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吳英愷醫生】

(2015-03-18 20:49:17) 下一個
吳英愷一生創建過三家醫院:
解放軍胸科醫院,阜外醫院和安貞醫院。


1956年,吳英愷主持創辦了全軍,也是全國第一所胸科醫院,半年之後,醫院的改組和建設就基本成型了。
1958年8月,胸科醫院轉入由協和醫學院改組成的中國醫學科學院,
和一所正在籌備中的醫院合並成阜外醫院,吳英愷擔任院長。

在阜外醫院工作期間,吳英愷組織了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一市的食管癌科研大協作。當時隨他一起去到各地普查治療的阜外醫院病理科研究員吳遐講到了當時的情況。
吳老曾經在59年、64年和79年三次到河南林縣食管癌高發區調查發病患病情況,結果發現當地的居民們喜好熱食,而且食物粗硬,缺乏維生素。在這些調查的基礎上,吳英愷提出了預防食管癌的方案。在基層,他還帶領醫務人員積極開展普查和手術,使得許多早期患者得到生命延續的機會。當地群眾常常說起:“要不是那位穿中山裝的吳院長,我們不知道還要受多少罪啊。”

安貞醫院是吳英愷一生中創辦的最後一所醫院,他傾注其中的心血也最多。
現在的安貞在心胸外科、心血管流行病學以及人群防治研究都有著優秀的業績。
吳英愷對親手創建的安貞醫院有著這樣的評價:“體製先進,環境優美、設備精良、人強馬壯、成果初現、還要發展”。然而在建院之初,吳英愷得到的僅僅是一張“1200平方米建築麵積的批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要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醫院,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文革後期,吳英愷已逾耳順之年,再上手術台已經力不從心,但是強烈的事業心和對醫學科學發展的敏感,促使他開創了我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和人群防治事業,並稱它為自己的“第二專業”。

吳英愷十分讚賞《黃帝內經》中的“上醫治未病”的哲學思想。


1995年,吳英愷寫下一首歌作為遺囑:
“行年八十五,提前立遺囑,死後做屍檢,火化不留骨,不開追悼會,不搞告別式,
如得不治病,我寧安樂死。我死心平靜,親友莫悲傷,人生總有死,活時當自強。”


2001年9月30日,吳英愷“後事先辦”,立下遺囑:
“我已91歲,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事必須從簡。倘如發現不治之症,不必積極治療,盡量減少痛苦,讓我自然歸去。死後作病理解剖,與病曆對照,有教學作用的標本由病理科保存。請安貞醫院聯係火化,不保留骨灰,不化妝,不舉行告別儀式,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

在吳英愷去世後的第六天,按照他的遺願,安貞醫院沒有為他們的老院長舉行追悼會,隻是打算在一個小範圍內與他告別。然而,那天不約而同來為吳英愷送行的卻有上千人。8名年輕的心外科醫師抬著老院長的靈柩,從他生前最想看的心外大樓前將他送上靈車。
人們在雨中佇立著,懷著崇敬的心情,目送著這位把一生都奉獻給祖國醫學發展和人民大眾健康的世紀名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