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天安門 人民英雄紀念碑文 毛澤東撰 周恩來書 毛澤東在政協會議上 宣讀的】

(2015-09-04 15:41:35) 下一個

 

 

 

【周公恩來 於文革風雨中】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
決定建立是在1949年9月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中提出,
952年動工興建,1958年竣工。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豐碑,它記錄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榮與辱!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正麵鐫刻毛澤東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
背麵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1958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建成 毛澤東題寫碑名

  據新華社電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一致決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外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奠基典禮,毛澤東宣讀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毛澤東和政協各單位首席代表執鍁鏟土,奠下了紀念碑的基石。

  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由彭真任主任委員,鄭振鐸、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員。下設工程處,集合全國優秀的建築專家和美術工作者,分設計、施工、采石、美術工作等七組,專設一個委員會由範文瀾領導研究浮雕畫麵所需的史料題材。還得到過在京蘇聯專家的幫助。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開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

  紀念碑碑身高達37.94米,碑基占地約3100平方米,共用1.7萬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石建成。所用花崗石料石來自山東青島浮山,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市房山區。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台基三部分,碑身正麵雕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麵刻著由毛澤東起草周恩來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紀念碑下層須彌座束腰部鑲嵌著八幅巨大漢白玉革命曆史浮雕。

  人民英雄紀念碑象征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是全國人民懷念革命先烈的標誌。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碑於1952年8月1日動工,1958年4月22日竣工,當年的5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

 

碑身正麵朝北,與天安門遙相呼應,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築坐北朝南的慣例。

這是考慮到人們將從東、西長安街進入天安門廣場。

 

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就鐫刻在紀念碑的正麵。

 

 

碑身的背麵是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的碑文。

為了寫好碑文,周恩來總理前後共寫了數十幅,最後挑選了自己最滿意的一幅,

這就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在“複興之路”基本陳列上展出的一幅。

 

 

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從設計到建造,

調集了全國最優秀的文史專家、建築學家和藝術家參與,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她是廣大幹部、專家、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