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8)
2017 (88)
2018 (62)
2019 (60)
2020 (34)
2025 (1)
曆史時刻《敦刻爾克》Dunkirk
才看到電影的廣告,我就想知道大導演克裏斯托弗·諾蘭 Christopher Nolan是怎樣安排這個電影而得到如此的高評分。
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故事。二戰之初,英法聯軍中的法軍由於在比利時包圍而投降,剩下的四十萬英軍在德軍的壓迫下困於法國的麵臨英國的敦刻爾克海邊。為了拯救他們。英國派出了各種大小船隻冒著被德國空軍的轟炸下將被困的英軍撤了出來。這一舉,可能救了英國。
一開始,小兵湯米(菲昂·懷特海德 Fionn Whitehead飾)和他的同伴才脫離戰場逃回自己人這裏。將跨入法軍的陣地時,他的同伴都被打死了,他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來到了敦刻爾克海邊,看到排在沙灘的英軍士兵,等待啟航的英國船隻和投摔炸彈的德國飛機,同時還有無數的屍體和下沉的船隻。另外,英國政府也動員了私人船主前往敦刻爾克。小船主道遜(馬克·裏朗斯 Mark Rylance飾)毫不猶豫的帶了兒子前往敦刻爾克。也為了掩護撤離,英國飛行員法李葉(湯姆·哈迪 Tom Hardy飾)帶了兩架架飛機前往敦刻爾克為撤退保駕。
不少滿載士兵的船隻被潛水艇和飛機擊沉。而且無數道遜和其他小船的船主一樣,裝載了不少士兵,包括湯米和被擊落的飛行員回到了英國,他們將被整訓而回到隊伍。 整個撤退費時十天,最終共有三十四萬左右的聯軍回到了英國。有力的增加了英國的底氣,正如之後丘吉爾首相在國會說的:“。。。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
二戰的歐洲戰場始於德軍對波蘭的入侵,直至敦刻爾克,是德國閃電戰的成功例子。在德軍結束了波蘭的戰役後,迅速揮師西進繞過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直奔駐於比利時的聯軍,同時古德裏奇的裝甲部隊克服了阿登山脈的天險,一路直衝抵達英吉利海峽,僅十多天的時間,就包圍了聯軍的後翼,迫使法國北部的聯軍投降,而剩下的英軍處於背水作戰絕境。隻得把英軍從敦刻爾克撤出。雖然這支軍隊失去了所有的重武器,但仍然是英軍一直重要的力量。
不知什麽原因,希特勒在關鍵時刻製止了德軍對敦刻爾克英軍的進攻而使得英軍有充分的時間撤出軍隊。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改編整個二戰的結果。譬如德國會設法登陸英國而延遲了對蘇聯的進攻,甚至南下非洲而放棄對蘇聯的進攻,誰知道呢。不過隻要惹上蘇聯,德國肯定完蛋。其實希特勒入侵蘇聯正是軍事上最有利的時期,德國依然輸的很慘,假如其他時候入侵,那更可能一點便宜都賺不到。
整個電影環環緊扣,而且從海陸空三方麵描寫使人感覺身臨其境。但成功的拍攝難以彌補內容的不足。這個大撤退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行動,幾乎人人皆知。編導隻能在細節上下功夫了,可這又縮小了格局。當然我們可以看到殘酷的戰爭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但這幾乎每個戰爭片都可以毫不費力的做到。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在危險麵前,英國人沒有驚慌失措,依然淡定。
諾蘭可以說是個創造和想象力豐富的編導,就我來看,這部片子不如他的其他作品。也可能他想走一次草根路線,接接地氣。我猜想電影中有些片段來自於當時的實際故事,譬如救出來的士兵打死道遜的船員,或者湯米和同伴躲在小船的經曆。
諾蘭以本片和《盜夢空間》“ Inception (2010)”得奧斯卡和金球獎編劇和導演提名,以《記憶碎片》“Memento (2000)”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他還有三集膾炙人口的蝙蝠俠和《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2014)”(見我的博文“從電影《星際穿越》說起”)
菲昂·懷特海德是年輕的英國演員
馬克·裏朗斯以《間諜之橋》“Bridge of Spies (2015)”得奧斯卡男配獎(見我的博文“風光不再的《間諜之橋》”)。
湯姆·哈迪以荒野獵人 The Revenant (2015)得奧斯卡男配獎提名,也是當紅男星(見我的博文“不光彩的《傳奇》”,“懸疑電影 《錢藏凶機》”和“《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走向何方?”)。
戈林真是豬一樣的隊友,斯大林格勒也因為他的保證所以全軍被殲。
英國軍隊固然打仗不是最凶,但起碼能保持紳士風格,輸也輸的有風度。
但是,人性是閃光的,尤其是在人類曆史上這樣悲慘的黑暗時刻,一點點閃光都是耀眼的。從堅毅的負責協調撤退的英海軍將軍(影片在不同時刻幾次特寫,仔細刻畫了他的眼神)到小兵湯米在短短的2個小時裏的幾次三番出生入死,幸運頻頻光顧這個小兵;還有製空權的爭奪,三個英國飛行員不屈不撓奮不顧身最後全部彈油絕。影片中兩次記錄了敬軍禮,每一個敬禮都不是形式,每一個敬禮都沉甸甸的,是訣別。短短的一個標準動作,承載了一切在訣別中想要表達的:保重,敬佩,信任,委托,再不見。是good Bye。
最讓人感歎的是在這種生死考驗下,人和人之間的合作,互助,是人性使然?是軍紀使然?海灘上一隊英軍奔向一艘擱淺的小船,如此堅定快速的步伐,如此平靜地接納加入的人的步伐,整齊劃一奔向目標,盡管最終這隊人有的survive,有的沒有,是命運使然?是人性使然?是軍紀使然?
曆險的小兵湯米經曆了生死的掙紮,見證了地獄般的屠殺,但在並沒有在劫後餘生的疲憊中僅僅慶幸個人的運氣,慶幸和懷念以及劫後餘生似乎激發利他利國的鬥誌,影片最後,在英國的寧靜鄉間,在運送撤退下的士兵的列車上,這個小兵大聲朗讀號外-丘吉爾關於敦克爾刻大撤退的激昂演講,電影結束。
幸運的湯米是一個縮影,是很多很多的湯米和小船上的堅定的civilians決定了英國的信念,敦克爾刻大撤退,這“帝國主義”的偉大友誼一樣也是鮮血鑄就的。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有此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