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荃生活雜誌

貼近生活,趣味、深刻且廣泛的悅讀
正文

為什麽我希望75歲就死

(2015-02-25 14:15:11) 下一個

我是個57歲的健壯男子,無任何疾病,才成功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但我隻想活到75歲。

家人親友都無法接受,認為我不是瘋狂就是胡言戲語,列舉許多超過75還活得健康充實的人,他們相信等我真正接近75,就會貪生怕死地將它延至8085,甚至90

但我很清楚、也很堅定為什麽自己隻想活到75

屆時我已活過一個完整人生,愛且被愛過,女兒也將已成長離家活躍人生最豐富階段,而我生命的春耕秋收業已結束,這時候死去絕非悲劇。我將親身主持自己的告別式,沒有哭泣悲傷,隻溫暖甜蜜地與大家回顧這豐滿一生的諸多悲歡回憶。

這是我想留給子孫的回憶,我不希望將來他們想起我時,看見的是一個身心殘破屎尿失禁的可憐老頭兒。

死得太早是悲劇,但活得太久也可能是更大悲劇。

我的理念雖不尋常絕非瘋狂,對我來說,現代社會的盲目追求長生才更瘋狂。

 

1

 

1900年美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隻有47年,到1930增至59.7196069.7199075.4,現在已長達79

前半個世紀壽命的延長是因疫苗、抗生素及醫療改善避免了許多嬰孩及年紀尚輕者意外早逝;但自1960年起,壽命的延長卻大部份來自60歲以上老人。

然而據統計,這些老人失去行動自主的比率正急遽增長,199880歲以上男性隻有28%行動不便,到2006已跳升至42%,女性情況更嚴重,超過半數行動不便。

這意謂著過去50年預期壽命的增長,大部份來自老病至死階段的延長。

換言之,現代醫學並沒減緩人類的衰老,它不過延緩我們老年的病死過程。

以中風為例,20002010年間中風的死亡率降低了20%,但有680萬美國人卻因此半身不遂或無法言語。老人心智的衰殘更嚴重,現今有5百萬65歲以上美國人患有老人癡呆症,到了85歲更增長至1/3。根據研究,這數據還將急速上升。

即使到了75歲你幸運地仍身心健全,你的創造力也已蕩然無存。我有一個衛生經濟學家朋友,90歲了依然發表重要論文,但他是極少數的異人,絕大部份人到75歲,一生誌業已蓋棺論定。

根據加州大學席蒙騰教授對年齡相對創造力的研究發現,創造力隨著個人事業的發展攀升,在二十年左右顛峰(約4045歲間),然後開始緩慢的減退。諾貝爾獎物理學家做出重大發現──而非得獎──的平均年齡是48;古典樂作曲家平均26歲創作第一個重要作品,40歲到達顛峰,52歲最後一個重要作品。

也許你說生命除了工作、創造力還有許多,譬如安享晚年及子女親情。

 

2

 

然而到了晚年因精力衰退與其它身心上的限製,我們不知不覺地不斷縮小個人活動空間。生活重心從追求人生誌業變成觀鳥園藝陶瓷、散步騎腳踏車等休閑活動,又很快地因行動不便及關節疼動,再度縮減為閱讀看電視等靜態休閑,直到有一天連這些也成為奢侈。

晚 年我們往往成為子女在忙於發展事業及扶養小孩外的另一重擔,即使你幸運地還能獨立生活,你仍然在他們世界投下陰影。因為盡管正處人生顛峰的壯年,他們仍非 一家之主,你這個糟老頭兒仍舊是個在心理上籠罩甚至壓抑他們的長輩。不管關係好壞,父母在子女心目中多少是個對他們人生設定期望及評斷成就的角色,一個永 遠無法逃脫的審視。

但更重要的是你想要留給子孫們什麽樣的回憶,一個心智健全、和藹慈愛的長者,還是一個萎縮輪椅老是“垂涎三尺”的糟老頭,時不時莫名其妙地突然大聲問:他在說什麽啊?

我的結論是,75歲不失一個合理的預估分界線,自此活著的代價──包括你自己及子女社會代為付出──將開始超過活著的價值。

所以我情願見好就收,隻活到75歲。

 

3

 

但我說“隻希望活到75歲”究竟代表什麽,難不成一過75歲生日就趕緊自殺不成?

當然不是,但它將徹底改變75歲後我對醫療的態度。

我雖不會主動結束生命,但也不會企圖延長,我將隻接受以減輕疼痛不便為主的安寧療護。

如果我現在(57歲)診出癌症,我大概會接受治療,但65歲將是我最後一次做結腸鏡檢查。

不管年紀,無前列腺癌測驗。一個泌尿科醫師曾不顧我的反對徑自替我做PSA測驗,我在他告訴我結果前掛掉電話。(注:前列腺癌是個緩性癌,致死機率極小)

到了75歲我將拒絕所有癌症治療及心髒手術,當然也拒絕人工呼吸、透析及其它人工維持生命的醫護。

此外我也將拒絕流感預防針及抗生素。

百年前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寫道:肺炎是老年人的好友,它通常快速且不痛苦地帶走患者,讓他們得以逃脫冷酷的緩慢腐朽。

