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央文革小組成員的 王力 在出獄之後,曾說,現代中國有四大書法家,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伊默,,,。
其實,這不是 王力的原創說法,而是 陳叔通 老先生的原話。
“還有一件怪事,人民日報上載文說康生不會寫字。我讀了哈哈大笑。康生不會寫字,誰會寫字?康生是我們黨內最大的書法家,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書法家之一。有一位中國最大的文物鑒賞家之一的人,此人名叫陳叔通,是最早的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商務印書館的老板,文物收藏家。他在一篇文章中說,當代中國有四大書家,是 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 見 王力反思錄
在現當代的中國書壇上,齊燕銘先生堪稱一位大家。著名文物鑒賞家、前清翰林院編修陳叔通認為,現代中國有四大書家,分別為: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蔣勳在《漢字書法之美》說:“書法是一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書法並不隻是技巧,而是一種審美。看線條的美、點捺之間的美、空白的美,進入純粹審美的陶醉,書法的藝術性才顯現出來。”
齊燕銘(1907—1978),曾用名齊振勳、齊震、田在東,筆名齊魯、葉之餘等。蒙古族。北京人。出身於破落的蒙古封建貴族家庭,姓齊利特氏。自幼勤奮好學,對金石篆刻、書法、京戲均有造詣。
在黨史上,他有著奇特的經曆。
他書寫了中共七大的會標: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這會標依然掛在會場主席台上方。他在詩詞書畫、篆刻和戲劇研究上均有很深的造詣,延安時期他編導的京劇《逼上梁山》曾獲得好評,毛澤東看過戲後連夜給他寫來熱情洋溢的信;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巨幅畫作由毛澤東親筆題詞,而“江山如此多嬌”的六字印章就出自他手。
病重的周恩來在審閱國慶二十五周年招待會出席人員名單時,提出加上他的名字
這個人就是齊燕銘。
齊燕銘祖籍內蒙古喀刺沁旗,清代屬於蒙八旗中的正藍旗,他的祖父曾是清代的三甲進士、翰林,但39歲那年就因病離世。
1940年,齊燕銘又和已到重慶和自己會合的妻子兒女一同奔赴延安。到延安後,他在中央馬列學院(後改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員,還給魯藝、陝北公學等學校講授中國文學史,深受學員歡迎。
由於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響,齊燕銘一直很喜歡京劇。1943年春節前,中央黨校的楊紹萱根據《水滸傳》中林衝的故事編寫了劇本《逼上梁山》,同誌們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可以改編排演。由於齊燕銘的文史基礎、對京劇的熟悉、了解和熱愛,這項改編的任務便落到了以他為主的幾個人頭上。
不幹則罷,幹就全身心投入。這是齊燕銘的一貫作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改編、排演上來,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當然,努力沒有白費,改編和排演非常成功。
1944年1月9日,延安,毛澤東在觀看了這出戲之後,當夜就寫信給楊紹萱和齊燕銘:
1944年1月9日,毛澤東觀看了改編後的《逼上梁山》後十分高興,給楊紹萱、齊燕銘寫了一封信,認為該劇是“舊劇革命的劃時期的開端”,“從此舊劇開了新生麵”。
後來,齊燕銘又參加了《三打祝家莊》一劇的創作編寫。該劇演出同樣獲得極大成功。毛澤東看過之後在寫給演創人員的信中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看了你們的戲,覺得很好,很有教育意義。繼《逼上梁山》之後,此劇創造成功,鞏固了平劇革命的道路。”
從1943年10月與周恩來相識起,齊燕銘就把周恩來視為自己的楷模和榜樣,此後他一直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先後任與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代表團秘書長、中央統戰部秘書長、中共和談代表團秘書長、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副秘書長、總理辦公室主任、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齊燕銘的書法得益於家傳,他的父親齊之彪寫的小楷屬於上乘之作,當年他所寫扇麵在榮寶齋也是屬於珍品。