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過的《咖啡公社》 Café Society
三十年代的美國,紐約出生的猶太小夥子鮑比(傑西·艾森伯格 Jesse Eisenberg飾)決定投奔好萊塢經紀人的菲爾舅舅(史蒂夫·卡瑞爾 Steve Carell飾)。在舅舅那裏他見到了不少久仰的明星,舅舅安排了小秘瓦尼(克裏斯汀·斯圖爾特 Kristen Stewart飾)帶著他觀光好萊塢各個名勝,基本上就是明星住宅。倆個年輕人很談的攏,自然而然的,青澀的毛頭小子的鮑比一下子愛上了瓦尼,哪知道瓦尼心中的卻是菲兒,當菲兒決定和結婚了三十五年的舅媽離婚後,瓦尼決定離開鮑比回到菲兒身邊。
傷心無比的鮑比隻得回到紐約在他黑幫哥哥的夜總會“咖啡公社”裏管事。“咖啡公社”可是曼哈頓數一數二的夜總會,來客都是社會名流和仕女,或者歐洲貴族。鮑比在這裏已經不是當時的吳下阿蒙,熟練的遊走於各個桌子之間,和每位客人都打得火熱。就是追起女朋友再也不是哆哆嗦嗦的一味遷就,他現在已經不是空手套白狼的小子了,有這樣的底氣,毫無懸念的和美麗的姑娘薇羅尼卡(布蕾克·萊弗利 Blake Lively飾)結了婚。這樣他有了個幸福的家庭。薇羅尼卡
成了真正的賢妻良母在家帶娃,而他繼續在“咖啡公社”打天下。
看來一輩子就這樣過了,直到有天菲兒和瓦尼因事來到紐約,當然會來到“咖啡公社”拜訪老朋友鮑比。鮑比和瓦尼見麵後四眼相對。都變了。一個擺在嘴上的
以前瞧不起的明星八卦,還有個成了圓滑世故的夜總會經理。這一下子把他們都帶回了多年前的青春時代,又回到了在好萊塢的年代,傍晚在紐約大街上閑逛,上中餐館,意大利麵條,加入到街頭上的賭博,當然也忘不了紐約特色,去聽爵士音樂,最後在馬車上遊走中央公園。他們肯定沒有忘掉多年前在好萊塢的感情。隻是留給他們的隻有悵惘。
人生走多了,可以遺憾的事情就越來越多了,伴侶的選擇,職場的取舍,雖然不一定決定一個人的終身幸福,但總可以給他或者她一個不是美好就是痛苦的回憶,每當安靜下來思索時候,容易對以往的經曆做出評價。鮑比和瓦尼的結果可以說是他們已經做了最好的選擇,至於後來的相會隻是對消逝青春的回憶。
伍迪·艾倫是個紐約佬而不願做個好萊塢明星。即便被奧斯卡提名他也寧可躲在紐約玩他的單簧管而不是躬逢奧斯卡盛會。既然他的根子在紐,所以他早期有名的電影如《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曼哈頓》”Manhattan (1979)“都以紐約為背景。所以同樣的《咖啡公社》也以紐約為背景也不會令人驚奇。在這裏,他不但描繪了紐約,更把紐約和好萊塢做了相比。好萊塢看的是明星,豪宅宴會。而紐約有黑幫,爵士音樂,夜總會。雙方各有千秋。美國各處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尤其東西兩岸。西岸有好萊塢的電影而東岸的紐約有百老匯的歌劇。現在鮑比和瓦尼各在一方,所以也不用為他們的失去而可惜,由於雙方背景的不同早晚要成了陌生路人。
三十年代的紐約,當然是複古了,伍迪·艾倫不惜下本錢把“咖啡公社”打造的金碧輝煌, 整個一個土豪金。這也是他對紐約自命不凡的上流社會的諷刺。
編導伍迪·艾倫Woody Allen也是個奧斯卡專業戶,計有《藍色茉莉》”Blue Jasmine (2013)”編劇獎提名,《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得編劇獎,另外導演獎提名,《非強力春藥》”Mighty Aphrodite (1995)”和《解構愛情狂》”Deconstructing Harry (1997)”以及《賽末點》”Match Point (2005)”編劇提名,《子彈橫飛百老匯》”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編劇和導演提名,《丈夫、太太與情人》”Husbands and Wives (1992)”編劇提名,《愛麗絲》” Alice (1990)” ,《罪與錯》”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編劇和導演提名,《無線電時代》”Radio Days (1987)”編劇提名,《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得編劇獎,另外導演獎提名,《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編劇提名,《丹尼玫瑰》”Broadway Danny Rose (1984)”和《我心深處》”Interiors (1978)”編劇和導演提名,《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中的導演,編劇獎和男主提名。更別說那些在他片中得獎或者提名的演員和其他人員了。因此不少演員都希望為他效力,他的片中不缺實力派演員。
伍迪·艾倫說的都是紐約猶太知識分子的悲喜故事,他們往往神經兮兮的略有口吃,同時不斷揮舞自己的雙手,但對自己充滿了自嘲和譏諷。漸漸的,他也開始把歐洲作為背景,譬如《魔力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 (2014)“,《午夜巴塞羅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賽末點》”Match Point (2005)”等(見我的博文”伍迪·艾倫的《魔力月光》“)。
同樣是猶太人的傑西·艾森伯格學起伍迪·艾倫可是惟妙惟肖。這是他第二次和伍迪·艾倫搭檔了。他在《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2010)“中扮演麵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並得奧斯卡提名。
克裏斯汀·斯圖爾特是幾集吸血鬼故事《暮光之城》Twilight (2008)”中的冷麵美人。近來在好幾部片中均獲得好評(見我的博文“壯觀的《西爾斯·瑪利亞之雲》”)。
史蒂夫·卡瑞爾因電視劇《辦公室》“The Office”為人熟悉,2014年在《捕狐者》” Foxcatcher (2014)”得奧斯卡男主提名(見我的博文《捕狐者》的悲劇“和”做不做《大空頭》“)。
布蕾克·萊弗利出演過兩集《牛仔褲的夏天》“The Sisterhood of the Traveling Pants” (見我的博文“電影《小時代》的美國老鄉”和“《時光盡頭的戀人》的煩惱”)
謝謝油管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