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水愛山

古語道-仁者愛水,智者愛山。
正文

軍訓

(2025-03-21 06:24:40) 下一個

軍隊,那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沒有打過仗當過兵,就別想沾這個軍字,從軍所能得到的一切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我家住的大院有退伍軍人,局長就是退伍的首長。我懂事後聽大人們講有哪哪幾個新來的處長也是從部隊退下來的。他們一來馬上就被分配給大一些的房子,這在幾百戶人家的大院裏非常顯眼,大人們都在一個機關上班,一個大院,甚至一個樓道住,低頭不見抬頭見,誰家吃什麽,做什麽,笑什麽,哭什麽,打誰罵誰,都基本不是私密。

我初中二年開始,學校開始分班,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把文革中經曆過零分光榮的我們這一代學生,像淘金一般的篩選出甲乙丙丁學生,12個班級,每個班差不多60個孩子,甲班有兩個班,學校給甲班配備了最好的老師,那時隻有一個插班生進入我班,那個女孩子的爸爸是市某局的局長,據說是老紅軍或者老八路。她就坐我身後,是個皮膚潔白細嫩,安靜善良的女孩,認真學習,可是成績就是上不去。

我考到省重點高中後,又接觸到一批軍隊子弟,那時候考這樣的高中是難上加難,我的初中甲班裏幾個好朋友的成績都和我不相上下,也沒有進入這所最好的高中。好友孫愛民去了二十中,王瑩和張宇去了27中。開學後不久,班主任老師帶著幾個穿軍裝的男孩子,給大家介紹是新同學,再後來又陸陸續續來了女孩子。這些孩子的共同點是穿著時髦的軍裝,女孩子的帶掐腰的上衣,他們的個子都高,皮膚都白嫩,後來明白這是因為軍隊的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養尊處優的條件下,營養豐富是身體發育必要的條件。當普通百姓還在用米票,麵票,雞蛋票,糖票維持時,軍隊裏已經把奶油麵包當家常飯。

後話這些軍人家庭出身的插班生基本沒有考上大學,但是不乏有的在改革開放年代裏腰纏萬貫做了房地產大亨。

我的輔導員是退伍軍人,他自然崇尚這樣的軍訓活動,終於可以發揮他那點兒長項來指導我們這些剛剛入校的毛孩子大學生,因為82年這批大學生幾乎沒有歲數特別大的學生, 我班學生入校年齡是從16歲到22歲,不像77,78級那批有三,四十歲老高三學生。

記得那兩周裏,每天特別早起床晨練,白天在太陽下練習走路,跑步,排隊列,每天運動量特大,天天都是饑腸轆轆的盼著午休去食堂吃飯,搶飯。晚上自習回到宿舍後餓的抓心撓肝到處找吃的,然後同宿舍的同學一起去附件的農貿市場買掛麵和餅幹充饑,那時候糧票還在使用,如果用糧票買掛麵就可以便宜一些。大家都是窮學生,能省錢誰也不想浪費。

宿舍裏大家都用店水壺煮麵,每天都有斷電跳匝發生,後來可以買到電爐盤,功率加大,紅紅的電阻絲一點上,馬上一個樓道斷電,但是同學們都餓得不能入睡,食堂後來增加了夜宵,那已經是軍訓後的事了,每天吃4頓飯,所以軍訓後同學們發現都紅光滿麵,體重增加,至於大腦有沒有遲鈍,就不好說了。

軍訓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培養早起,這個的確有效果。其他呢?行動統一?行動快?又不是去培養我們打仗,加強身體素質?除了運動量加大對於青年人身體健康有好處,食堂裏的飯菜營養根本不能跟上,那時的中國還是在缺吃少穿,基本餓不死的狀態,軍訓浪費了我們大學的整整兩周,奪走了我們十二天的時光,十二天有多少節課可以去聽啊?十二天可以學一門課,至少可以看一篇厚厚的書。

軍訓,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大學的學生,簡直不可思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a-vie 回複 悄悄話 我們那時用酒精爐在宿舍煮麵條
登錄後才可評論.