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被動的人生

(2014-11-13 06:32:20) 下一個

一直在對比中美兩國在青少年教育上的不同與相同。題目太大了。最近看微信上朋友上轉的文章《武大學生的反思》, 它讓我想到一句話 “被動的人生”。“被動”與“主動”是不是中美兩國孩子最大的區別?
先說這個《反思》。我沒有資格評判中國的大學是否如他所說的糟糕,我想說的是這個學生的 “attitude"。英語裏有句老話“attitude is everything"。這個單詞包含的意思遠超過" 態度”兩個字,還有心態、意願等隱性含意,他的attitude有什麽問題?首先他觀察周圍的一切,看到的全是負麵的東西。然後當這些負麵的想法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他選擇放棄。他以一種被動的、反應式的方法去解決他的失落和不如意。去山區做教育,道德上很高大上,如果有一天他發現山區的攵母除了質樸外還有愚昧、山區的孩子天真可愛卻同城裏孩子一樣貪玩,他會不會再放棄?我想會的。
這樣的attitude從何而來?是不是他總是被教育、沒有機會獨立思考與觀察?是不是小學教育過多強調正確、高尚、純潔、甚至完美?他的抱怨,輕易放棄,是否因為他的一切得來太容易而不知珍惜?。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太年輕,不知人生不如意是常態,不懂堅持,不慬"不經三九寒,哪來一脈香”。
進入大學是人生重大的轉折點。麵對大學以及其後的人生,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樣要經曆茫然失錯。也會有不滿、不甘、失望、後悔等負麵情緒。在與我的孩子討論“困境”時,我最常提醒他的,也是提醒自己:如果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是的”,那麽,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放下了。這個問題是"你盡全力了嗎?”“have you done your bes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