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斯大林 其子 其孫】

(2020-08-24 01:25:05) 下一個

 

斯大林 他的兩個兒子 他的孫子。

他有個女兒 斯維特拉娜 後來移民到美國。

 

 

李景賢  前駐 格魯吉亞共和國 大使 寫的 他親身感受的 格魯吉亞和斯大林的片段,有趣,值得一讀,附下。

 

 

  斯大林從青年時代起,就在俄國投身革命。他雖是格魯吉亞人,但在俄羅斯語言、文學方麵的功底深厚,傳承了普希金語言那種樸實無華、用意深邃的神韻。

  斯大林一生中寫過、講過不少精彩的話,亦引用過一些傳神的俄羅斯俗語、格言。透過一些名句、佳語,人們可以看到斯大林其人的某些側麵,領略和分享這位偉人的思想、人格和語言的魅力。

  “勝者無過”

  1949年夏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劉少奇率領中共代表團秘密訪問蘇聯,向斯大林匯報有關建國的一些重大設想。斯大林多次會見、宴請中共代表團,高興之情溢於言表。有一次,他興奮地談到中國革命在世界東方取得成功時,特意引用了一句俄羅斯格言:“勝者無過”。還有一次,他向少奇同誌提議:“為學生(泛指中共)超過先生(泛指蘇共)幹杯!”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斯大林作為共產國際的最高領導人,曾做出過一些與中國革命前途悠關的重大決定,如,他肯定毛澤東同誌在我黨的最高領導地位,當麵並請人傳話,多次讓王明“不要再爭”。由於種種原因,斯大林也曾對中國革命的形勢作出過不正確的判斷。他在1949年對中國黨的領導人說過“勝者無過”這樣的話,興奮之餘,似亦有某種自責之意。

  “魔鬼並不像畫的那麽可怕”

  1941年6月22日拂曉,希特勒撕毀了1939年簽訂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他傾盡了幾乎全部兵力和軍事裝備,以期“閃電般”“吞掉”蘇聯這個“東部大國”。

  對於涉及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一些重大問題,比如,斯大林對希特勒進攻蘇聯一事,事先是否知情,事後又是否“驚惶失措”,前蘇聯史學界一直有爭論。借此機會,我想特別介紹一下前蘇聯外交部原第一遠東司司長賈丕才的一次相關談話。1983年冬日的一天,賈丕才(當時主管中國事務,被稱為蘇聯“權威的漢學家”,我們私下稱他為“老賈”)請我駐蘇聯大使劉新權同誌到蘇聯外交部的“鄉間別墅”去休閑。老賈與我們大使在大樹林散步聊天時,說著說著,突然用漢語說:“二戰期間,你們的‘委員長’曾立過大功。”劉大使不解其意,老賈改用俄語進行解釋,由我當翻譯。他說了以下一番話:

  “有人指責斯大林對希特勒進攻蘇聯一事,事先一點也不知情。事實並非如此。我看過一些相關的檔案材料,感到斯大林至少通過四條渠道得到了這一情報。一條是通過蔣介石。國民黨的特工在倫敦得到了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的情報後,蔣介石立即向斯大林作了通報。另一條是通過打入德軍內部的特工。還有一條是通過一名德軍士兵。在戰爭爆發前的兩三個小時,他越過封鎖線,送來德軍即將向蘇聯發起攻擊的消息。‘前線指揮部’火速把這一情報報告了斯大林。再有一條是通過‘東京線路’。那是潛伏在日本的一批蘇聯特工,他們的代號是‘拉姆紮依之聲’,在內部稱之為‘佐爾格’。‘佐爾格’在事發兩周前就已給莫斯科‘大本營’發回了一份特特急絕密電:希特勒將於六月下旬進攻蘇聯。

  “有人指責斯大林對德軍進攻蘇聯先是‘毫無準備’,後又‘驚惶失措’。其實,情況也並非如此。還在希特勒1939年秋天閃電般‘消滅’波蘭之前,斯大林就已著手防備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合謀對蘇聯進行‘西東夾擊’。他為了避免兩麵受敵,對日本‘硬軟兼施’:先派朱可夫將軍在外蒙古哈勒欣河地區(諾蒙坎)打敗日軍,隨後就對日本采取綏靖政策。有一次,日本外相訪蘇結束時,斯大林親自到火車站為他送行。這一轟動全世界的‘屈尊’行動表明,斯大林急於要穩住東線的日本。他還設法利用中國戰場來拖住日軍。斯大林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集中力量對付西線的德國。1939年二戰爆發後,他又增派了好幾個集團軍加固西線。

