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
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享63歲)。東漢三國時期著名醫學家,製麻沸散,為關羽刮骨療毒,提開顱療曹操頑固頭痛 被殺(?)
晚華佗約60年, 葛洪出世了。
仙人葛洪(284年-363年,享79歲),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
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博物學家和製藥化學家,煉丹術家,著名的道教人士。
《葛稚川移居圖》,王蒙繪。葛稚川即葛洪。
西晉太安二年(303年),葛洪參加了平息在揚州石冰領導的農民起義有功,被任命為伏波將軍,又賜關內侯。 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鎮南將軍劉弘任命嵇含為廣州刺史,嵇含推薦葛洪當他的參軍。葛洪先至廣州,但 嵇含遇害後,他遂至羅浮山隱居。在廣州多年感到“榮位勢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去其不可留也。”(《抱樸子外篇·自敘》),於是隱居於廣東省羅浮山中采藥,煉丹,對許多病例做了非常細致的觀察。 後葛洪拜南海太守鮑玄為師,學習煉丹術,受《石室三皇文》。又娶鮑玄之女,擅長灸法的鮑姑為妻。
他一生的主要活動是從事煉丹和醫學,既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論家,又是一位從事煉丹和醫療活動的醫學家。葛洪敢於“疑古”,反對“貴遠賤今”,強調創新,認為“古書雖多,未必盡善”,並在實際的行醫、煉丹活動中,堅持貫徹重視實驗的思想,這對於他在醫學上的貢獻是十分重要的。葛洪閱讀大量醫書,並注重分析與研究,在行醫實踐中,總結治療心得並搜集民間醫療經驗,以此為基礎,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於卷帙浩繁,難於攜帶檢索,便將其中有關臨床常見疾病、急病及其治療等摘要簡編而成《肘後救卒方》3卷,使醫者便於攜帶,以應臨床急救檢索之需,故此書堪稱中醫史上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
他發現了汞的氧化還原反應。他是第一個將狂犬的腦子敷在狂犬病人傷口上來醫治狂犬病的人。
浙江杭州西湖北岸,有一座小山,名曰葛嶺。有以葛洪道號“抱樸子”而稱的“抱樸道院”。寧波 靈峰寺 有一座葛仙殿,供奉葛洪的塑像。東晉鹹和二年(327年),葛洪來到這裏煉丹。在他隱居靈峰山的時候,瘟疫流行,葛洪廣采草藥,製藥布施,使眾多百姓起死回生。每年陰曆正月初一到初十是靈峰寺香火最旺的日子,因為傳說中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人們紛紛來到這裏紀念這位懸壺濟世的仙人。
=======
Cinchona, Chinchona, common name quina 金雞納 辛勤那 quinquina
金雞納 樹
金雞納 即 奎寧(Quinine),茜草科植物金雞納樹及其同屬植物的樹皮中的主要生物堿。化學稱為金雞納鹼,人們發現,生長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金雞納樹皮對治療瘧疾有奇效,在17世紀,隨著西班牙人統治了秘魯,它的作用被歐洲人認識。大量的金雞納樹皮被運往歐洲,高價出售,治瘧疾,退燒,幾乎成了神藥。此樹後來從南美傳到到亞洲爪哇,經曆傳奇。
1693年,法國傳教士洪若翰曾用金雞納霜治癒康熙帝的瘧疾。後來,曹雪芹的祖父金陵織造曹寅因患瘧,曾向康熙帝索要金雞納霜。蘇州織造李煦上奏雲:“寅向臣言,醫生用藥,不能見效,必得主子聖藥救我。”康熙知道後特地“賜驛馬星夜趕去”,還一再吩咐“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須要認真,萬囑萬囑。”在藥物趕到之前,曹寅去世。 二戰期間美國的Sterling Winthrop公司以此為引導,合成了氯奎寧(chloroquine),藥效良好。氯奎寧在戰後成為抗瘧最重要的藥物。 金雞納樹皮裏含有30多種生物堿。
1820年,法國兩位化學家從中提煉出奎寧,製成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可是,到了1950年代,這種藥物突然不那麽管用了。科學家發現,瘧原蟲演化出了很強的抗藥耐藥性。自那時起,無論專家們使用什麽新藥或藥配伍,總有一些瘧疾很頑固難治愈。
Quinine 奎寧 西醫最早的第一線抗瘧疾,退熱,抗炎,止痛藥,其抗瘧應用一直延續到1940年代,後被Chloroquine 氯喹 代替,氯喹 於 1934年 被 Bayer 貝耶爾藥廠的安德薩格 Hans Andersag 及夥伴發現,因毒性大,被打入冷宮,直到1947年,才發現其預防和抗瘧疾作用不錯,始用於臨床。
Quinidine 奎尼丁 是奎寧的立體異構體,也取自 金雞納樹皮,1914年醫學報道其有顯效抗心房纖顫 心律紊亂作用,奎尼丁不用於抗瘧疾。奎尼丁 不是醫生藥師最早搞出來的, 而是一位 “敢第一個吃螃蟹”的 患者 嚐試對症治療自己的心慌脈亂的個人經驗 推薦給醫生,才被試用,果然有效,後被推廣的。
Mefloquine 甲氟喹 是美國國防部上世紀70年代越戰期間 出資 在首都華盛頓旁 的瓦爾特.利得陸軍研究所 搜索 篩選 發現 研製的產物,人工合成的 奎寧類似物,在龐大的25萬候選篩選物中的第142490號,美軍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巨大的。研究是成功了 定型了 但因初步實驗毒性太大,卻被擱置10餘年後 才又被拾起 用於臨床。其實美國FDA直到1989年才正式批準甲氟喹主要用於預防瘧疾。
青蒿 黃花蒿 臭蒿 黃蒿 苦蒿等多名稱 同一物
提純 屠呦呦研究小組於1972年底率先得到了“青蒿素II”結晶,
雲南和山東省藥物研究所也分別在1973年4月和12月得到“黃蒿素”(雲南)和“黃花蒿素”(山東)。
屠呦呦小組最初得到的青蒿粗提物抗瘧效果顯著,而進過純化的提取物臨床試驗卻出奇的糟糕(?)
