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正在毀滅地球(轉載)
(2008-01-14 22:30:54)
下一個
轉載於ttp://www.chinavegan.com/2008/welcome_to_china_vegan@2008114125924.htm
越來越溫暖的冬天不隻令科學家們感到“可怕的寒冷”,氣候變化早已從環境問題演變成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甚至國家安全問題。11月2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人類發展報告》,同時也作出了迄今為止對環境汙染最嚴重的警告。捫心自問:我們將何去何從?
危言·聳聽
“人類瀕臨發展倒退的邊緣”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指出,除非國際社會同意,在接下來一代人時間內,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一半,氣候變化很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經濟倒退,和不可逆轉的生態大災難。報告就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水平的長久影響提出曆來最強烈的警告,並呼籲國際社會采取緊急集體行動來解決此一問題。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沃特金斯說:“我們可能在30年內首次看到,人類瀕臨發展倒退的邊緣。”
下個月,聯合國將在巴厘島舉行氣候峰會,沃特金斯說:“我們要向巴厘島會議發出的信息是,世界無法再等下去了,它隻有不到十年的時間改弦易轍。”該報告指出,如果未來1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著過去15年的增長趨勢,出現災難性氣候變化的情況將無法避免。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就必須控製在2攝氏度以內。然而,巴西、印尼和其他地區的伐木活動,以及汽車和發電廠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相等於要達到這個目標的兩倍。
該報告說,2000年至2004年的氣候災害,影響了2.62億人,其中98%來自發展中國家。如果氣溫上升3至4攝氏度,3.4億人將因為水災而流離失所,旱災將摧毀農作物,而不斷縮小的冰川則將使多達18億人失去水源。
該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要將全球經濟總產值的1.6%,花在控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工作上,才能達到將氣溫上升控製在2攝氏度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嚴重的富裕國家,應在2020年之前,將排放量削減至少三成,並在2050年削減8成;發展中國家也應在2050年之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0%。
“一半物種可能滅絕”
英國科學家日前公布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全球變暖將會導致地球上的動植物大量滅絕。盡管人類可能最終逃過這一劫,但地球上有一半的物種將會消亡。
英國約克大學和利茲大學的科學家對過去5.2億年氣候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範圍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化石記錄,第一次揭示了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者發現,當地球的溫度處於“溫室”氣候階段時,物種的滅絕率相對較高。與之相反,在較冷的“冰室”狀況下,生物多樣性會增加。研究顯示,目前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全球氣溫迅速升高很有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相似的後果。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在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提高6攝氏度。
論文的作者之一、約克大學人口生態學家彼得·梅尤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為學界提供了第一個有關全球氣候對化石記錄中的各種變化存在影響的明顯證據。” 梅尤發現,地球曆史上發生的五次大的物種滅絕事件,四次與“溫室”氣候有關。當時,地球被容易吸收熱量的二氧化碳或甲烷所覆蓋。
這四次物種滅絕事件包括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此前,科學界認為,1.6億年前,兩顆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運轉的小行星發生碰撞,產生很多大塊岩石急速衝向地球,其中一塊撞擊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最終導致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這次撞擊導致全世界的環境發生巨變,並向天空中發散了大量岩石和灰塵,引發了大規模海嘯,造成全球性大火,使地球在多年內一直籠罩在黑暗之中。
而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當時95%的動植物都消亡了。研究者認為,導致這次大規模物種滅絕的最可能原因是大西洋中部地區火山熔岩的大爆發。另一研究者、利茲大學的蒂姆·本頓表示,由於過去的研究基本上都局限於相對較短的地質年代、有限的地理內容以及少數生物體種群,所以氣候變化與物種滅絕之間的這種長期聯係沒有被發現。
梅尤博士指出,未來,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物種滅絕將發生在氣候與生物體之前所適應的環境出現失調之後。
“我看到了正在融化的冰川”
不久前,潘基文成為第一個訪問南極的聯合國秘書長。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看到的景像非常有震撼力,非常美麗,美麗之極,但同時也讓人深深擔憂。我們看到了……正在融化的冰川。”潘基文表示:“情況已經非常緊急,我們必須采取緊急措施。”
自從潘基文今年接任聯合國秘書長後,一直把應對全球變暖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9月24日,在今年的聯大會議前就召開了氣候變化的高峰會議。12月,潘基文將參加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此次會議的重點是,確定《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標準。南極考察就是為會議做最後的準備。