  “在戰爭開始階段,由於希特勒投入的兵力和裝備的規模和數量過大,而且是搞突然襲擊,又把戰線拉得很長,蘇軍一下子確實處於被動狀態。但斯大林臨危不懼,即使在德國人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危急關頭,他仍坐鎮克裏姆林宮,隻是在德軍飛機空襲莫斯科時,才‘聽勸’,暫時到莫斯科地鐵去辦公。”

  麵對無比強大、凶殘的德國軍隊,蘇聯人民、蘇聯軍隊走過了一段異常艱辛的曆程,擊退了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軍,粉碎了對列寧格勒長達900天的圍困,與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了極為慘烈的巷戰……

  在關係蘇維埃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斯大林毅然決定在德軍入侵四個半月之後,於11月7日照常在莫斯科紅場舉行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閱兵式,並在閱兵式上發表鼓舞士氣的講話。斯大林在講話中特意引用了一句俄羅斯俗語:“魔鬼並不像畫的那麽可怕!”最高統帥這一“滅魔”呐喊,通過無線電波頓時響徹了蘇聯2200多萬平方公裏廣袤無垠領土的上空。

  就在這一天,將士們成批成批地從紅場直接開赴前線。

  斯大林調動了全國一切力量和資源來奮起抗敵。他十分重視全軍、全民的思想動員工作,在他的號召下,湧現出了一大批鼓舞士氣、增強鬥誌的優秀作品,比如,招貼畫《祖國——母親在召喚》、交響詩《列寧格勒保衛戰》、革命歌曲《神聖的戰爭》、文學作品《普通一兵》和《丹娘》。馬特洛索夫和卓婭就是蘇聯英雄群體中兩位傑出代表。前者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碉堡的槍眼;後者在刑場上麵對德國劊子手“斯大林在哪裏”的追問,大聲吼道:“斯大林同誌就在自己的崗位上!”

  斯大林自己也常常用一些俄羅斯名句來激勵全國軍民堅持戰鬥到最後勝利:

  ——“在戰場上,最終由俄羅斯的戰刀說了算!”這是近幾百年來讚美俄羅斯軍威的名句。

  ——“俄羅斯的嚴寒將是希特勒的致命‘死’敵!”這一句則化自於那句妙語:“俄羅斯的嚴寒是拿破侖的致命‘死’敵。”

  經過1417個日日夜夜的浴血奮戰,蘇聯以犧牲2700多萬人(這是葉利欽總統1995年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大會上宣布的數字,此前,蘇聯的官方數字一直為2000多萬)的高昂代價,在美、英、中國等盟國的大力支援與配合下,終於摧毀了當年幾乎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的德國軍隊,消滅了大批曾以鐵蹄踐踏過許多亞洲國家的日本軍隊,為全人類贏得最可寶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戰爭勝敗,人人有責”

  1995年3月16日,我到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出任大使,不久就結識了斯大林的孫子葉甫根尼·朱加什維利。他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被德軍俘虜後英勇犧牲的雅科夫·朱加什維利的兒子。葉甫根尼有個伯伯叫華西裏,也曾參加過衛國戰爭,官至空軍中將,已病逝;有個姑姑叫斯維特蘭娜,當時還健在。葉甫根尼原來一直居住在莫斯科,蘇聯解體後,才回到故鄉格魯吉亞定居。他那時也就50開外,大約一米六二的個頭,身板壯實,留著典型的“斯大林胡”,目光炯炯有神,酷肖其祖父。

