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篇文章談到中國人思維跳躍是大部分歐美教授對中國學生的印象,而看我們的報刊網評,發現這種思維模式和邏輯是深入我們骨髓的。舉例:雙十一淘寶天貓銷售總額突破517億元,很多人媒體和直接就跳躍到結論——中國網民購買力在持續增長,意味著網商未來發展潛力不可預測,並且結論中國消費力仍在成長。
且慢。你不覺得這個邏輯有問題嘛?
雙十一銷售總額不斷衝高,最直接的結論隻能是:這是一次非常成功,且一年比一年成功的促銷活動!
第二步可以推導出,中國網民已經習慣了在11.11在淘寶天貓和其他網商平台,進行一次集中的采購行為。
第三步,這樣的集中采購行為,可能是一種預支和提前消費的現象,在11.11之後,銷售回落是必然的現象;
第四步,為什麽人們願意在11.11集中消費,是看重性價比和促銷優惠。因此,如果優惠幅度有限的情況下,11.11是不足以支持網商的爆發式增長的。
第五步,中國消費總額中,網商消費與實體消費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從其他國家的實踐來橫向對比,網商消費是有物理極限的。
因此,需要對網商消費與在實體店消費的行為,進行綜合評估和考量,才能判斷出,究竟人們的消費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這是我們思維缺乏邏輯鍛煉的結果,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悲劇——如果邏輯思路無法和國際接軌,我們跟外部世界的接觸,隻能是你談你的,我說我的。
這個模式即會用於看待曆史,也會用於看待家庭問題,看待未來。
你這裏結合現實情況而用到的“邏輯”一詞,已經包含了其它邏輯思維形式,不象形式邏輯那麽單純。就象跑比走複雜得多一樣。沒有學習正確地走路,就想跑,表現在說話和寫文章中,就是你指出的那樣。實質不是因為中國學生思維能力太嫻熟而使歐美教授感到跳躍似的敏捷,而實在是太缺乏基本邏輯思維訓練的“童子功”所致。也怪不得中國學生,官員發言,媒體報道,從邏輯的視角看,嘴裏跑火車的現象鋪天蓋地,我國的青少年在如此的人文環境長大,到了西方國家還能不發神經病已經謝天謝地了。哈哈哈。
整個社會逞現一種感性的特質,但是這種感性又沒有衍生出廣泛的藝術美的追求和細膩善良的風格。
結果是它既無德國式的嚴謹,也無法國人的浪漫。取代這些的是麵子,關係之類似是而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