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山海關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個人資料
正文

金門之敗,錯失收複台灣良機。三野將士一定是抱憾終生。

(2016-01-24 15:22:59) 下一個

清末民國這段時間,中國不但內部四分五裂,外部還有列強虎視眈眈,欲瓜分之而後快。表現在邊疆地區,東三省和台灣被日寇侵占,外蒙被割裂出去,新疆和西藏分別在俄英的支持下走向分裂。

春雷乍響,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勝利之後,四個野戰軍向四個方向開始了中國史無前例的大進軍,既為剿滅蔣匪,更為收複邊疆地區。

一野在彭總指揮下,粉碎了常年盤踞寧夏,青海的回民割據勢力,進而解放新疆。一野健兒在那裏鑄劍為犁,屯墾戍邊,至今應該已經四代人了。

二野在劉鄧賀的指揮下,解放雲貴川,又以十八軍的英雄部隊,排除萬難,進軍西藏,促使西藏和平解放,功在千秋。

四野在林羅率領下,從白山黑水一路打到天涯海角,解放海南島,避免了出現第二個台灣。

三野在粟裕指揮下,在解放上海後,迅速進軍福建,承擔了解放台灣的重任。可惜金門一戰大敗,錯過了解放全中國的曆史機遇,令人至今扼腕歎息。

我最近在想,當時為什麽沒有堅決地按金門,澎湖,台灣的路線打過去。金門戰敗後,粟裕一直負責解放台灣的戰役準備,中間一度要四野調幾個軍加強。49年10月底金門戰役到50年6月末朝鮮戰爭爆發,有半年多的時間,可惜三野沒有做為,是否有貽誤戰機之嫌?即使在朝戰爆發之初的6月末,美軍第7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後,也並不妨礙攻打金門(金門離大陸近在咫尺),而且真的打了,美軍是否有決心不顧兩線作戰而參戰還不一定;另外美軍9月中的仁川登陸必然集中主要海陸空軍兵力於朝鮮,在台海動手難道不是一個機會?金門其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圍點打援的機會,如果在金門能建立橋頭堡,老蔣為了守金門會不得已越過海峽補充兵力寄養,以當時台灣的人力物力心氣,堅持不了多久。

我認為毛澤東抗美援朝的決定是正確的。但軍史一直沒有深入探討過,當時有沒有拿朝鮮換台灣的可能?美國在戰爭初期,在戰場上節節失利的情況下,能下得了決心為台灣向新中國宣戰嗎?

三野將士們,當年可能誰也沒有想到,終其一生,再也沒有機會打到台灣去,活捉蔣介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