  有一次閑聊時,我對葉甫根尼說,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製的蘇聯衛國戰爭大片《解放》中的斯大林,神形都不怎麽像,身板比較幹癟,神態過於憂鬱,並打趣說:“這部片子如果請你出演你祖父,那該多好!”葉甫根尼說:“我倒是覺得,這個斯大林比起《攻克柏林》(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另一部衛國戰爭巨片)的那個斯大林來,神形都更像。”我問何故,他答道:“我祖父當年雖然隻有60出頭,但戰爭的重壓超出了常人能承受的好幾十倍,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方麵,他都得拍板定奪,每天最多隻能睡三四個小時。而且,戰爭打起來看不到盡頭,一直延續了將近一千五百天。所以,影片《解放》中的祖父顯得幹瘦、憂鬱,這才真實。”他還嘿嘿地笑著說:“我沒有學過表演,不是當演員的料,哪能演我祖父!?”不過,他又說:“但願以後能有這種機會。”

  1996年2月6日上午,葉甫根尼打電話告訴我:格魯吉亞電影製片廠剛剛攝製了一部名為《雅科夫——斯大林的兒子》的故事片,由他本人出演其祖父斯大林。他邀請我和夫人下午到廠裏去看樣片。觀片前交談時,我有意想從他那裏弄清楚一個問題: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清晨發動對蘇戰爭後,他的父親(雅科夫)是什麽時候最後一次見到他的祖父(斯大林)的。他不假思索答道:“6月22日,就是德國人開始進攻蘇聯當天的下午,我的祖父把我的父親特地叫到辦公室,沉穩地說:‘不要緊的,上前線打仗去!戰爭就是戰爭。戰爭勝敗,人人有責!’”

  反擊德軍的炮聲打響後不久,雅科夫作為一名蘇軍上士就上了前線。斯大林的大兒子華西裏·朱加什維利後來作為一名飛行員,也參加了抗德戰爭。

  “罪大莫過於背叛祖國”

  《雅科夫——斯大林的兒子》這部片子著重描寫雅科夫被俘後在德國集中營的英勇不屈和慘烈犧牲,也有其兄華西裏駕駛戰機迎擊德軍飛機的鏡頭。影片有段話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當德國人企圖勸降時,雅科夫抬起他那高貴的頭顱,鎮靜地說:“當我還年幼時,父親(斯大林)就不止一次對我說:‘罪大莫過於背叛祖國’”。“我這個人既不會買,也不會賣。消滅法西斯——這才是我的‘本職工作’!”

  影片放完後廳裏的燈一亮,我就迫不及待地對葉甫根尼說:“這部片子真是太棒啦!就震撼力來說,它遠遠超出以重彩描寫衛國戰爭進程的蘇聯影片《解放》和《攻克柏林》”。我還稱讚他這個非專業演員把他祖父給“演活了”。葉甫根尼謙和地說:“我個頭與祖父差不多,但塊頭比當年的祖父大。我在這部片子中出演祖父時,盡量想突出其沉穩的一麵,但戰爭重壓在他身上所隱約流露出來的那種憂鬱,雖經大導演戴威反複調教,我還總是拿捏不準。”我夫人說,這部片子如果在中國放映,肯定會大受歡迎的。葉甫根尼說,如能有這種幸運,他一定要到中國去參加首映式。

  “用戰士換元帥——不幹!”

  在前蘇聯,有這樣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當希特勒得知被德軍俘獲的雅科夫的身世後,提出要用斯大林這個兒子來換被蘇軍俘虜的德軍元帥帕烏列斯。斯大林知道希特勒這個交換條件後,淡淡地說:“用一位戰士去換個什麽元帥——不幹!”蘇聯影片《解放》就是這樣描寫的。

  在與斯大林孫子葉甫根尼交談時,我特地向他求證上述說法的真實性。他說,這種描寫他也注意到了,這不失為一種可能性。但他又說,戰後他曾專門問過他的祖父,當祖父得知希特勒提出“用士兵換元帥”後是如何表態的。斯大林當時是這樣回答的:“這件事發生在一天深夜裏。助手向我報告: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剛來過,說希特勒提出要‘用士兵換元帥’。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緩緩說:‘這可辦不到!要是這樣,其他士兵的父親會怎麽說?!’”《雅科夫——斯大林的兒子》這部影片就是這樣描寫的。

