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曆史學家,無意為這段二戰史上的經典事件再去描述一番,或是挖掘一些被遺忘的細節。這裏是一段在聖路易市的航空表演,用獨特的方式來紀念這段曆史。
聖路易市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地理位置十分類似中國的武漢,就是城市排名也很相似。是密西西比河中遊最大的港口(當然也是美國內陸最大的港口)。典型美國中部大農村,地廣人稀,民風淳樸,一點小事就引得人們拖家帶口的湊熱鬧。而在河對岸的Scott Air Base則是美國中部著名的空軍基地,每年7月4日獨立日和9月中旬都會開放基地,讓遊客家屬參觀,並欣賞全天的飛行表演。一年一度的Scott airshow就成了這裏的一項傳統節日。這裏的飛行表演無非是讓老百姓們來聚一聚,讓飛行員們顯示一把技術,讓俺們對美帝鐵軍充滿信心,讓退休的老飛行員再玩一把特技,然後大家皆大歡喜,堵著車回家。
曆年的飛行表演多包括:F-4, F-14, F-15, F16, C-21, C-9 ,C-17, C-130, A-10, F-101, MIG-17, Blackhawk , KC-135, T-33, Blue Angels, Red Bull等等,今年的重頭戲是:Tora Tora Tora(偷襲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這段曆史很多人都是從電影:Tora Tora Tora(中文翻成虎!虎!虎!)中了解到的。注意:俺們這裏指的是1968年美日合拍的影片,這是俺認為拍攝的太平洋戰爭最好的影片,而不是2001年的《珍珠港》Pearl Harbor。
2001年拍攝的珍珠港是一部運用了大量的電腦特技的爛片,給之前的《虎!虎!虎!》拎鞋都不配,靠著電腦技術,那後麵的幾十分鍾特效比較炫,其他的一無是處,不知所雲,女豬腳又很難看,尤其令人不平的是,居然還要兩位大帥哥來追她,這這這也太。。。
Tora Tora Tora了解珍珠港事件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類似的影片還有《最長的一天》等。 這是戰後二十多年,敵對的雙方可以平心靜氣的坐在一起回顧這段曆史了。
日本方麵原來準備是黑澤明導演,後來改做深作欣二,這也是一位名導演,我們知道的《莆田進行曲》和《大逃殺》(裏麵還有北野武啊)就是他的代表作。美國方麵導演:理查德?弗萊徹(他是誰啊,上google查先) 本片從日美雙方出發,真實客觀再現了珍珠港事件的曆史真相,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會成功的來龍去脈,故不像其它大型戰爭片那麽富有戲劇性和衝擊性,但嚴謹的製作可讓觀眾了解曆史,日機轟炸珍珠港的場麵亦拍得逼真可觀。本片是一部可與紀實片媲美的經典戰爭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有趣的是2001年的《珍珠港》也獲得了最佳視覺特效獎。
電影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拍攝,在當時的製作成本是兩千五百萬美元(在當時可是天價投入了)。俺的家庭影院剛配好,買的第一部藍光影片就是《虎!虎!虎!》,將手頭已有的DVD版進行逐幀的畫質對比。
該片的唯一不足就是對人物的個性刻畫稍微欠缺一點,這也難怪,如此大場麵的曆史描述,每個個體都會顯得渺小。不過看完以後,俺記憶深刻的是在150寸的大熒幕上,藍光高清顯示是南雲忠一那一臉的坑,讓人震撼啊。
影片中使用的日本戰機都是由美式教練機改裝的,因為當時無法找到能夠飛行的日本戰機(讓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炸得叫個幹淨,早知道要拍電影,這麽也得留個百八十架)。其中零式戰機由AT-6型教練機改裝,九九式艦載轟炸機由BT-13型教練機改裝,而九七式艦載攻擊機則由AT-6的機頭和機翼與BT- 13的機尾拚裝而成。每架飛機的改裝費都耗資3萬美元(當時的豪華車也就3-4千美元,三萬美元可以買大豪斯了),影片拍攝結束之後,這些飛機以每架1500美元的價格拍賣,其中的大多數現在仍在飛行。 片中複製的部分日本戰機後來參加了1976年的《中途島之戰》、1980年的《最長的一天》和2001年的《珍珠港》的拍攝。
