死》的悲哀

(2018-02-16 07:58:28) 下一個

《聖鹿之死》的悲哀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一開始就看到一個胸腔打開的搏動的心髒填滿了整個銀幕,整整持續1分又6秒,然後把沾滿血的手術手套丟盡了垃圾桶。

這就是富有的外科大夫史蒂文·墨菲(科林·法瑞爾 Colin Farrell飾)的工作。除了美麗的妻子安娜(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飾)外,他們還有兩個可愛的子女。大夫還有個經常來探望他的忘年交的16歲的小朋友馬汀(巴裏·基奧根Barry Keoghan飾)。

 

史蒂文請了馬汀到家,彬彬有禮的他獲得了全家人的好感,大女兒金姆(拉菲·卡西迪 Raffey Cassidy飾)愛上了他。緊接著,馬丁邀請史蒂文到自己的家裏。

 

馬汀有個簡單的家庭,父親去世後就和自己的寡母在一起。

 

(劇透)

史蒂文和馬汀的交往不是我們看到的這麽簡單,馬汀的父親死在史蒂文的手術台上。有於手術之前史蒂文喝了點酒,出於內疚,史蒂文經常出手幫助他。可見這不是純潔的友誼啊。更像是為防止醫鬧的預防針吧。不過馬汀可不是這麽好打發的。他告訴史蒂文,我的宗旨是一命抵一命,史蒂文必須殺死自己自己任何的一個親人,不然子女和妻子都會癱瘓,粒米不進,最後兩眼出血而死。史蒂文那會信呢。

 

這下可好了,先是兒子,然後女兒癱瘓,老兩口可忙壞了。幸虧史蒂文自己就是個醫生,進醫院找專家會診都不是問題,可都無濟於事。憤怒史蒂文把馬丁抓到自己家裏的地下室,夫婦倆軟硬兼施,可他就是不鬆口。最後隻可以把他放回去。

 

最後,無奈的史蒂文把全家人套上頭套,拿起槍,任意放槍,犧牲了兒子。一切歸於平靜。

 

這個故事緣於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之戰。希臘聯軍司令官阿伽門農帶領大軍遠征特洛伊,由於阿伽門農曾殺死了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的聖鹿,大怒的阿爾忒彌斯命阿伽門農殺死自己心愛的女兒伊菲吉妮婭作為對神的祭祀品,不然大海風暴阻止遠征軍艦隊前往特洛伊。阿伽門農猶豫不決不肯下手,最終伊菲吉妮婭決定自我犧牲獻祭。故事最後的亮點是阿爾忒彌斯親自從祭壇帶走了伊菲吉妮婭換上一頭赤牝鹿。

 

這是個悲劇,再加上不斷的壓抑音樂,很難為如我這樣吃瓜群眾欣賞。但是導演設法讓我們看到一個家庭在外界壓力下反映。史蒂芬和安娜看到自己可愛的兒女躺在病床上插著鼻伺為生而束手無策,絕望的史蒂芬企圖讓兒子站立和進食失敗後的憤怒,最後開槍打死自己兒子時候的無助,之前用槍逼迫馬丁屈服時候的掙紮,也看到安娜對丈夫的不滿以及對馬丁的卑躬屈膝,還有癱瘓的金姆對馬丁的懇求,都讓我們看到他們的痛苦。說到家庭苦難,過去由於政治原因不少家庭也都遇到類似的困境,不幸的家破人亡,運氣的咬緊牙關共度難關。他們的痛苦不亞於史蒂芬一家所經曆過的一切,他們往往毫無任何原因而跌入苦難,更別說他們的時間長的多,按當時的說法,踏上一隻腳,永世不得翻身,比什麽希臘悲劇厲害多了。當然兩者具體的情況不一樣,但給個人帶來的痛苦卻相似。

 

片中角色表演和對話都幹巴巴的毫無感情,更加重了壓抑氣氛。有人稱這是2017年的第一恐怖片。這也是一部A24的出品(見我的博文“《伯德小姐》畢業了”)。

 

希臘籍編導歐格斯·蘭斯莫斯 Yorgos Lanthimos以《龍蝦》“The Lobster (2015)”得奧斯卡編劇提名。以本片得坎城編劇獎和導演獎提名。他的風格壓抑沉默,難以欣賞。

 

妮可·基德曼以《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得奧斯卡女主獎,以《雄獅》“Lion (2016)”,《兔子洞》“Rabbit Hole (2010)”和《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得奧斯卡女主提名。以《時時刻刻》,《紅磨坊》和 《不惜一切》“To Die For (1995)得金球獎,以《雄獅》,《送報男孩》“The Paperboy  (2012)”, 《海明威與蓋爾霍恩》“Hemingway & Gellhorn (2012)”,《兔子洞》, 《重生》“Birth (2004)”,《冷山》“Cold Mountain (2003)”,《小島驚魂》“The Others (2001)和《勝者為王》“Billy Bathgate (1991)”得金球獎提名。看起來,五十歲的她是當仁不讓的老戲骨了(見我的博文“《雄獅》回老巢”)。

 

科林·法瑞爾以《殺手沒有假期》“In Bruges (2008)”得金球獎男主角獎,以《龍蝦》“The Lobster (2015)”得金球獎提名(見我的博文“《龍蝦》的命運”),

 

巴裏·基奧根和科林·法瑞爾一樣,是出生於愛爾蘭的演員。

 

拉菲·卡西迪11歲就出演於明日世界 Tomorrowland (2015)(見我的博文“向往《明日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