  對於斯大林有關“用士兵換元帥”的表態,我看到、聽到過上述兩種不同的“版本”。孰對孰錯,無從判斷。不過,兩種不同“版本”都證明了同一個事實:斯大林在國難當頭時,也為“大我”舍“小我”,連自己的親骨肉,都義無反顧,毅然獻給了國際反法西斯的神聖事業。

  看完《雅科夫——斯大林的兒子》這部影片後,我感慨地對葉甫蓋尼說:一名統帥將自己僅有的兩個兒子都送上了戰場,而且,為了堅持原則,還斷然主動放棄了被德軍俘虜的兒子雅科夫可能存活的希望。這在世界文明史上,雖不敢說“絕無僅有”,但恐怕也是很罕見的。我還告訴他,抗美援朝戰爭一開始,毛澤東主席就把自己的長子送上了前線。當有人對此表示不解時,他淡淡地說:“我毛澤東的兒子不上前線,誰上前線?”這位格魯吉亞朋友說:“毛澤東這個故事我聽說過。毛澤東的兒子也沒有能夠回到他的身邊。”他凝思了一會兒後說:“一位是中國人,另一位是格魯吉亞人,這兩位影響過曆史發展進程的偉人,在國家麵臨危亡的時刻,作為父親,他們的做法卻驚人地相似:戰爭一開始,就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送上了前線,而且連出發點都一模一樣:‘我的兒子不上前線,誰上前線?’”沉思了好一陣之後,葉甫根尼深情地說:“這真是兩位偉大的父親!兩位偉大的兒子!”稍後,又補上了一句:“兩位偉大的統帥!兩位偉大的戰士!”

  希特勒“終於玩完啦!”

  1945年春天,當蘇聯軍隊越過波德邊界向柏林挺進時,罪惡滿盈的希特勒感到末日已到,與其情婦愛娃一起在柏林的地下掩體自殺身亡。對此,蘇聯影片《解放》有詳盡的描述。當年的蘇軍副統帥朱可夫元帥在名為《回憶與思考》的回憶錄中寫道:當他通過電話向斯大林報告這一消息時,這位蘇聯大元帥思考片刻後沉靜地說出這樣一句俄羅斯俗語:他這個壞蛋,“終於玩完啦!”

  20世紀40年代的蘇德大戰,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交戰雙方兩大統帥——斯大林與希特勒之間的“對奕”與“拚搏”。希特勒最終落下了一個千古罵名,而斯大林為全人類所建立的不朽功勳則永垂青史。

  格魯吉亞人敢於說“不”

  1995年4月10日,我作為駐格魯吉亞大使到任後不久,便與夫人及幾位同事前往斯大林故鄉哥裏市“朝聖”:參觀斯大林故居和斯大林博物館,給斯大林紀念碑敬獻花籃。

  哥裏市市長祖拉布出麵接待。斯大林博物館館長親自帶領我們參觀,並進行詳盡講解。在參觀到最後一部分“斯大林的光輝思想”時,館長用一支小金屬指示棍指著一張大圖板,神情嚴肅地對我說:“這塊圖板,我要特意向大使先生認真地介紹一下。近幾十年來,有關斯大林搞什麽‘個人迷信’的詆毀聲不絕於耳。請大使先好好看一看圖板,然後再作出判斷:斯大林究竟是搞‘個人迷信’還是反對‘個人迷信’的。”於是,我便抬頭看了一下這張用格魯吉亞文、俄文、英文特大號字母書寫的圖板,上麵的俄文寫著斯大林於20世紀20年代所講的一段話:“對個人的無原則頌揚,這不是別的,而是黨健康肌體上的一個惡性腫瘤。堅決切除它,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迫切任務。”館長說:“繼列寧之後,斯大林是堅決反對無原則頌揚個人的第二人。”毋庸諱言,與曆史上許多偉人一樣,斯大林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麵。隨著他領導蘇聯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在戰勝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方麵建立了巨大功勳,對斯大林個人的無原則頌揚,在蘇聯便日益盛行起來,在國內外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麵影響。

  陪我們參觀斯大林博物館的哥裏市市長說:“這幾十年來,蘇聯各地的斯大林博物館全都關閉了,斯大林紀念碑也全部被拆除了。唯有我們格魯吉亞人頂風而行,敢於說‘不’。”