到了75,我將歡迎肺炎或其它“友好”的快速殺手。

許多追求長生者一定會列舉一些“活到75歲仍健康充實”的少數特例來推翻我的理念,斥之瘋狂、甚至歧視老人。

我要強調的是,雖然我自己隻希望活到75,但這不代表我就認為別人想活得更久就是錯誤或不道德,這不過是我個人的人生哲學。

隻活到75──將我的精力從企圖活得越久轉移到現存年月,讓我責無旁貸地提早麵對一個斬釘截鐵的明確死亡,使我不得不好好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個總因“反正時間還很長”而被忽略的重要問題。

你隻剩下18年了──猶如當頭棒喝,讓人不得不時刻牢記要好好規劃善用這有限的寶貴生命。

 

(注)編譯自“Why I Hope to Die at 75by Ezekiel J. Emanuel

Ezekiel J. Emanuel是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及著名作者。


延續閱讀:我曾是個伴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ach1960' 的評論 : 灑脫!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人動口' 的評論 : 回應中說的被攻擊是指原文在美國刊登時的反應。
0862 回複 悄悄話 按照自然界的規律,所有生物應該在生兒育女以後盡快死亡。75歲太晚了。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nny' 的評論 : 做決定也許太早,但思考探討這問題是有益的,是不是?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謝謝提供資訊!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7210' 的評論 :
是的,作者觀點在整體性,而非個體。
平均預期壽命79,75歲不失一個合理的預估分界線,自此活著的代價將開始超過活著的價值。當然此點也subjective,每個人自有其判斷。
作者故意寫得provocative,但其重點不在75歲或85歲,而在激發思考“一味追求長生”並非益事,尤其從社會的整體觀點來看。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raigie' 的評論 : 但是這文在別的網站卻得到一些教徒的讚同。
小人動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ttyc1979' 的評論 : 其實在這個樓裏還沒有看到反對這篇文章的評論。一片讚揚聲。我非常想聽聽反方的意見。
bettyc1979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說的是作者本人想活到75歲足夠了,沒詛咒別人早死.大家沒必要這麼跳腳,活得越久越寂寞,親朋好友都死光了.生命的意義在於質量,而不是長短.能在適當的年齡喜樂地在睡夢安然過逝也是這輩子修得的福氣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他的想法,就怕自己活不到75。
他隻是說75以後不再積極尋求醫療根治疾病。他會繼續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也會吃藥減低不舒適感,他沒打算自殺,也沒有勸別人模仿,不如別人的負麵攻擊因何而起。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這教授和我年齡差不多,體力應該不如我,75歲不短了,還想咋地?哈哈
sanny 回複 悄悄話 75 歲時才能理解75歲的心情,現在寫這些還太早!
德州漁夫_2010 回複 悄悄話 完全同意作者的觀點。 我63歲,才從印度旅遊歸來,感覺是自己體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了。 我懷疑等到66歲半準時退休後,自己對周遊世界的熱情會大打折扣。 所以還是乘現在還能折騰幾下時把自己想去的地方先去了再說。 家裏的老人都過了90了,生活還能自理。 但是質量就難說了。 所以過了75歲後就順其自然的做法可以接受。
圓夢園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心態和對生活的情懷, 定能活到百歲。
秦蘭燕 回複 悄悄話 讚同! 75歲以後就隨其自然. 不再用醫學手段延長生命. 讓人自然死亡. 少受痛苦. 沒有生活質量就不值得活著. 有個醫生曾對我感慨地說: 其實太多的醫療資源都用在延長這類老年病人生命上. 作為醫生她很清楚除了讓病人去世之前受更多的罪. 渾身插滿了管子,輸各種昂貴的藥液. 其實是巨大浪費.
chrisevans 回複 悄悄話 心態不錯,健康活到75歲沒問題的,準備安樂吧。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ater111' 的評論 :
不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陸荃' 的評論 :

Emanuel,一聽就知道是個猶太佬,首先就讓美國人民起疑。他又是ObamaCare的捉刀人,更讓保守派恨之入骨。再寫上這麽一篇能把死人氣活的文章,您說他這不是成心找罵嗎。
eater111 回複 悄悄話 等他74歲11個月的時候再問他,他又會剛剛發現85歲死正好。
37210 回複 悄悄話 每個個體都不一樣,我祖父活到90歲,其中85年非常健康,85到90這5年也隻有最後3個月是在醫院度過的,其它時候也算是基本健康,生活中並不需要他人的特別幫助。
於我來說,活長活短都沒有關係,隻要活得健康開心就成,所以我現在40多歲就已經開始注意運動和飲食,加上遺傳的好基因,不出意外的話,健健康康活到85不是問題。
craigi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美國信教的太多,這種觀點把教徒們都氣瘋了。
河裏的石頭1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同! 老而不死是為賊。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窗外細雨' 的評論 :謝謝回應!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謝謝回應,我知道此文在Atlantic刊載時頗轟動,有許多回應,大多數都是負麵攻擊嗎?
陸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lorence001' 的評論 : 謝謝欣賞!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well said. 大智大慧 高貴的人。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去年讀到Emanuel醫生的文章,我就說:終於,有人說了我想說的!

然後他就遭到美國人民的瘋狂攻擊。

人類對死亡的恐懼是如此強烈,使他們毫不猶豫地剝奪了少數人死的權利,於是也就拉近了人類滅絕的時刻。
窗外細雨 回複 悄悄話 75歲死,聽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