齊燕銘深受父親影響,在小楷、隸書、小篆等方麵下過苦功夫,作品也都很見功力。著名書畫家黃苗子曾說“燕銘同誌的書法,在當代名家中也是翹然自立的……”由於工作關係及愛好、興趣使然,他與當代許多文化名家交往甚深。郭沫若、李一氓、趙樸初、王昆侖、周而複等各界人士都收藏有他的書法作品。郭沫若、何香凝、吳作人等名家也都曾以自己的得意之作惠贈。詩詞是齊燕銘的又一大愛好。他不僅遍覽古代經典詩詞,也曾在忙碌的革命征程中寫過一些詩句,隻是保存下來的並不是很多,但就是如此,也能從中管窺他深厚的學養。“築舍林泉護古香,雕蟲小技亦文章。推陳汲古出新意,炳燭前賢法後王。”這是他1962年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六十周年而作的詩句,古樸雋永,意境清幽,又非常契合主題。
篆刻方麵他也刻苦鑽研,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新中國成立後,工作很忙,他對篆刻也和書法一樣,隻能暫時作別。但對於周恩來、葉劍英、田家英等親近的人,還是刻過印的。不過,最使他感到自豪的還是為人民大會堂大型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治印。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著名畫家傅抱石、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由毛澤東題寫這六個字,而六字大印章即由齊燕銘刻製。1982年版的《齊燕銘印譜》一書收錄了他為周恩來、聶榮臻、楊尚昆、葉劍英、吳晗、陳書通、曾三、田家英等刻過的名章、藏書章共計110餘款,而實際他的作品還遠不止這些。
開國大典之後,1949年10月19日,毛澤東簽署命令任命齊燕銘為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同年12月16日,周恩來又簽署任命通知書,任命他兼任政務院秘書廳主任。
在文化部任職的 齊燕銘 在文革中 受到衝擊
1966年“文革”爆發,齊燕銘受到衝擊、批判。1967年12月,《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了三篇批判他的文章。12月23日,他被押往北京衛戍區,一關就是七年。
1974年9月國慶二十五周年前夕,周恩來在審閱王洪文報送的出席國慶招待會人員名單時,特意提出增加齊燕銘。由此,他也就恢複了自由。這時距他們在延安的初次長談,已經過去31年。齊燕銘也在監獄中度過了漫長的七個寒暑。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與世長辭,齊燕銘悲痛欲絕。他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有生最難過、最難忘的一天,惶惶若失、若無所依……”
周恩來去世兩年後的1978年秋天,齊燕銘也因病辭世。
齊燕銘生前 心裏對周恩來一直心存愧疚。愧疚三件事:
第一次 是 1954年改建懷仁堂時,他沒有虛心接受周恩來的意見,且態度上有些出格,但周恩來並未在意,耐心講解其中的道理。後來根據周恩來的建議修改設計後,果然效果比原來好多了。
第二次 是 1955年齊燕銘(已在文化部任副部長黨組書記,部長為沈雁冰-茅盾)要搬出中南海時,周恩來雖不好勉強,但仍然不太願意他搬家,這也主要從工作方麵考慮的(齊燕銘雖然去文化部,是總理任命的,派去的,但是還是以國務院秘書長職務為主)。 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搬家。(齊燕銘搬出也有道理--注)
第三次 是 1956年他想脫產學習,離職輕鬆一段(齊身體不佳,有病),周恩來不大希望他修養,但他一再堅持,也就不好說什麽了。
第四次 是 1962年他生了一場大病,周恩來派童小鵬前去看望,並轉達希望他病好後回國務院上班,就不要去文化部工作的意見,但是他仍表示自己還是願意去文化部……
這4件小事可以說使晚年的齊燕銘一直心存愧疚,覺得辜負了總理的期望。而實際上周恩來並未放在心上,不僅如此,周恩來其實還是為了齊燕銘好。
延安站在七大的會場,凝望“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十四個字厚重有力的會標,您猜這是誰寫得?它就是齊燕銘授命書寫的,已成為重要的黨史的一部分了。
如果您站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麵前,您是否知道“江山如此多嬌”是由毛主席親筆題寫的,畫是由傅抱石和關山月合作的,左下角那一枚紅紅的六字(江山如此多嬌)大印章,是由齊燕銘篆刻的。
齊燕銘 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周總理辦公室主任;是現代中國大四大書法家之一。
齊燕銘在周總理身邊工作了近18年之久。
一般人,看到此照片裏的四位 人物,
其實,是五位,這裏身後右側 還有一位,可以看到部分,尤其腿部等。
這位被非故意遮擋的人物 就是 齊燕銘。
一般人對此並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