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四平爭奪戰發生於1947年6月。(6-11~~6-30)
這次進攻,林彪計劃以民主聯軍1縱、6縱和西滿縱隊為攻城部隊,命1縱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負責攻城指揮。
國民黨方麵,據《國民黨戡亂戰史》記載,陳明仁防守四平的部隊計有第71軍(缺91師,其中87師缺一個團,88師為新兵,僅接受過數次實彈訓練)、第54師四個半營、保安第12區第17團,以及遼北省保安第1、第2團,遼寧省保安第1團等部。
1947年6月11日外圍戰鬥打響,,,,。23日西滿縱隊一二兩師奉命撤出戰鬥,準備南下打援。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十八師投入四平攻堅戰。四平戰鬥改由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統一指揮。是日晚,西滿縱隊一師師長馬仁興犧牲。25日,一縱隊三師攻占國軍重要據點天主教堂。國軍餘部被壓縮在曉東中學、油化工廠一帶頑抗,路東市區一半以上被民主聯軍占領。陳明仁被圍甚急,要求派空軍轟炸解放軍和空投糧彈,杜應其請求,幾乎每天派出飛機五十至一百架次不分晝夜出動28日,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部調集了9個師增援四平部隊,解四平之圍,並與民主聯軍決戰於四平外圍。民主聯軍遂奉命於1947年6月30日拂曉全部撤離四平戰場。
四平攻堅戰結束。
第三次四平作戰,雖以民主聯軍失敗而告終,卻給野戰部隊的城市攻堅戰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後來作戰創造了條件。此後無論是民主聯軍還是之後的第四野戰軍,再也沒有在城市攻堅中出現過如此巨大的傷亡。
四平戰役,第二第三次戰鬥,國軍取勝;
第一第四次戰鬥,共軍取勝,共軍終勝。
國民黨軍自(1947)5月14日開始全麵進攻,炮火之猛烈為開戰以來所僅見。雖然中路與左路國民黨軍隊的進展仍然緩慢,但右路新六軍卻恃勝而來,一舉突破了擔任阻擊任務的第三縱隊的防線,迅速殺到四平外圍。18日,國民黨軍進一步施以陸空火力狂轟濫炸,戰鬥更加白熱化。林彪當天緊急致電東北局並告中央電稱:“四平以東陣地失守數處,此刻敵正猛攻,情況危急。”他為此被迫抽調協防塔子山的第三師第十旅前去增援,卻不料新六軍乘機大舉圍攻塔子山,並於當天下午即攻占了四平街附近最具決定意義的這一製高點。
塔子山的陷落,使國民黨軍得以從左、右兩翼迂回四平側後,四平保衛戰的整個防禦體係立即動搖。至此,林彪不得不一麵組織部隊迅速後撤,一麵致電中央和東北局,說明:“敵本日以飛機大炮坦克車掩護步兵猛攻,城東北主要陣地失守,無法挽回,守城部隊處於被敵切斷的威脅下,現正進行退出戰鬥。”
四平失守其實已在毛澤東等人的預料之中,接到林彪的電報後,他馬上致電林彪並告彭真稱:“如果你覺得繼續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時,便應主動放棄四平,以一部在正麵遲滯敵人,主力撤至兩翼休整,準備由陣地戰轉變為運動戰。”“如果采取此項方針,我軍必能從目前的被動與不利地位轉變到主動與有利地位,而敵則愈前進愈分散,糧彈愈困難,其力量必減弱下來。”“究應采取何項方針,由林根據情況決定之。”與此同時,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葉劍英說明:“四平已難再守,決定放棄該城,打運動戰。”“我在大局上仍忍耐,惟須取局部報複手段。”
18日當晚,林彪指揮下的東北民主聯軍極其隱蔽地撤出了四平各作戰陣地,迅速北上,與國民黨軍脫離了接觸。次日,國民黨軍占領了已經成為一座空城的四平街。四平戰役(的第三次大戰)因此而告終。
第四次四平爭奪戰發生於1948年3月4日至3月13日,九天結束戰鬥。給四平戰役劃上了終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