第一受害人:貧困人口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1月27日發布的《2007-2008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貧困人口排放了相對來說最少的碳,不應該為生態惡化負責,然而事實上他們是最脆弱和最大程度上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人群。
報告警告稱,由於氣候變化造成的耕地緊缺,可能威脅到全球糧食供應,並使數以萬計的貧困人口麵臨饑餓的危險。據了解,水稻這種數十億人口的主要糧食作物,最容易受到全球變暖的攻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副主席馬丁·派裏說:“氣候變化將很可能減少可實現的生產,並增加饑餓人口。氣候變化的挑戰可能會無法抵抗,尤其是對於那些自給自足的農民。”發達國家經濟有適當的抵禦壓力機製,而貧窮國家沒有這種機製。這就有可能使富國和貧窮國家之間更加不平等。
數字說話
375億美元全球碳交易穩步增長
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截至2007年9月中旬,全球碳交易市場已達375億美元,僅2006年碳交易市場價值就翻了兩倍。從2005年起至2007年9 月,政府和私人在碳減排方麵的投資就分別增加了100%和175%,總投資達到120億美元。碳減排項目數在2007年9月的前12個月內就增加了 100%以上。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11月27日宣布,歐盟15個老成員國正朝著《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溫室氣體減排8%的目標穩步前進,並有望到2012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11.4%。
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事務的委員斯塔夫羅斯·季馬斯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最新數字顯示,歐盟15個老成員國200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了2%,如果歐盟繼續執行現行政策,並嚴格實施排放交易機製以及植樹造林等計劃,到2010年,這15個成員國將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7.4%,到 2012年實現減排11.4%。
11萬噸奢華氣候大會破壞環境?
為了共同商討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將在下月初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盡管上萬人的參與程度可謂是空前,但這次會議本身卻遭到了環保人士的質疑,他們初步估計,短短11天會議時間將產生11萬噸二氧化碳。這與非洲國家乍得一整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一樣多。
這次會議將於12月3日開幕,為期11天,14日結束。環保人士指出,雖然這場會議討論的議題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但上萬人的參加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有分析數據表明,會議期間到達巴厘島的人數將達到15000人,其中包括政客、各組織官員、環保活動者、媒體從業人員等。美國碳排放專家克裏絲·古多大致計算了一下這次會議的“環境成本”:按照與會15000人計算,那麽代表們飛機來回將產生9.7萬噸二氧化碳,再加上在當地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等,共計將比平時多耗費11萬噸二氧化碳。
10億棵樹聯合國完成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28日宣布,全球“十億綠樹行動”已提前實現今年種植10億棵樹的目標。
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隨著第10億棵樹在埃塞俄比亞種下,這一全球性環保行動宣告完成。2006年11月,環境署宣布實施“十億綠樹行動”,目標是2007年在全球種植10億棵樹,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據統計,這10億棵樹中有約一半是由個人或家庭所種。在世界一些地區,因各種原因流落異鄉的難民也參加了這一行動,植樹950萬棵。施泰納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化不僅是政府關心的問題,而且已受到越來越多普通民眾的關注。
取代“六連冠”挪威冰島當選世界最宜居住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當地時間11月27日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冰島超過挪威成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區,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則排在最後麵。
排在該名單前麵的都是富裕的發達地區,前五位是冰島、挪威、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愛爾蘭。美國則從去年的第8位下滑到第12位。
亞洲地區中,隻有日本躋身十大,但也隻排在第八位。另外中國香港位列第21名、新加坡第25名、韓國26名。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所用的評分項目包括:國民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及人均所得等。根據調查,“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22個國家,都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排在最後的是塞拉利昂。
展開調查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說,在其中10個發展度低的國家裏,2/5的兒童活不到40歲,艾滋病對該地區居民的預期壽命有“災難性打擊”。
挪威此前連續六年位列名單榜首,今年因為預期壽命和國內生產總值略為遜色,把第一名讓給了冰島。
所有受調查國家的人均GDP排名中,盧森堡以60228美元排名第一,美國緊隨其後,為41890美元。在預期壽命方麵,美國人能活到77.9歲,跟丹麥和韓國一樣;是最前麵26個國家中最低的。日本人還是全世界最長壽的,預期壽命82.3歲;讚比亞人最短命,隻有40.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