片中有飛機起降的日本“加賀”號航母其實是由美國“約克城”號航母(CVS-10)喬裝改扮而成,而在片尾駛入珍珠港的“企業”號其實是“好人理查德”號(CVA-31)。 在影片開頭,山本五十六在戰艦上接見軍官,畫麵中的戰艦是全尺寸模型,甚至還搭載了一架水上飛機模型,模型在日本海灘建造,同時製作的還有“赤城”號航母和“長門”號戰列艦的複製品。
片中的一架B-17經過徹底修複後成為美國密西根州伊斯蘭提美國空軍博物館的展品。 片中複製的部分日本戰機後來被Confederate Air Force的成員購買,Confederate Air Force是一個擅長於再現空戰和收藏飛機的組織,在該組織每年舉行的飛行表演中這些日本戰機的複製品都會出現在偷襲珍珠港的場景中,這項表演從1972年一直延續至今。
先說零式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日本陸海軍的主力戰鬥機,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堪稱日本在二戰時最知名的戰鬥機。在戰爭初期,零式以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壓倒美軍戰鬥機。但到戰爭中期,美軍繳獲零式後,其弱點被研究出來,零式戰鬥機的優勢逐漸失去。到了戰爭末期,零式戰鬥機成為“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攻擊的主要機種。
創造者是日本三菱重工著名設計師崛越二郎,宮崎駿的收山之作《起風了》就是講述他的故事。零式戰鬥機在1940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軍采用時,該年正好是日本皇紀2600年,後兩個數字剛好是“00”,因此被稱為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零戰是日本產量最大的戰鬥機。由三菱重工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業者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隻可惜到戰後連一台都沒有留下。
再來看九九式艦載轟炸機,這是日本在戰時的主力攻擊機,為俯衝轟炸機。參與了早期的侵華戰爭、襲擊珍珠港、珊瑚海海戰、聖克魯斯海戰、中途島海戰等等。到後來日本海軍的精英飛行員都折損殆盡後,九九式攻擊機開始淪為神風敢死隊的主力機型了,九九式還是二戰中擊沉盟軍艦艇最多的攻擊機。戰時一共生產了1486架。
在2001年拍攝的《珍珠港》一片中,有個經典的鏡頭,九九式攻擊機將一枚炸彈從高空中瞄準戰艦,視覺鏡頭跟隨炸彈落下,直接命中。鏡頭效果非常震撼,成為許多影視櫃台的展示片段。當然,這些都是依靠電腦特效完成的。
九七式艦載攻擊機,是水平魚雷轟炸機。電影開始,日軍在模擬攻擊珍珠港時,訓練九七式超低空飛行,因為當時珍珠港內的水深隻有45英尺,相當於15米,正常的投放,魚雷必然會插入海床的淤泥中。當初美軍認為珍珠港不會被攻擊,也是基於這樣的分析。在第一波對珍珠港的襲擊中,九七式出動了89架,並擊沉了亞利桑那號戰艦。在第二波的攻擊中,出動了54架,擊沉了內華達號。這在影片中都有展示。九七式一共生產了1149架。
今天,我們看到現場表演的就是這些個飛機。
拜天氣不好至賜,這批片子帶有一些陰沉沉的殺氣。這是全景合照。
零戰近景。
第一波起飛,一共是五架,前麵四架是零戰,後麵一架是九九轟,可以看出九九式的起落架是無法收起的。
迎著陰雲
後麵有三架,兩架是九七式,刮著魚雷和炸彈,一架是零戰。
投彈,轟炸。
連續進攻。
雖然隻有八架飛機,但是滿天縱橫,卻能感受當時的氛圍。
這張虛了,氣氛不錯。
低空突防,投擲魚雷。
這張俺比較滿意,陰雲顯示出一種末日之感
來張輕鬆點的,老兵們又穿起當年的戰袍。
第一次發這樣多圖的貼,大家多包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