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換輪胎的幾點建議
清明一過,一年一度的輪胎大輪換又開始了。跑了整整一冬天的雪胎也該歇息了,夏季輪胎也正躍躍欲試地要出場亮相。下麵是我個人從多年換輪胎的過程中總結的幾點經驗,隻供大家參考。
第一, 換下的輪胎要做好標記。
在換輪胎時,不要急於把已經換下來的輪胎堆在一起,每個輪胎最好放在各個車輪附近,以免混淆。待把所有的輪胎都換好後,把換下來的輪胎的輪轂內部清理幹淨,做好標記。這裏有幾個標記要說明一下,FR(前右),FL(前左),RR(後右),RL(後左)。我通常這樣做,把前右(FR)與後左(FL)交換,前左(FI)與後右(RR)交換,這樣下次換輪胎時直接對號入座就可以了。這樣每年兩次的輪胎交換,同時又做了輪胎的交叉輪換。這是一個輪胎師傅告訴我的,他說,經常交換前後輪胎,可以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仔細一想也真是這樣,大多數汽車的發動機都在前麵,前麵要比後麵重好多,所以前麵的輪胎磨損比較快。如果經常前後輪換,用共產主義的理論,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以前後車輪輪流來承擔起重擔,這樣對每個車輪也是一種公平。
第二, 輪胎的儲存也很重要
輪胎要儲存在通風幹燥處,不要存放在地下室,這是我曾經犯的一個錯誤,以前我總是把冬天的雪胎存放在地下室。經過幾年之後,現在的輪轂就變成這樣了。看起來有點兒象唱京劇的大花臉。究其原因,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地下室裏會有潮汽往上返,潮氣遇上鐵,自然就把鐵做的輪轂給腐蝕了。
第三, 測胎壓與補氣
這一點可能大家都知道了,換上去的輪胎要測一測胎壓。經過一段時間的閑置,輪胎或多或少要泄露一些氣體,所以檢查胎壓,按照手冊上的數據來補足各個輪胎的氣體。這也是必要的一步。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公裏數記載。主要是針對冬天的雪胎。我通常是在初冬換雪胎時記錄一下車的公裏數,然後春天換夏季輪胎時再記錄一下車的公裏數,兩者之差就是雪胎所跑的公裏數。或許這個沒有必要,但我還一直堅持這樣做。
以上幾點是我多年來換輪胎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新手來說或許有幫助。謝謝大家!
下麵是換輪胎時常用的工具:
這個工具雖叫千斤,卻是個女漢子,自己可以把汽車抬起來。所以這是換輪胎的必備工具。雖然每一輛車都有一個手搖的那種千斤頂,但那個千斤頂隻是在緊急情況使用的。對於要拆裝四個輪胎,這種液壓千斤頂幹起活來效率還是蠻高的。
這是一個小型的空氣壓縮機。外麵的木頭箱子也是從單位回收的包裝箱,在箱子下麵安上四個輪子,就成了壓縮機的專用車。用手一拉,小車帶著壓縮機就跟著你走了,不用時把它放在車庫的角落裏。
這是一個電動工具,可以幫助你快速拆裝輪胎上的螺母。有了它,比用手一圈一圈地擰要快好多。一拆一裝兩個輪胎也就一兩分鍾的時間。
這是一個測量胎壓的表,它也是換輪胎的必備工具。
這是一個torque wrench。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但我喜歡買工具,所以在減價時就買了回來。通常把torque wrench 調到80 ft.lb,把每個輪胎裝好後,最後用torque wrench來校正一下所有螺母的鬆勁度。
君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有了好工具
活好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