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親子關係

(2014-11-14 15:33:03) 下一個
親子關係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相處模式的重要性無論怎麽強調都不為過。父母有意識的教育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決定了我們一生的為人處事甚至一生的成敗。

首先是教育。非常不認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個在中國廣為接受的說法。我看到了太多"不及格的父母"。為人父母不是我們與生具來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不停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才能獲得。可惜現實中我們做父母靠的是模仿、本能、甚至或者與我們父母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被父母管教過嚴的孩子,或判逆,或長大後性格軟弱,人際關係中缺乏應變能力,工作缺乏創造力。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長大後自私、早年該積累的知識和能力都不足。做好攵母是一種極強的能力,要做物質、環境、機會的提供者,精神的支持者,思想和前途的引領者。要有意願、體力、心力的付出,有對現實與未來有更寬廣的眼界。做基石和領路人都還不夠,還要做好的傾聽者、理解者。這麽多的能力很難無師自通,所以我認為全世界所有的高中和大學都應該開一門課"為人父母"

父母子女親情也是一門大學問,不是血濃於水和孝道便可圓滿。世上沒有比得人心更難的事了。這裏有人性的問題有能力的問題。人的動物本能決定了人的自私,因此人首先最愛的是自己,其次是愛愛我們的人。當我們主動去愛別人時,我們是期望回報的。在精神層麵上人還有善良和貪婪兩種本能。貪婪讓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或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情感置若罔聞。貪婪同樣讓我們對未知的、不可求的、失去的念念不忘。自私和善良的本能讓人類能夠生存並繁衍。我們愛孩子不是簡單因為血緣(生活中很多例子父母非常愛那個以為是自己的而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我們愛孩子是愛自己的一部分,是補嚐自身不圓滿的途徑,是我們對生命終將老化逝去的無奈,是對永生的渴望。我們對孩子的愛還因為他們以最無助、最無辜的形態走進我們的生命。對弱者的同情對依靠者的扶持是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麵。子女對父母的愛始於依附求生存,繼而求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當這些都不存在時還有貫性、貫性也消失時,最終愛徹底消失。父母對子女的愛也不是水晶一塊全無雜質,也要回報,或物質的或精神的、有形的無形的。

所以讓我們誠實地麵對自己,讓我們設身處地地彼此了解,不斷倍養自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付出,做個好父母好子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