  參觀完斯大林故居和斯大林博物館之後,我們一行到矗立在市政府廣場的斯大林紀念碑敬獻花籃。站在這位巨人麵前,我們脫帽鞠躬致敬了足足有三分鍾,當時思緒萬千,在紀念碑旁流連忘返。

  我在格魯吉亞工作期間,得到一個極為強烈的印象:在廣大格魯吉亞人民心目中,斯大林是格魯吉亞民族和全蘇聯的英雄,他們是絕對容不得任何人向這位偉人身上潑髒水的。

  1995年5月7日,在格魯吉亞各界為戰勝法西斯50周年舉行的集會上,當謝瓦爾德納澤總統在講話中提到,蘇聯衛國戰爭的最高統帥斯大林為了加速戰勝德國法西斯那一天早日到來,作出了無與倫比的曆史性貢獻時,全場起立熱烈鼓掌。當一位老戰士在講話中激動地說,戰士們當年高喊著“為斯大林而戰”、“為祖國而戰”的口號衝鋒陷陣時,與會者全都刷地站了起來,雷鳴般的歡呼聲經久不息,一浪高過一浪。我當時站在盡情抒發民族自豪感的格魯吉亞人之中,所受到的感染之強烈,一輩子也難得有幾回。

  彼得大帝不能與列寧相提並論

  斯大林繼承和發展了列寧的思想和事業。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寫下了《論列寧主義基礎》、《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鴻篇巨製,他的著作影響過世界上不止一代共產黨人。

  斯大林在一名篇中寫下了這樣一名句:“列寧是整個大海,而彼得一世隻不過是海中之一滴”。此話其實並無貶低彼得大帝之意,而是通過滴水與大海的強烈對照,來說明封建帝王根本不可能與無產階級領袖相提並論,其意思與“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點相近。

  “落後就要挨打”

  在20世紀30年代,蘇維埃政權麵臨著兩種局麵:有利的是,經曆剿匪、打退外國武裝幹涉和推行新經濟政策之後,大體上已經站穩了腳跟;不利的是,外部依然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的包圍與封鎖。作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意識到,把發展國民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既很有必要,又具備了基本條件。於是,他就提出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為此,斯大林寫下了一名篇,並用了一個警醒全黨全國的大標題:“落後就要挨打”。經過10多年的艱辛努力,蘇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為日後打敗德國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和戰後國家的重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子彈與木犁

  在格魯吉亞斯大林故鄉哥裏市斯大林博物館,有塊圖板醒目地寫著丘吉爾生前說過的一句話:“約·維·斯大林出生時,俄國還用木犁耕地,但他離世時,這個國家卻已經擁有了原子彈。”

  眾所周知,丘吉爾一直敵視斯大林所畢生致力的社會主義製度。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與斯大林、羅斯福一起,作為“盟國三巨頭”,進行過卓有成效的合作,為戰勝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丘吉爾對斯大林為改變國家命運所作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立下的豐功偉績,還是十分敬佩的。有一次,為了紀念斯大林,丘吉爾特地在英國議會上發表演講,明確指出:任何詆毀斯大林的言論都是站不住腳的,並用上述那塊圖板上所寫著的那句話作為批駁。這位英國大政治家用原子彈與木犁的強烈反差,來凸顯斯大林為振興俄羅斯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我去過斯大林博物館6次,每次總要走到上述那塊圖板跟前,畢恭畢敬地站立良久,默默地回顧,也回味俄羅斯在半個多世紀時間內從木犁到原子彈的飛躍,一幕幕仿佛又在眼前閃現。丘吉爾這一佳句譯成俄文,總共才不過11個字,但我每每感歎不已:這寥寥數語勝過空泛讚美的萬語千言。

 

 

 

 

 

 