曾參與當年項目的化學家吳毓林猜想,原因也許出在原料植物的選擇上
中藥藥材中有兩種所謂的青蒿,黃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apiacea)
現知 黃花蒿中含有青蒿素,且黃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與產地大有關係,中國北方產的黃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很低。
抗瘧疾藥青蒿素 (Artemisinin)是從青蒿 即 黃花蒿中提取的。
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是其後的人工半合成衍生物。
屠呦呦的團隊最先分離出了青蒿的抗瘧活性成分。
她們搜集了許多抗瘧處方,查到並研讀了葛洪 (公元284年-363年) 留下的 《肘後救卒方》。
葛洪寫道:
《肘後備急方》 卷三 治寒熱諸瘧方第十六 治瘧病方。。。。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屠想到,通常熬中藥 滾水煎藥 有可能破壞青蒿的活性成分?
繼而轉向試用乙醚提取,乙醚低溫提取的青蒿素 成了第一種可以殺滅老鼠體內瘧原蟲的植物提取物。
青蒿素(Qīnghāosù,英語:Artemisinin,也稱黃花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現今所有藥物中起效最快的抗惡性瘧原蟲瘧疾藥。
中藥最常用常見的劑型是: 煎(湯) 丸 散 膏 丹 酊(藥)酒 等
中草藥 很講究產地出處 比如 貝母 分 川貝 浙貝,寧枸杞, 廣木香,產地不同 即使同種植物的藥效和成分 可能差異
中草藥 還很重視 配伍禁忌,比如 十八反 十九畏。
中草藥 很講究 取用藥部位,比如 全草 根莖 葉 籽 等, 還要分采收季節 天氣 日夜 冷熱等條件
中草藥 不僅僅是植物,還包括動物 礦物 等幾類
中藥炮製十七種方法為:炮、炙、煨、炒、煆、煉、製、度、飛、伏、煿、爁、摋、鎊、曝、露、煞。
篩選研製 抗瘧疾藥物 是藥物學家 醫生 科學家的事,也是軍事家 政府 政治家的大事, 美國 中國 等盡然。
迄今為止,這個世界上 大概沒有任何別的藥物的研究 比 抗瘧疾藥物的研發更不同凡響的了:
中國的 抗瘧新研究 是在毛主席周總理 直接關心指示下 開展進行的
是應 越戰中的越南胡誌明主席的請求 而啟動的, 時為 1967年5月23日,即 “523項目”
首先是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所,繼而擴大到軍民地方全國的合作組聯合研究
屠呦呦是北京組的負責人, 還有上海組,山東組,雲南組等。
從幾千種藥物及其配伍 主要是從中草藥中, 中醫中藥學裏,從前人的經驗和提示裏 進一步搜集 匯總 分類 分析 實驗 篩選
這不是人海戰術 真正參加研究的人員 並不太多, 每個組其實就是幾個 十幾個人而已
時間 花的不少 但錢財方麵的消耗並非太多。研究機構不就是研究的嘛,就是業務。
比起 美國 美軍的 同期 抗瘧藥從25萬物品中的篩選和研製, 要 小的 少的 多。
青蒿素的 發現和研製成功 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屠呦呦等前輩科學家 醫學家 藥學家 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在刻苦的條件下 取得了成功,永遠值得我們後輩敬仰和學習。
她們嚐試了許多方向和門道,煎煮 醇提 醚提 等等 (不知有否絞榨鮮青蒿 或其它劑型或計量?)
科學實驗的曆程 是辛苦的 是點點滴滴的積累, 有時會迷失方向,有時會誤入歧途 走彎路,
有時做了半天 失敗了 錯了,重來,新來,反反複複 不一而足,當然 有時也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 樹上掉下餡兒餅來的時候,
回首青蒿 事後諸葛 譏笑那一代人崎嶇坎坷的摸索探索實踐 是幼稚的。
生命醫學不是那麽簡單容易的。青蒿素 不會是 抗瘧的終結。
青蒿素的成功 的確是中醫中藥 對人類的巨大貢獻之一。借此 菲薄貶低中醫中藥 必是徒勞。
新醫新藥 還在演化發展中
當前 化學合成 基因改造 分子製藥 等等 都還在進行著, 天然物自然物及其藥物利用的 探索和研究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方麵
不少藥物 比如 用於血液學 腫瘤學 等方麵的治療, 還不斷有新的藥物被發現 被研究 被發展,不會終止。
在此僅僅淺簡談談 金雞納樹 青蒿草 等 在東西方抗瘧方麵的發現研究和醫藥應用曆程,別的自然天然物醫藥研用 待有時間再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