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流行語,“凡是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或都不是事兒)”。我借用一下,在貿易摩擦或貿易戰領域,匯率之外的事都是小事。
創普在競選時誇下海口,登基第二天就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給中國商品加45%(還是40%?)的關稅。當然,這些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生。
五一節前,美國高級貿易談判團在北京拉出了一份硬得不得了的條件單子,這要是放在古代,這些人就要做身首異處,隻有耳朵能回到美國的犧牲準備。但是細心的觀察者會發現,即使在這份幹硬的單子上,也沒有“匯率”這個關鍵詞。貿易戰有兩大武器,匯率和稅率。美國這次發難隻關稅率,威脅提高關稅,要求中國降低關稅。至於什麽不許你搞製造2025,到WTO告我,製裁農產品,等等,那是bully談判的策略,目的是讓你生氣昏頭。中國為什麽沒有生氣,而是隨後派團到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完成了談判?我想就是看清了美國也沒有想把事情做絕,沒有動匯率。廣場協議,美國對日本和歐洲直接動用匯率武器,結果大家都知道。
中國會從美國多買一些東西,能源,農產品,優質服務等等,以“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有心人可以開始行動了,這裏有每年千億美元的新商機。比如,中國近期高調提出到2035年,實現全麵改善環境的目標,從美國倒騰一些環保的產品,技術回中國,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