--------------

Svetlana Alliluyeva 1970.jpg 1970 在美國

斯大林的女兒 斯維特蘭娜

據她說斯大林對待長子雅可夫和次子瓦西裏的態度截然不同。斯大林對待雅可夫的態度非常冷淡,父子倆經常爭吵,對待瓦西裏和她卻較好(她倆都是第二個老婆所生)。

Yakov Dzhugashvili.jpg

雅科夫·朱加什維利  1907年3月18日-1943年4月14日

雅科夫·朱加什維利的母親斯瓦尼澤在1907年12月因斑疹傷寒去世,斯大林因為悲傷而將半歲多的他送往娘家撫養。

直到14歲前,雅科夫一直生活在格魯吉亞的舅母(一說姨媽)家中。後來蘇聯政權建立,父親斯大林在中央擔任要職。1921年,舅舅亞曆山大·斯瓦尼澤勸說他前往莫斯科接受高等教育。雅科夫當時隻會說格魯吉亞語,他抵達莫斯科後,為了申請進入大學,開始學習俄語

雅科夫來到莫斯科,見到了當時已經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父親斯大林。斯大林已經娶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為第二任妻子,生下了次子瓦西裏·朱加什維利

,,,,,,

雅科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參加蘇聯紅軍,後來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被德軍俘虜,最後死於集中營。(有說,在雅科夫被德軍關押期間,斯大林曾組織過兩次對他的營救,皆以失敗告終。)

有傳,希特勒將用雅科夫交換他的外甥裏歐,但是也沒有被蘇聯接受。另,有傳聞稱德宣傳部長戈培爾向斯大林提議用被俘的德軍將軍保盧斯來與雅科夫交換。但這被斯大林斷然拒絕,斯大林說:“我不會用一位元帥與一個中尉來互相交換。”但該說法遭雅科夫的女兒加琳娜的駁斥,她稱祖父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這一說法是由電影《解放》原創。

 

蘇聯電影 《解放》拍攝於 1968~1971年

 

瓦西裏

斯大林的次子,為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所生。

1940年4月從空軍學校畢業,1942年2月升為空軍上尉。在對德戰爭中,他先後26次出動,共擊毀德軍戰機2架、協助他人擊毀3架。二戰結束後,瓦西裏於1946年升為空軍少將,翌年升為空軍中將,提拔為莫斯科軍區空軍司令官。

,,,,,

1960年4月9日,斯大林的舊友伏羅希洛夫勸他戒酒。15日,中國大使館邀請瓦西裏前往中國治病,但此時這處於中蘇交惡期間,瓦西裏隨即再次被捕並剝奪了一切名譽,流放喀山

1962年3月19日,因急性酒精中毒死去,離41歲生日還有2天。2002年11月改葬於莫斯科。

 

 

 

========

斯韋特蘭娜 到達西方 1967

斯大林於1953年3月5日逝世後,斯韋特蘭娜放棄了“斯大林娜”的姓氏,改用母親結婚前的姓氏“阿利盧耶娃”,並且當上了教師。她負責教授美國曆史和英語的課程,同時接受了高幹子弟的特殊待遇。

1963年因扁桃體發炎入院治療,在此期間遇上了來到莫斯科的治病的印度共產黨布拉傑什·辛格,兩人墜入愛河,並且在黑海畔的索契一起度假了一段時間。1966年辛格逝世,斯韋特蘭娜獲準前往印度,將辛格的骨灰撒入恒河

 

1967年3月6日,斯韋特蘭娜進入美國駐印度大使館,向美國大使切斯特·鮑爾斯遞交了政治避難申請書。不久以後搭乘意大利航空的航班前往羅馬,輾轉到達瑞士日內瓦。後在瑞士辦理了去美國的簽證。

1967年4月,斯韋特蘭娜到達紐約,後搬到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居住。她以拉娜·彼得斯(Lana Peters)為筆名,撰寫回憶錄並向紐約的雜誌社投稿,公開反對蘇聯政府,並對斯大林政權持完全否定的評價態度。被她留在蘇聯的子女則公開宣布與她斷絕一切關係。【斯韋特蘭娜的女兒(斯大林的外孫女),留在蘇聯並成為一名火山科學家,從年輕時就定居在堪察加半島的火山觀測站,她反對母親的政治立場。

1982年,斯韋特蘭娜與女兒一同移民到英國劍橋。1984年,她回到蘇聯,並與女兒一起獲得了市民權,居住在格魯吉亞第比利斯。1986年再次出國,來到英國的布裏斯托爾

2011年11月22日,斯韋特蘭娜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裏奇蘭中心逝世,享年85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