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那些年----八達嶺牌高跟鞋

(2012-06-10 09:46:09) 下一個
那些年----八達嶺牌高跟鞋
清理東西,發現一些早年買的高跟鞋,其中一個牌子是八達嶺,北京皮鞋廠出的。
對穿高跟鞋的作用,褒貶不一,有說能修改體型,令女士更顯婀娜,有說會導致腳趾骨變形,對腦子有震蕩。說歸說,愛美的女士,依舊穿著高跟鞋滿世界跑。
文革前,大街上還能看到穿高跟鞋的女士。同學媽媽在某機關工作,燙發,旗袍,高跟鞋,似乎無人議論。後來,高跟鞋同燙發一樣,被打倒,穿高跟鞋的女士,隻能在外事活動,文藝演出中看到了。
70年代末,高跟鞋隨同一些曾被取消的東西一道回歸。說是高跟鞋,最多的也就是中跟,很少見現在的細長高跟。
剛工作時,同事是外語學院畢業,比較時髦,是文革後北京最早一批穿高跟鞋的人。有些生活習慣,部分也是工作使然。那時的外事活動,有衣著要求。我曾因拒絕穿同事自願借出的呢子西服套裝—我那時的衣服基本是撿老媽的,被領導認為不符合衣著規定而取消資格。
臭美是女人的天性,人家都穿我不穿,比較紮眼。用有限的工資,買來八達嶺牌的中跟皮鞋,穿上立時覺得不一樣,不能彎腰駝背走路了。八達嶺好像是北京皮鞋廠出的,也算北京名牌,貴在用料好,不像後來有些皮鞋,說是真皮,有可能是合成革甚至是紙的。樣式中規中據,價格適中。唯一不好的是,鞋底比較滑,買來後,要到修鞋的那裏去加牛津底。
技術不精,加之每天跑路,隻能穿中高跟的,那些特高的細高跟鞋,看著眼熱,不敢穿。羨慕單位一位女士,每當市麵上新出一種牌子的高跟鞋,總是買最高的那類。因鞋跟過高,她走路時,膝蓋總有些彎曲吃力的樣子。據說,穿太高的高跟鞋,容易得腳趾病,骨頭外突,也不知道後來她的腳趾骨是否安好。
仗著年輕,穿上高跟鞋,雖說不上步伐婀娜多姿,但敢跑路,曾穿著高跟鞋在大柵欄逛了半天也沒覺得腳疼。
80年代末,市場上的真假洋品牌的高跟鞋越來越多,基本是從廣東福建那邊來的,樣子纖秀時髦,如是水貨大牌,價格也不貴,很受年輕女孩的青睞。八達嶺因其樣式老舊保守,購買者基本是中老年婦女。由於失掉大批年輕的顧客,很快被真假大牌擠掉了北京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這估計和他家後來的衰落也有很大關係。
我雖不屬於中老年婦女,但仍是八達嶺皮鞋的忠實顧客,蓋因南方的鞋型窄小,穿著不舒服,還有,買他家的鞋放心,至少用的是真皮,北京曾出現當皮鞋買來,穿一星期破底,後發現是紙鞋的真事。更主要的是,他家的鞋是中檔價格,我那時的工資還消費得起。他家在美術館有個門市部,每次路過,都進去看看,有沒有新樣子。
90年代後,市場上高跟鞋的種類,品牌多不勝數,有時看到喜愛的樣式,如價格還能承受,也會買來換換口味,樣式仍以中高跟為主,那種模特穿的細長高根,還是不敢問津。後來出國,沒車,公交又搭不上,走路居多,感受到穿旅遊鞋的好處,隨意,舒適。那時,不知國外的穿衣要求,曾穿著牛仔褲,旅遊鞋參加英國教授舉辦的派隊,也仗著不醒事,臉皮厚,撐到最後。後來,除一些場合不得不穿高跟鞋外—其實是中根和坡根,還是穿旅遊鞋,布鞋的時候多,好處是可撒丫子亂跑。可惜那些穿過或者沒開封的高跟鞋,隻能養眼了。
現在,年紀大了,基本不穿高跟鞋,除覺得穿高跟鞋一扭一扭得走路很不爽外,也是走路不穩,不敢穿了。前幾天,穿旅遊鞋還摔了個大跟頭,很佩服那些年高還穿著高跟鞋橫趟馬路的奶奶級女士們。
最近幾次回京,薘芙妮等國外的牌子滿街都是,市場上已很少看到八達嶺這個牌子了,估計不是被吃了就是死掉了,北京皮鞋廠如存在,也應是合資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