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因為孩子坐上酒駕同學的車喪生而轉向化悲痛為力量,支持給未成年人提供酒精法案修訂,支持李先生的行動和希望以此為鑒,引領華人社群進行深刻反思!希望李先生和太太節哀,你們的兒子一定為有你們這樣的父母而驕傲!
孩子們希望社群認同是必然的很普遍的正常的現象,這種孩子們的勢力很難抵禦,真正羅列下來,吸毒,濫交,各種行為的趨同,無所不在地影響了孩子們,他們即便沒有獻出生命,也被種種普遍行為耽誤和誤導,耽誤一生。我們也應該多思考如何發揮家長對社區和學校的影響力,比如組織和形成更加正麵積極的社區,比如搜集案例,讓學校和家長們意識到種種危機,看如何能夠做到在社群裏麵的有效避免孩子們因為必然的從眾心理和不得已的從眾行為之而導致防不勝防的危機出現,而不是坐等出事後再發聲。孩子們是無力的,甚至不敢跟家長和學校反映。家長們的事先清醒是唯一可能挽救孩子的方式。李先生帶動製止給未成年人提供酒精當然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不容易的方式,但是否還可能以此類推,防止其它其實一直在發生的危機。
將喪子之痛化為大愛——致力於為華人社區奉獻的父親
2015年六月的一個淩晨,這是美國馬裏蘭州居民李秋波先生在中國出差的最後一天。淩晨三點在酒店,他突然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於是他打開微信,開始瀏覽信息。一條新聞導語說到,在馬裏蘭州蒙郡北波多馬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事故,其中一名華裔孩子喪生。因為看到“華裔孩子”這幾個字,他不禁打開了新聞繼續閱讀。而萬萬沒有想到,在新聞頁麵的最上方,他看到的卻是自己兒子的照片。刹那間,他哀毀骨立。 接下來在飛機上十幾個小時,對他而言,是漫長和模糊不清的記憶。
2015年6月25日深夜,美國馬裏蘭州蒙郡北波多馬克發生一起嚴重車禍,蒙郡兩名高中生不幸身亡,另兩名學生受重傷。他們都是蒙郡伍頓高中(Wootton High School)的畢業生和在讀生。車禍死者中有一位18歲華裔學生李佳信(Calvin Jiaxin Li,音譯)。車禍涉及酒駕和超速。車上駕駛和乘客均未達到法定飲酒年齡。
VIDEO 悲劇的派對
悲劇發生前的世界總是靜悄悄的,沒有人知道歡樂的氣泡將轉瞬即逝。當時的李佳信剛剛高中畢業,即將邁向人生的下一個光輝的轉折點——大學。高中畢業生們興高采烈,很多家庭組織了派對來犒勞畢業學子們幾年辛苦的努力。麵對即將步入大學,孩子們臉上寫滿了快樂的笑容。
當晚的派對在李佳信的一位同學家中舉辦,並有同學的家長在場。
雖然美國的聯邦法律規定,最低合法飲酒年齡在21周歲,可是社區的很多家長卻沒有嚴格守法,很多家長認為,隻要孩子不在外公開飲酒就沒有關係。
當晚,很多孩子飲酒後離開了派對,屋內的主人卻已經入睡,他並不知道離開的孩子將如何選擇回家的途徑。不幸的是,李佳信和好朋友莫爾克選擇了搭乘一個醉酒朋友的車回家。悲劇於是發生了。。。。。。
當時18歲的李佳信和18歲的同學莫爾克(Alexander Murk),他們兩人均坐在汽車後座,車禍時,兩人均未係安全帶。另一名18歲的青年埃利斯(Samuel Joseph Ellis)是司機,駕駛一輛2006年產Acura TSX,身受重傷,且有生命危險。第四名少年是前排乘客,也受重傷,但無生命危險。警方透露,這兩人在發生車禍時都係了安全帶。
事發後,蒙郡警長迪多恩(Tom Didone)說 超速駕駛和酒精是車禍的主要原因。他還表示,在車內發現至少一個瓶酒精飲料。
信仰
當李秋波悲痛欲絕地回到家後,他的教會的成員、鄰居朋友、兒子就讀的高中同學,已經在家中陪著他的夫人和女兒。
誰願承受喪子之痛?當親情成為噩夢籠罩下的陰影,信仰支撐了他。他相信,這不是他與兒子的緣分的終結,分開是暫時的,他們還會見麵。失去兒子的傷痛需要在之後的漫漫長路中愈合。麵對這無法控製的狀況,他勇敢地抬起頭,堅定自己的信仰。
心路曆程
父親的愛從來溫和而不張揚。父親的悲痛是沉默無聲的。失去心愛之子,李秋波開始自責。他試著去思考人生過往的經曆,去追問命運為什麽,但是,他找不到答案。他的夫人也陷入同樣的自責之中。
