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望東方周刊》披露:1965年至1975年“在越南戰場上,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近1100人陣亡,4200多人負傷。”
“在新中國的軍事史上有過六次對外作戰,其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才是真正曆史意義上的中國派兵到海外作戰。”
1954年,日內瓦條約,法國與越共簽署了一份合約:雙方以北緯17度線為界,這條線以北歸越南,以南歸法國,法國奠邊府戰役失敗後,最終撤離出印度支那,17度線以南留給了南越。
因此 北緯17度線,不是中國人,不是毛周劃定的。
但是中國的底線是以此17度線為臨界線。
毛主席(1965年)指示的原話如下:美國敢冒險打倒北越,中國軍隊就應該開過去。我們采用誌願軍的形式,用不著怕美國的幹涉,無非就是再來一次朝鮮戰爭。如果他們轟炸或登陸,我們就要打,美國能出兵,中國人就不會出嗎?中國人去越南,跨一步就到了。
於是後來周恩來總理就以此指示製定了一個計劃: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美國出兵,中國也出兵。中國以北緯17度線為雷池,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
1965年春,毛澤東在長沙會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誌明,胡誌明請求中國出兵支援。中國政府和毛澤東毅然決定組建中國後勤部隊赴越援建國防工程,以工程兵建築某師機關為基礎,組建中國後勤部隊的第二支隊指揮部,秘密出兵援助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這不僅是我軍曆史上的一次大規模出國作戰行動,也是我軍與美軍繼朝鮮戰爭以後的第二次交手。
1965年6月8日,美國公然宣布美軍直接參戰。將“特殊戰爭”,“局部戰爭”擴大到全麵戰爭。
1965年9月29日,陳毅在北京大會堂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講:今天美國是否要同中國進行大戰,這要由美國總統和五角大樓來決定。對於美帝國主義我們不存在任何幻想。如果美帝決心要把侵略戰爭強加於我們,那就歡迎他們早點來,歡迎他們明天就來,讓那些反動派們跟他們一起來吧!最後我們還是會勝利的。陳毅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表明,如果美國要同中國人民再較量一次,中國人民將堅決應戰,奉陪到底。
1966年3月16日華沙中美會談中,美國大使突出強調美國對中國沒有敵意。並要求王國權大使把美國 “真誠的保證” 轉達給北京政府領導人。
當然了,美國並沒有完全理會和遵守中國的警告,後來還是幾次出動飛機轟炸北越, 1964-8-4還出動海軍兩艦艇製造了“北部灣事件”。作為報複,中國也派出了防空兵、工程兵、鐵道兵進入北越支援,算是針鋒相對了。美軍的地麵部隊攝於中國的威懾,後來也就沒有越過北緯17度線作戰。
1971年3月,周總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越南,在河內的群眾集會上莊嚴宣布:“越南、老撾、柬埔寨是中國的近鄰,我們決不允許美帝國主義在那裏為所欲為。如果美國硬要擴大侵略印度支那戰爭,中國人民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甚至不惜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支持印支三國人民徹底打敗美國侵略者。”
1979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才首次公開:在越南抗美救國鬥爭時期,“中國向越南派出的防空、工程、鐵道、後勤保障等支援部隊總計達32萬餘人”,最高一年份內達17萬人。其中解放軍高炮部隊和工程兵的防空部隊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國飛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虜美國飛行員42人。
據《瞭望東方周刊》披露:1965年至1975年“在越南戰場上,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近1100人陣亡,4200多人負傷。”
“在新中國的軍事史上有過六次對外作戰,其中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才是真正曆史意義上的中國派兵到海外作戰。”
1961年,美國發動了侵越戰爭,南越、韓國、澳大利亞、泰國、新西蘭、老撾都參加了戰爭,美軍出動了海陸空 54.9450萬 將士(此為1969年數字;先後美國總兵力超過60萬直接部署在越南本土,還不算其它支援和後勤部隊),是曆史上美軍參戰人數最多的一次戰爭。最終美軍6萬多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
曾有人訪問西點軍校時與一名美軍教官有一次私人對話,旅遊者問:“美國人為何不願提朝鮮戰爭?與鬧的紛紛揚揚的越南戰爭相比,真好象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其中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嗎?”美軍教官坦率地答道:“對我們美國軍人來說,這兩場戰爭的意義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越南戰爭是政治上的失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美國軍隊是在被束縛手腳的情況下打仗,由於懼怕中國參戰,不準許美軍越過17度線對北越的目標和基地進行有效的軍事攻擊。終於打成了一場爛仗,最終隻能撤出了事。而朝鮮戰爭則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的陸海空叁軍聯合立體作戰,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尤其,是在對我們有利的大兵團野外攻防戰而不是遊擊戰的狀況下失利,而且輸的很慘。這是我們美國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不堪回首,不談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