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的心病
(2004-11-10 15:40:29)
下一個
老媽這一輩子心病很多:小時候沒給小弟找個好保姆,弄得他後天不足,身體不好;沒有及時鼓動老爸調整住房,將大弟分出去住,弄得老了老了沒有一個清靜的地方呆;沒有看管老爸喝酒,弄得他心藏病發作等等不足而一。但估計她最大的心病,還是年輕時一時鬼迷心竅,目光短淺地放棄進大學的機會,參軍離家,一去就是30多年,沒能圓她的大學夢,也沒有一個光輝的職業,至今提起來,還是長籲短歎地後悔。
老媽的老家是一個文化習氣較濃的地方,女孩子隻要想上學,家裏又不太困難,都可以一直上下去,所以那裏女孩子的文化水平都很高,老媽是高中畢業,這在她那一代人中,已經不算低了。老爸的老家就不一樣,重男輕女很嚴重,認為女孩子終究是要嫁人,供女孩子上學是賠本買賣,女孩子讀2-3年書。就退學回家幹農活了。
老媽講,那時她已接到大學錄取書,讀園藝專業,將來做園藝師--這是她最喜歡的行業,後來我家住一樓,她將窗前的一小塊地開辟為菜園和花園,種菜和種花搞得不亦樂乎。我曾經的一大樂趣,就是到農貿市場給老媽買花木和菜苗,這是後話。不過,她最終沒能邁進大學的校門。
老媽高中畢業又接到大學錄取書的那年,解放軍進川了,到處招兵買馬,青年學生是他們專攻的對象之一。老媽的一個好友沒經住誘惑,參軍走了。我姥爺姥姥過世的早,姨姨舅舅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老媽等於沒有家庭,隻有這個好友。老媽又沒有那種獨立性很強,我行我素的現代女子的氣魄,從眾心理較強,看到同學們都參軍了,加上好友一走,自己掛單了,日子不好過,上大學的心氣也沒了,因此也就糊糊塗塗地跟著好友上了征途,放棄了她應有的遠大前程。這一征,就征到國外了。
老媽講,她們這批學生兵開始時當文工團員。從武漢坐船,坐車,一家夥就拉到東北了。正值冬天,軍需供應跟不上,她們還是單衣單褲,冷還不說,最受不了的是飲食習慣。她的家鄉以大米為主食,除了在武漢停船時,吃的最後一頓米飯,紅燒肉--老媽後來提到那頓飯,眼中還是一幅幸福的樣子--再沒見過大米,頓頓是東北大茬子粥,高粱米飯。她們這些學生兵那吃過這些,直吃的人人眼光發綠,胃裏反酸。在丹東休整訓練了幾個月,老媽這些學生冒牌兵就和其他的真正的作戰兵一同,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支援親密鄰邦--朝鮮去打美帝去了,不知那時老媽是不是凍得哆哆嗦嗦的跨過江去的。
後來,回國,複員,老媽也有機會進大學門,但還是和大學失之交臂。解放初期,一些著名的大學專門為政府幹部開班,叫工農速成班,估計相當於現在的成人教育吧。人大就以辦此類的班出名的,那時中央各大機關中,數數盡是人大的校友。但那時, 老爸專心工作,經常出差,老媽家裏家外一把手,被我們幾個小孩鬧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經力圓她的大學夢,至今,我都覺得欠著老媽一筆高等教育和遠大前程的債。
每當老媽羨慕他人的高等教育經曆,感歎自己沒有抓住人生機遇,沒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時,我都開導她,那時上大學也未必是好事,她可能一輩子走不出故鄉的土地,還不成了井底之蛙了,哪有現在這樣,可以放眼全國來的瀟灑。而且,她的家鄉在文革中是全國聞名的武鬥之鄉,海陸空都上了,就差扔原子彈了。她如果在高校,很可能小命不保。不論如何,老爸的那個紅五類出身,也是老媽的一個保護傘,使老媽在曆次運動中省了不少麻煩。
正是老媽的人生遺憾,使她對教育非常推崇,對經商有些鄙視,以致我們姐弟中沒有一個大款,老媽對將可過得去的日子倒也不抱怨。時至今日,我離開大學已經很久了,但仍覺得,我是在為老媽上學,在還她的大學夢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