他責備自己沒有囑咐過孩子不要在別人酒後搭乘他的車,即使坐在後座也要時時係安全帶。當時的李秋波把錯誤歸咎在自己身上。但是,一位朋友提出建議,“我們應該團結起來,要求修改給未成年提供酒精飲料的懲治措施的法律,加大懲罰力度。” 李秋波因此受到啟發,他心裏深刻地知道修改這一法案的意義。如果現行法案能夠獲得修改,那麽,雖然他失去的兒子不能回到他的身邊,但是,如果孩子能用年輕的生命,喚起社會對未成年酒駕所造成危害的認知,並能以法律警告世人,那麽孩子這短短的一生也算有了意義。
法律問題
根據馬裏蘭州的現行法律,提供未成年人酒精飲品將受到民事懲罰,每個案例懲罰2500美元,最高不超過5000美元。而派對的組織家庭對舉辦飲酒派對,縱容未成年飲酒,從而間接照成失去兩個年輕生命的悲劇卻沒有任何負罪感。李秋波感覺到,受害者家庭所承受的傷痛並沒有真正影響到社區的每一個家庭,社區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未成年人飲酒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事發當晚的司機,雖然也是18歲的孩子,但是按照法律,馬州檢察官已經提出刑事訴訟,控告兩起駕車殺人罪,和酒醉傷害罪。一旦罪名成立,他將麵臨最高23年監禁。
而派對的組織家庭為此卻隻受到了5000美元的輕微懲罰。如何才能杜絕未成年酒駕?杜絕這類未成年飲酒派對?為此受害人家庭和社區支持者一起起草新的法案—HB409,希望“嚴厲懲處給未成年人提供酒精飲料”,並將違法行為定為刑事犯罪。該法案將原先的罰款2500元提升至5000元,或並一年監禁。再犯罰款7500元,或並兩年監禁。這樣嚴厲的措施將提高法律的威懾力、重點打擊知法犯法的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減少悲劇的發生、尊重生命的價值。
成立基金會
車禍後,Paul成立了一個以兒子命名的Calvin Li基金會,希望幫助更多華裔移民家庭的孩子。
華裔子女的教育
在說到孩子的性格時,李秋波說到,兒子李佳信是一個善於社交的孩子,平時和學校孩子玩得火熱,也是校美式橄欖球隊的成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認識自己亞裔的身份,卻希望在同學們麵前現得合群,於是,孩子希望做其他孩子都做的事情。這也是孩子參加飲酒派對的原因。在美國的亞裔孩子中,這種希望和同學合群的想法非常普遍。同學開飲酒派對,如果你不參加,就會顯得不合群。一旦參加了派對,同學們都飲酒,你不飲酒,就會顯得不合群。派對結束,同學們都搭車回家,你要是不同車,也會顯得不合群。
李嘉興用他年輕的生命告訴我們,你可以和其他人不同。華裔的父母也應該通過這件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家都在做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要有原則,做正確的事,不要拿生命開玩笑。未成年飲酒派對不應該去。同學在喝酒,你可以不喝。同學酒駕,你可以不坐同學的車。別人做不對的事,你可以說“不”。不能為了合群,去做不正確的事。
社區的力量
在情感上,家庭破碎的悲傷撞擊著他的心靈。情感上的慰藉來自於社區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這種情感的支撐讓他開始深深體會和認識到,社區給予他的歸屬感和一個人對社區的依賴感。社區凝聚和釋放出的力量讓他在災難之中不感覺孤獨,幫助他以堅強和平和的心態麵對悲痛。
社會呼籲
李秋波失去了自己的愛子,可是他沒有就此在悲痛中沉默。經過喪子之痛,他意識到,要通過自己的力量,投身社區 ,通過群體的聲音,來呼喚整個社會的覺醒。在法製社會裏,要通過製定法律的手段,來改變社會。這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作為社區的一員,對社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